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吐蕃的社会服装及饮食是什么样的 与唐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导语:吐蕃是古代藏人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从岘港到朗达马,历时200多年。社会穿衣吐蕃女人有辫发,吐蕃男人也有辫发。但是形式好像和北方民族不一样。不一定是大辫子,很可能是一些小辫子,所以帽子掉下来就会出现“

吐蕃是古代藏人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从岘港到朗达马,历时200多年。

社会

穿衣

吐蕃女人有辫发,吐蕃男人也有辫发。但是形式好像和北方民族不一样。不一定是大辫子,很可能是一些小辫子,所以帽子掉下来就会出现“头发松”的样子。女性的脸颊对应着高原人的肤色,又带着健康的气息,被唐人模仿,一度风靡长安。

吐蕃人的服装最初是用牛羊毛皮制成的。白居易《铁·任荣》诗中记载吐蕃人“身穿皮毛,系着皮毛带”。他们的腰带具有民族特色,不同于汉族的腰带、北方民族和西部地区的皮带,而是用纺纱成果编织而成的羊毛带。引人注目的是,牛毛也用于纺纱成果,用牛、羊、羊毛混纺的高档羊毛被称为“羊毛”,这种羊毛被引入西域,吐蕃人的特色服装是斗篷和披肩。自从丝绸传入以后,其贵族大多改用丝织品,赞普是丝织品。他们的官员按臂饰分级,以簌簌、金、银、银、铜的金饰为第五级,安装在三英寸长的栅栏上,安置在他们的臂前。

活着

吐蕃是一个同时生活和定居的两栖民族。吐蕃的地面建筑是平顶的,类似于塔里木城邦。“住在肮脏的地方,从来不用梳子洗澡”的习俗和柔然是一样的。出于爱水,不允许因洗澡用梳子浪费和污染水。帐篷很大,不是羊毛做的,是牛毛毡做的,耐寒性很强。它的平顶房子是按地形阶梯式的,而宫殿则是建在比较多的山上,拉萨的布达拉宫就是它的典型建筑。

规定饮食

吐蕃食荤皆宜,酒量不错。吐蕃以粮、奶、牛、羊肉为主,不吃驴肉、马肉。它最初的饮食习惯是把准备好的炒面揉成容器状,里面盛着奶酪和肉羹,甚至容器里还放着汤和奶酪一起吃。没有碗,手里拿着酒喝,然后有个木碗。吐蕃人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巴赞,它是由青稞炒面和酥油混合而成的。它营养好,热量高。该饮料为青稞酒,度数不高,具有解渴和提神的作用。祭祀时,要储备粑粑和青稞酒。游牧民族大多习惯吃羊肉,而吐蕃人更注重牛肉。吐蕃人也吃狗肉。后期,吐蕃人的饮食有了新的发展。据记载,吐蕃国王热巴巾赞普有酒,创制加盐酥油茶。食物含量也大大增加,包括西域和汉族品种。吐蕃人也知道面粉发酵的技术,已经有了做蛋糕、咸菜、干果、酸奶的方法。豆腐、粉条、白菜、韭菜、香菜、萝卜、腌菜、酱油、醋、扁食、馒头等多种中餐。也被引入吐蕃。显然,其饮食文化的进步是吐蕃积极开放政策和博纳长期坚持的结果。

交通

吐蕃交通设施完善,陆路骑马,以牦牛和单山骆驼为驮畜,水路载舟,擅长修建电缆桥。在占领区,不仅沿交通干线建立了信标和后发系统,还建立了金箭和铁箭两种后发形式。就像金箭传输系统一样。吐蕃遗传一般由四人组成,不一定来自同一个部落,以便互相纠察。他们不仅负责传递军事信息,还负责传递公文、书信,是维系吐蕃在西域统治的兄弟、耳目。

婚俗

吐蕃的婚姻家庭有很强的家庭差异,所有的婚姻都是在相同或相似的家庭中进行的。那些嫁给四卜爷的皇族仅限于少数几个最显赫的家族,比如魏氏家族和氏家族。比如盖尔族不是贵族家庭,虽然几代人都知道,所以一直获得嫁给皇室的荣誉,其余的可以类比。新唐书《吐蕃法》中有“妇女与政治”的禁令,原则上不允许妇女干涉政治。一夫多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在吐蕃贵族中普遍存在,有单纯的妻妾。吐蕃也很流行报婚制,以保证丈夫的财产不丢失。吐蕃的祖先起源于雅鲁藏布江和冈底斯山之间,他们的婚俗是兄弟娶一妻的“一妻多夫”制。

埋葬习俗

吐蕃实行土葬,王公贵族殉难仍盛行。这些都是这个宗教鼎盛时期的产物。佛教兴起后,这种习俗似乎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墓葬上杀牛杀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吐蕃王国末期。吐蕃人在黑暗中失去了颜色,他们的坟墓都是平头,看起来像是活房子。

