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清朝军马是从哪里购买的?又在哪里喂养呢?

导语: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甘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在清朝统治者眼里,骑射一直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所以军马管理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江南地区气候湿热,人多,不适合养马。每年都有大量的军马死亡,导致购买马匹需要大量的资金。江南没有好马,一般都是从外地购买。因

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甘龙的文章,欢迎阅读~

在清朝统治者眼里,骑射一直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所以军马管理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江南地区气候湿热,人多,不适合养马。每年都有大量的军马死亡,导致购买马匹需要大量的资金。

江南没有好马,一般都是从外地购买。因此,运输成本成为额外的军事负担,对士兵的生计产生负面影响。驻扎在江南的八旗和绿营各有一定的放牧制度。同时,清廷为了保证粮食供应,也严格要求牧农兼顾。但由于江南当地环境影响,军马的放牧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导致马匹消瘦,容易生病死亡。这些问题很难解决。

清代江南军马分为八旗军马和绿营军马两大类,根据自身条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管理体制。所谓“八旗”军马,驻扎在江宁、京口。勇敢的八旗军向来骑射高明,所以马的质量和数量都高于绿营。

在八旗军中,骑兵的比例远远高于绿营。康熙朝时,驻江宁骑兵4000人,步兵700人,驻京口骑兵2000人,步兵700人。在驻守京口的军队中,骑兵的比例低于江宁,这是因为驻守京口的军队全部由汉军组成。

两地的额定马数也不一样:江宁官1114匹,兵12015匹,京口官603匹,兵6043匹。如果严格计算这个数量,那么八旗每个士兵应该有三匹马,以方便转移。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第一,受江南自然环境限制,马很难胖;其次,人均三匹的数量根本无法达到,也没有必要。

大概是从康熙后期开始,江南八旗每个兵士实际上只有一匹在用,叫真拴马,另外两匹叫救马。他们并没有真的养,而是把准备买马的钱存到了图书馆。不需要的时候不要买,需要的时候再补充。此外,驻扎在江宁和京口的士兵“除了按规定应该拴的马之外,每名士兵有五匹公马”,因此两地共有12000匹公马。

雍正至乾隆初年,江宁、京口军马实际数量为7000余匹。乾隆十六年,拴公马一千二百匹,从今年起停止饲养。乾隆二十八年,京口汉军撤销旗档,原两千骑兵和军马同时被削旗。清廷为了保证军力,改为在江宁增设蒙古八旗。驻扎在江南的八旗实际拥有的马匹数量突然减少到4000匹。

清初中期,绿营骑兵与步兵比例维持在一比九,骑兵只占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据史料记载,康熙时期,江南各级官员拥有马匹1498匹,士兵拥有马匹4928匹。这是清朝军马数量最多的时候,后期逐渐减少,但幅度不大。到乾隆朝时,江南绿色露营者的靴子数量为4040双。

康熙中期至乾隆二十八年,江南八旗绿营军马实际数量为一万余匹。军马大量死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雍正十一年十一月至次年年底,仅一匹马就杀马433匹,远超官方额定死马数。这造成了江南一度军马不足,各军营军马数量达不到额定标准。

为了不影响使用,法院下令及时购买,每年用于购买军马的费用仍然很高。乾隆初年,江南绿营每个营每年需要购买一千多匹军马。八旗军马死亡没有按价赔偿的制度,但也面临着大量死亡的问题,这也需要大量购买和补充。京口八旗驻军事迹中有2000匹马,每年需要购买五六百匹。据满清史书记载,乾隆十五年至乾隆十八年的四年间,江宁分别买了一千四百九十二匹、一千零五十四匹、一千零三十六匹、九百九十八匹马。

由此大致可以计算出,28年前江南八旗和绿营每年需要购买3000多匹军马,然后略微减少到2000到2500匹左右。江南地区军马购买量每年占额定总量的25%-30%,且比例居高不下。

受自然环境影响,加上江南人口少,不产马。八旗驻军买的军马大部分来自外地,多为张家口等北京西北长城的地方。这样买的充电器叫“马口”。朝廷对军马的采购有一定的制度规定。每年采购时,“每面旗指定一名军官,派七名成员去采购”。

