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古代战争为什么会带着百姓一起跑呢 揭秘其背后原因

导语:古代战争为什么要和人民一起跑?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和所有的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街亭惨败后,蜀汉修建了四年。这一年,最早开始北伐的诸葛亮,不得不仓惶撤军,但在撤退之前,他下达了一道命令:在蜀汉的控制下,西县的10

古代战争为什么要和人民一起跑?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和所有的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个

街亭惨败后,蜀汉修建了四年。这一年,最早开始北伐的诸葛亮,不得不仓惶撤军,但在撤退之前,他下达了一道命令:

在蜀汉的控制下,西县的1000多户人家被强行迁移到陕西省汉中市。

诸葛亮的目的很简单:抢人。

人对舒如此重要。

自古以来,人口和土地都是立国之本。早在西汉平帝二年,汉帝国人口已达5767万;东汉时期,虽然国力衰落,但东汉永寿三年汉帝国人口为5648万,大致相当于西汉的鼎盛时期。

但经过东汉末年几十年的大规模战争、疾病、瘟疫、饥荒,中国人口从鼎盛时期的五千多万,下降到诸葛亮北伐三国时期的七百多万。

当时曹魏总人口约445万,蜀汉总人口约94万,东吴总人口约210万。

▲诸葛亮

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大小是国力强弱和战争胜负的根本。所以诸葛亮北伐的重要目的,除了扩张疆域,收复帝国之外,就是掠夺魏国人口。

当时曾是西汉帝国最繁华的关中平原,此时“不归”;洛阳作为东汉的核心,更是“死者不可胜数”;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城市里没有行人。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灿,直接描述了东汉末年人口稀少的悲惨局面:“出门不见东西,白骨覆盖平原。"

在后来的三国战争中,由于蜀汉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对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姜维来说,掠夺和增加人口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当姜维在蜀汉颜夕十七年再次未能去陇西时,姜维正在归军的过程中:“拔出滴道、河关、临洮的人民。”

这种“抽离”实际上是将魏国人口强行迁移到蜀国,以补充蜀国的人力,保证军事资源、税源和农耕,扩大蜀国的人口再生产。

2

前阵子彭博社报道,中国可能是最快的,或者今年年底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然而,从今年开始,Xi、郑州、武汉等大城市已经或明或暗地提出了所谓“人才竞争”和“人口竞争”的概念。

在这个曾经号召人们“少生孩子,多养猪”的时代和国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一个概念人口的重要性。

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古人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东汉后期,为了逃避战争,大量的人从中原迁徙到江南、荆州、益州乃至幽州和鲜卑。当时由于张鲁控制下的陕西汉中地区相对安宁,北方流民大量涌入,人口一度高达50多万。

当时汉末人口锐减至1000-50万人以下。在一个以人口为资源、以士兵为目的的战争时代,对于相互竞争的军阀来说,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数字。

所以曹操几乎想尽办法攻汉中。

其中,一方面争夺汉中当时极其庞大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汉中地处关中平原和四川的中部,可以抑制刘备对外扩张。

▲汉中人口储备巨大

所以从建安二十年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打了将近四年,最后刘备打赢了战争,控制了汉中。

曹操不甘受挫,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掠夺刘备管辖范围内的人口:

建安二十年,曹操派兵攻占汉中后,曾进入巴东、巴西县,经过长期战乱,强行将当地8万余人迁徙到河南洛阳、河北邺城,以补充中原地区的弱势人口;

平定张鲁后,曹操下令将汉中地区数万居民强行迁移到陕西关中地区;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汉中之战失利后,在退走前,将甘肃武都五万余户强行迁移到曹操控制下的扶风、天水两县,以壮大自己的人口实力,削弱刘备控制下的人口。

所以一部三国史的核心其实就是对人口的掠夺和控制。

与曹操、刘备相比,孙权也非常注重掠夺人口。

汉末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偏向河左的孙权很早就意识到掠夺人口的重要性:

建安十二年,孙权直接出兵攻打占据荆州的刘表部黄祖,“还其人”;

建安十三年,孙权出兵杀黄祖,“杀男女数万”;