礼仪和习俗

关于吐蕃的礼仪,吐蕃人在娱乐中借鉴他人,即围棋,源于中原,博是用骰子赌博,源于巫术和占卜。鲁指的是来自波斯的双陆,李指的是羌族的古乐笛子。击鼓吹螺是本土创造的,而帕米尔高原不产螺,有吹的嫌疑,另外根据唐文献记载,马球在吐蕃也很流行。波罗起源于波斯,吐蕃与之相邻。从事这项运动显然比中原要早,技术更是高超。

民族

与唐朝的关系

唐太宗贞观八年送松赞干布与唐重修,唐也派大臣入藏。公元638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到长安求亲,捐5200元,玩百物。两年后,大臣吕洞赞被派往唐求婚。唐太宗将藏族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为夫妻,并派礼部尚书姜李道宗为其举行节日护卫。文成公主于641年入范,《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自迎接河源。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680年去世。

松赞干布在世时,唐范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的外交使节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贞观四年至842年,双方往来191次,其中大唐官员访唐66次,吐蕃官员访唐125次。645年,唐太宗亲自征召高句丽,回到长安。松赞干布派加尔东赞羽松到长安祝贺胜利,并赠送七尺高的金鹅作为礼物。648年,大唐使者王玄策奉命前往天竺,恰逢天竺战事。大唐使者被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赞干布出兵相助,在尼泊尔入伍。王玄策引他到天竺平息战事,使大唐使团顺利返回,并把他掳到长安。后来,658年,王玄策在唐高宗三年,也经吐蕃去了天竺。到目前为止,西藏吉隆县仍有一处摩崖石刻,题名为“大唐天竺东明”。649年夏,唐太宗驾崩,唐高宗即位,派他入藏说葬,封宋赞干布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使臣到长安进贡,在太宗凌面前献上金银珠宝十五种,并上书对登基表示祝贺和支持。我再一次写信给司徒孙昌无极,说:“天子初即位的时候,如果属下有异心,就要发配国去除掉。”唐高宗称松赞干布为“福马之杜威”、“西海之王”,金称松赞干布为“赖王”,并与高昌、燕齐、于阗、薛延陀、吐谷浑、阿希那舍等唐朝诸侯国的王公朝臣一起,对松赞干布进行石刻造像。

松赞干布于650年去世后,其孙芒松芒岑继位为赞普,大臣加尔东赞瑜宋辅佐朝政。宋朝继承松赞干布政策,完善法律,查户籍,确定税负,稳定吐蕃内部。加尔东赞语宋利用吐谷浑皇室内乱,多次带兵进攻吐谷浑,甚至与支持吐谷浑的大唐发生冲突。670年,大唐为了支援吐谷浑,出动5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到青海。盖尔钦陵得到消息后,立即调集20多万吐蕃军队与之作战。青海湖以南大非川之战,唐军大败。从此吐蕃牢牢控制了青海西部,但吐蕃未能与唐朝争夺安西,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的河西陇右。7世纪末8世纪初,武则天生活在太平公主中期,唐朝多次征战,杀死了王方翼、黑牙张志、程务挺等,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曼松芒赞卒于676年,谥号为赞普,加尔钦陵续治。由于盖尔家族长期的专制权力,与其他贵族发生冲突,威胁到赞普皇权的巩固。君皮芒博杰长大后,从695年到698年对盖尔家族发动讨伐。秦岭在青海宗卡自杀,其弟赞普父子芒不支领兵投降大唐。赞普被封为辅国将军,芒不直先封安国公,后以战功封四川郡王

朱尼柏·芒博杰断绝盖尔家族后,吐蕃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但朱尼柏·芒博杰在南诏远征期间于704年去世。其子迟德祖赞同年成为吐蕃皇位,也是吐蕃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因为他出生不到一年,他奶奶不听朝鲜政府的话。这一时期是武则天后期,双方连年战乱被困,希望恢复和平友谊。杜松·芒博杰活着的时候,奇马班没有为他求亲,后来也没有为迟德祖赞求亲。705年武则天驾崩,唐中宗恢复大唐王位。703年,吐蕃派使者献马1000匹,金2200枚求婚。707年,唐朝盛赞金城公主的妻子吐蕃,王勇镇守大典。710年,安西防守张玄标,入侵吐蕃北部领土。吐蕃虽然抱怨,但并没有亲他。吐蕃通过贿赂唐朝的掸邦总督鞠扬获得了九曲的土地。714年,双方再次发生冲突。薛讷、张引唐军破吐蕃军,杀敌数万。722年,吐蕃入侵西部小布鹿,当时属于唐朝。北庭让派疏勒副使张去救四千兵。大破吐蕃军,获数万。从728年到729年,唐朝的张寿珏、李逸几次打垮吐蕃军队,把土地扩张了几千里。七三○年五月,吐蕃发函讲和于地。赞普在上表中说“甥女仍是公主,意为一家。中间,张宣手表之类的,然后就搞得两国关系不好。侄子们懂得尊卑,敢于失礼!只有一方会上交,要在舅舅那里定罪。那些屡次派使节进入朝鲜的人都被将军们吓住了。今天,孟渊派使臣去见公主,他的侄子们都很高兴。修旧如旧,死而无恨!”自然是吐蕃出钱。731年,赤祖德赞和晋城公主为《石矛》、《礼记》、《左传》等向大唐派遣使节。,并要求划界和相互贸易。池祖德赞在表中说:“侄儿是先帝的哥哥和嫂子,他被送到金城公主那里,于是他和妻子成了一家人,天下人都很幸福。”733年,唐范在赤岭立碑,在赤岭和甘松岭交易。双方将与官员一起出席,并通知各地和解,禁止相互抢劫。