八旗购买军马是这样规定的,但绿营各部门的购买流程要复杂得多。康雍统治时期,只有两江总督京口将军、江南绿营总督、提督率领的各营官员在各地买马。购买时,“都体等分委备战,士兵,给予协商批准,兵部登记,赴张家口采购。交易者的嘴等等。,先把货物换成蒙古马,成群结队地赶过来。送到口中,也就是交易小贩”。此外,宿松和狼山镇的竞价“仍需单独购买,其他阵营没有买马的情况,也没有依附于竞价阵营购买,或者在当地购买,或者从商贩那里购买”。

直到雍正十一年才统一购马。乾隆十八年,由于江南气候湿热,马匹不习惯饲养,大量马匹患病死亡。即使当时没有死亡,也不能正常使用。因此,乾隆皇帝下令江南等南方省份停止购马,使用附近省份性情相近的“土马”。

本地马和口腔马相比,身材矮小,不够强壮,远不如口腔马实用。而且附近的山东河南浙江江西都不是产马的地方。湖广地区本地马只有几匹,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军事需要。结果江南八旗和绿营陷入军马大荒的窘境。

乾隆二十年驻军,江宁实际拥有蒙古马1702匹,汉马503匹,比额定少了近1800匹,少的数量接近额定的一半。南方各省的官员纷纷上桌,希望再次放开政策,买马。形势严峻,清廷不得不再次调整,下令各省暂停购买地方马匹,等待一两年,等地方马匹数量充足时再购买地方马匹。从此,江南的军马又一次回到了以前的代购制,依然是以马为主。但是短期内还是有一些土马,质量上远不如蒙古马健壮。而且暂时买不到足够的蒙古马,军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江南军马的采购成本除了自身价格外,还包括运输和饲料成本。由于市场条件多变,清政府无法设定马的价格,只好跟着市场走。马的数量多,供大于求,所以价格低;马的数量少,供不应求,所以价格高。据记载,乾隆十六、十七、十八年,每年买马的价格从82到92不等。

这样每匹马和军需数量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官兵的路费,雇人赶马的费用,还有一部分马在途中生病死亡等。,每件物品的支出需要再次增加,每匹马至少要增加两三两银子。真的算了一下,每匹马的价格大概在十一两元左右。张家口很远,路上交通费用高。军费激增也是清廷下令购买地方马匹的原因之一。

但是本地马不仅质量低劣,而且数量不足,所以价格反而更高。有记载“四川孕育野马,每匹马值1452”。广西本地马价格高达每匹十七两,不算差旅费等杂费。因此,停止购买马口不仅未能节省军费,反而大大增加了。这使得购买本地马的政策难以实施,很快就被废除了。

关于如何分摊采购成本,江南的绿营和八旗是不一样的。绿色露营者买马,所有费用由官方支付。然而,在实践中,支出往往远远高于配额。以乾隆二十年为例,江南官方计算每匹马的购买预算为13.29元7分。其实加上各种杂费,单价达到22美分左右。官方多余的部分不承担,士兵自己解决。

八旗购买军马,费用由士兵解决。一般来说,他们会交给旗手,所以有中饱私囊的现象。价格提高了,马的质量就差了,就赚了差价。雍正年间,杭州将军安泰伯管事世家梁达,与前将军诺罗宾家族冬儿一道,从口中向浙江出售马匹,分散到旗兵手中,每匹售价银22、19两至12两,每月粮食扣还。马多是又累又瘦,是以兵少为基础的。

这两种采购方式不同,但都有缺点。清廷的初衷是减少军费,但在这一政策下,军费不但没有节省,反而大幅增加。而且按照八旗军的采购方式,采购的军马又短又细,影响使用。

八旗驻军买的马,可以分为圈马和拴马。圈马就是设立一个官方区域,马匹可以在这里活动,并派士兵轮流喂食。而拴马则分配到士兵手中,由他们自己拴着。因为懂得养马的士兵太少,光靠自己养马是不能让马变胖的。而且买的外国马不能很快适应江南湿热的气候,容易生病。所以在八旗军中,一般都采用圈养。

法院要求放牧要兼顾农耕,所以找一个合适的放牧地点就成了难题。顺治初年,江南八旗允许八旗随意养马,导致马匹践踏农田,严重破坏农作物。当地人被迫放弃他们的农田。只有青营军马设立的陕甘和江南牧地。春夏是放牧的时候,但也是农忙的时候,所以战马肆意践踏食物也很常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司马家族是怎么吃掉曹魏政权 他们是怎么一步步蚕食掉的下一篇: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揭秘“黄袍加身”的真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