建安十九年,孙权亲自征皖城,“得庐江太守朱光,男女数万参军”。

此后,直到晋武帝初,东吴一直不断派兵进入司马氏领地劫掠人口:“吴人在阜阳、江夏,略有户口。”

除了掠夺周边各地区军阀统治下的汉族人口,如刘表、曹魏、司马师等,孙权还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驯化。当时东吴征服了散居在苏南、皖南、浙江、江西等省山区的山越人后,越南人从山区迁徙到平原,总数约10万人。

在北方长期战乱和中原大量士人不断南迁的大背景下,曹操也非常担忧孙权统治下日益壮大的人口实力。

建安十四年,曹操想把孙权附近淮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到他统治下的河南地区定居。消息传出后,江淮一带的百姓吓得半死,于是“江淮十余万户惊离吴”。

建安十八年,曹操担心“江滨诸郡受孙权略”,于是想到将江淮一带残存的居民北移,结果适得其反,使江淮一带残存的百姓“措手不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以来,已有10多万户人家东渡,当58岁的曹操和31岁的孙权对江淮地区举棋不定的时候,面对江淮地区大量人口南下吴栋,孙权力量日益壮大的局面,曹操感慨万千地说:“生孩子如孙仲谋!”

曹操的话在历史上很有名,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曹操说这些话的时候曹操和孙权的人口之战的脉络和背景。

可以说,没有人,帝国就像风中的泥土,随时都有危险。

为此,大唐帝国有过令人心碎的经历。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唐帝国进入帝国人口高峰。今年大唐官方人口达到891.4709万户,共计5291.9309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建中元年,唐朝中央控制的两税户数量从高峰期的891万急剧下降到30户。

由于大规模战争后人口锐减,人口南移,缓冲区分离,各路军阀故意隐瞒户口,将当地人口据为己有。当时仅黄河流域就有多达71个州和缓冲区故意不报户口。

户口锐减,税源和兵源不断减少,这也是唐朝中央政府实力下降,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

▲唐朝的灭亡源于对人口的失控

此外,在战争中,不仅要赢得人民的心,还要聚集人口,这也是帝国的核心要务。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迁居南方定居;1161年,金彦良招募士兵入侵南方。当时南宋政府抓住北方动乱的有利时机,向北方居民抛出橄榄枝,吸引他们继续南下。在南宋政府的积极吸引下,当时的浙浙地区人口是“四方民众聚集……百倍以上”;此外,南宋时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人口也在增长。

此后,到了13世纪初,虽然南宋北部沦陷严重,但南部人口仍增至8500万左右,而晋国人口约为5600万。所以,尽管国土面积大规模缩小,南宋凭借不断增长的人口实力,与女真、蒙古人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对抗和战争。这背后明显的是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方人口大增带来的国力增长。

无论在哪个朝代,人都是一切的基础。所以即使是最底层的劫匪也知道“抢钱抢粮抢女人”的道理。

一个视人口为负担而非资源的国家注定要受到惩罚。

乾隆二十三年,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人的努力,最终定居新新疆,乾隆皇帝和他的部下也就是否移民新新疆发生了争论。

当时很多朝臣认为西域包括新疆离中原太远。自汉代以来,历代中央王朝都无法保持有效的管理。因此,还不如撤回军队,回到李身边。在乾隆二十五年的宫廷考试中,一位新学者直接指责“古屯田为民”。

对此,乾隆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远见。甘龙说,新疆有“东守长城,北守蒙古,南守西藏,西靠从岭的重要性。以为稳稳定于大陆之脊,高屋建瓴足以屏守华夏,足以保我等屏障,但关陇过其印不重要,河湟失其险,中原摇之。”

“今天,当我们处理农业时,我们只需要因地制宜。不知者疑民,真的不懂,也不必解决,但世间后人自有公论。”

因此,在乾隆“止移民”政策的坚持下,清廷开始动员大规模移民新疆。当时,经过与蒙古准噶尔、阿穆尔萨纳以及大小与卓叛乱的长期战争,蒙古准噶尔各部落几乎被一空横扫,北疆人口锐减,也为重建新新疆人口构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乾隆高瞻远瞩,决定大规模移民新疆

