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淝水之战后为什么东晋不趁机消灭前秦呢?只因背后还有一个最大的威胁!

导语:东晋为什么没有在海上淝水之战后趁机灭掉前秦?就因为背后有一个最大的威胁!以下小系列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淝水之战的性质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同。官渡之战,袁绍想灭曹操,曹操的官渡之战只击退了袁绍。不过袁绍的生命力还在,回根据地休养生息东山再起

东晋为什么没有在海上淝水之战后趁机灭掉前秦?就因为背后有一个最大的威胁!以下小系列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淝水之战的性质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同。

官渡之战,袁绍想灭曹操,曹操的官渡之战只击退了袁绍。不过袁绍的生命力还在,回根据地休养生息东山再起还是有可能的。官渡之战后,曹操自己都不会追袁绍了,还得呼吸好几年。

赤壁之战也是如此。赤壁之战意味着曹操想不战而胜荆州,直捣江南消灭刘备和孙权,从而完成了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孙刘连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只救了自己,却没有被曹操消灭,也没有彻底改变敌我对比。所以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只是目光短浅,占据了一些可以占领的地方,没有深入追击。

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也是如此。前秦是全国消灭东晋,统一全国的努力。根据田雨晴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的说法,即使是在福剑的兵力配置和部署,也和西晋灭东吴,即建立统一政权完全一样。东晋由于淝水之战,只击退了前秦,使自己不被消灭,远非追击消灭前秦。

就东晋而言,这个时候已经是东晋中期了,门阀政治已经大到滴不下去了。皇权其实成了门阀政治的装饰品,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桓温占据长江中游和上游,对东晋中央政府的威胁其实比前秦大得多。虽然桓温在海上淝水之战中派了一支小部队到建康支援朝廷,但谢安最清楚桓温其实靠不住。

当然,因为傅坚摆出了西晋灭吴之战的架势,长江上中游也有猛烈的攻击,桓温也很紧张,备战,没有太多余力支持下游朝廷。只是因为前秦军各条战线的配合出了问题,下游早就打输了,荆州还没打起来。

所以从东晋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内部权力斗争其实是复杂的,思想不同,并不是一个始终对敌的协同一致。与其说朝廷和桓温分头对付前秦军是为了保护朝廷,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以免失去根据地。东晋时,淝水之战的军队约有八万人,但骨干是谢玄从北方流民中招募的北府兵。

就秦朝而言,虽然此时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是内地的不同民族也在互相争斗。无论是被前秦吞并的鲜卑慕容氏,还是羌族姚昌,其实都在等待摆脱前秦控制的机会。所以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号称全军百万人,实际上只有十几万人上前线,与东晋军队作战,也就是前秦主要民族组成的军队。

特别是姚昌率领的10多万部队,最初是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荆州和卫生之间的中间地带。但前秦军队在下游大败后,姚昌的反应不是立即率军救援,而是一个接一个撤退,以保证自己军队的安全。傅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淝水之战后,傅坚没有去找兵力更强的姚昌军,而是直接向今天的信阳方向撤退。

这也是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解体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如果东晋军队此时追求胜利,发动北伐,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离前线很近但没有投入战斗的前秦军会立即与晋军会合。这和夷陵之战的结果是一样的。吴军虽然打败了蜀军,但是刘备退守白帝城后,吴军追击,并没有占便宜。

但淝水之战后前秦的迅速覆灭,确实在东晋掀起了自上而下讨论北伐的热潮。但最终出兵北伐的不是下游朝廷,而是上游桓温。而桓温北伐只是为自己找面子,受制于他与东晋的政治斗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航民村 杭州一村发金条 原因是这样实在太让人羡慕了下一篇:蜀汉五位永安都督,除了李严,另外四人分别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