很快,因为唐范想扩大双方势力,而他这边也想从战争中获得名声,战争开始了。吐蕃与北方的土旗师、东南的云南南诏联合,对唐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742年,陇右使皇甫维明破吐蕃大凌军,破青海路芒布支营三万余人,获五千多级。河西使王琦破吐蕃渔海下棋。王楠德伐吐蕃赞普之子郎之都。743年,皇甫维明率军出西平,攻打吐蕃,行万里路,攻破程红记。746年,王钟思率军与吐蕃多次在青海作战、积石,均获大捷。他还把吐蕃的国家吐谷浑从墨西哥割了下来,夷平了他的国家,并带着所有的东西回来了。747年,高献之率领唐军万人远征小波罗,破吐蕃守军近万人,斩首五千级,俘虏一千多人。高献之继续行军,活捉了小波罗,活捉了妻子吐蕃公主。747年,在苦战拔海中,葛率军突破吐蕃三军,战无不胜。积累史军之战,全歼吐蕃骑兵5000人。748年,葛在青海海上建立神威军,吐蕃破之;而应筑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749年,葛·攻陷石堡城。这一带成为新唐军驻地,在随后的几年里,唐朝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九支新的常备军。749年至750年,高献之率军先后攻破萨丕、朱轼、土圻石。天宝十春正月,高仙芝入朝献俘吐蕃头领,主公之主,特骑可汗。公元753年,葛打败吐蕃,攻打吐蕃境内的弘吉、达摩门等城市,占领了九曲地。冯常青率军打破加入吐蕃的大律投降了。754年,冯常青率军播仙。此时唐与吐蕃的边界已推进到黄河曲流以西的青海湖。此时,唐已经在和龙战场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在西域战场上,唐军在高献之、冯常青的带领下,也频频接到好消息。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吐蕃趁机大面积占领陇右和河西大唐。763年冬,唐朝与群臣不和时,唐北军故意让吐蕃军队东进,吐蕃集中二十万左右兵力东进,占领长安,唐代宗闻讯赶到陕西。吐蕃军占领长安十五日后,听说与唐的军队势均力敌,吐蕃军后撤。安史之乱和藩镇诸霸之乱等。,唐多次用兵,吐蕃趁机赢了一些。然而,在唐代,郭子仪、李生、魏高、石景峰等。多次打击吐蕃军队。后来张一超重新占领河西、陇右,加入唐朝。之后,吐蕃王国的内忧外患先亡。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705年到822年,唐朝与吐蕃八次结盟,第八次结盟的纪念碑依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安史之乱后,唐军在李生、魏高、石景峰的带领下,多次打击吐蕃军队,使吐蕃与唐媾和。第八次团会是在唐穆宗长清元年至第二年举行的,故又称“长清团会”。

唐和吐蕃打了200多年。唐军在松州战争中打败了吐蕃军队,吐蕃从其破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地撤退。,西域逐渐被唐朝控制;武则天皇帝在中宗时期的唐朝作战。吐蕃几战全胜,占领青海西部,但未能争夺安西。在秦陵上,唐要求唐退出安溪,被拒绝后他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西北朝廷,李益、薛恩、张、王钟思、葛、高献之等。,并多次击溃吐蕃军队,或杀敌数万,或开辟疆域,东推前线至青海湖以西,西北驱逐吐蕃大小法,由东向西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霸之乱藩镇之乱等烦恼。,造成唐朝很多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然而,唐朝高的崇史等多次打击吐蕃军队,后来吐蕃王国的内外交困首先死亡。

与现代藏族的关系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早期的神话藏族传说认为藏族起源于东方,即今天的四川、西藏和青海的邻近地区。西藏的史书上也提到了古羌人和西藏米伯通人的血缘关系。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藏族起源于古羌族,即“汉藏同源”。原始藏族在中国史书中称为法羌。6世纪以前,整个青藏高原都有小国和部落,说藏语的多,有羌族和鲜卑族的后裔。这些部落后来合并成12个小邦,其中山南地区雅砻谷的羌族最为强大,不仅统一了各邦,还建立了吐蕃王朝,之后形成了吐蕃,建立了藏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考场上被活活冻死下一篇: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留下当时考试试卷,让现代人自愧不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