当时蒙古的准噶尔部落虽然已经被消灭,但俄国一直虎视眈眈新新疆,甚至一度收留叛逃的阿穆尔萨纳,直到死于天花,才将尸体交给清政府。鉴于新疆复杂的民族构成和俄国的不断南下,甘龙最终开始移民新疆。甘龙四十二年,以汉族为主体的乌鲁木齐人口接近20万;嘉庆十三年,乌鲁木齐人口超过33万。

在清政府移民的鼓励下,道光六年,仅北疆农业人口就达到47万。这些新移民,主要是汉族人,也为新疆北部的农业发展、粮食供应和驻军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大量汉族移民的带动下,以乌鲁木齐、伊犁、奇台、哈密为代表的北疆城市在当时逐渐发展起来。对此,当时的人们形容“地广人稀,食物便宜,容易谋生,所以各地的人来的速度一致,越来越趋同...商人聚集。”

自汉朝以来一直难以驻扎的新疆问题,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开始长期被中华民族真正控制。

但是有移民就有反移民;人口构成之战是一场永恒的战争。

1864年,新疆爆发内乱,库车、于阗、喀什、吐鲁番等地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这时,中亚幅员辽阔的汗国也趁机出兵入侵新疆;1865年,在郝汉汗国的指挥下,阿骨打支持在新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逐渐占领了南天山整个南疆地区,并继续向北疆进犯扩张。

当时,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近百年的发展,北疆和南疆以汉、满、蒙土屋回迁为主的人口加速。出于这个原因,叛乱分子还将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的土屋视为“异教徒”,进行大规模屠杀和清洗。据在同治时期访问过北方和新疆的美国人斯凯勒说,

在阿古拜等人的鼓励下,仅和田一地就有4万多不愿信仰宗教的汉族军民被杀;1864-1887年间,乌鲁木齐和巴里坤的人口从34万锐减至10万,其中北疆地区“户口伤亡最大,汉人遇到麻烦时特别冷静”。

▲阿古拜

1871年,在阿库巴几乎控制了整个新疆的同时,俄国也趁机占领了伊犁。此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罗斯通过胁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西北边境线勘探法》,首先强行占领了中国翟三湖至明日瑙尔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时隔十余年,俄军利用阿古拜之乱,终于入侵新疆。

当时俄罗斯在远东人烟稀少。为了长期控制中亚和新疆,俄罗斯也开始在中国新疆进行人口掠夺。俄罗斯政府出兵入侵伊犁后,在伊犁成立组织,将中国人口转为俄罗斯籍,目的是掠夺新疆人口,让俄罗斯在人口构成上完全占领新疆。

1877年,左出兵新疆,最终解决了1878年的阿古拜叛乱,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领土。当时,俄罗斯在新疆掠夺了10多万中国人,强迫他们加入俄罗斯国籍。左坚持出兵进军伊犁,并决定毫不犹豫地与俄国作战。

1881年,在左军事力量的支持下,俄国与清廷谈判。俄国趁机切断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但清廷却能夺回伊犁九城和特克斯周边地区。然而,在新新疆之后,以1864年开始的运动和混乱为例,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几乎死亡和逃亡,以北疆塔尔巴哈台为例

至此,自1758年乾隆皇帝平定新疆以来,北疆清廷100多年的移民成就几乎被一空一扫而空。

▲回族、俄罗斯的混乱与人口掠夺

之后清廷又恢复北疆定居,吸引流民在北疆耕种定居。于是,北疆汉族人口开始缓慢增长。直到1909年北疆人口才慢慢恢复到20多万,早在1826年北疆人口就接近50万。

清廷又一次吸引汉人进入北疆。虽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但仍然稳定了北疆的人口构成。此后,新新疆虽然在民国时期再次动乱,遭到前苏联入侵,但一直在迪化西郊进攻玛纳斯河。然而,北疆人口的存在和1949年后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最终使中华民族保住了新新疆

看历史事件,没有人口的支持和存在,所有的国家和领土肯定是没有支持的,因为如果皮肤不存在,头发会怎么连着?

三国、唐宋、新新疆的历史事件,无论内外,都可能是最好的验证。

因为只有强大的人口才是最终的战斗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打仗都会死很多的人 那些死去的人的尸骨都去了哪里下一篇:梁晋争霸柏乡之战:后梁从此一蹶不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