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曾灿烂了两千年的古蜀文明,也消失了两千年

导语: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没话说真的是一种劣势。没有文字,很难长时间准确记录事物,历史很容易被遗忘。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猫史家认为,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以下几点:而如果是文物或博物馆从业者,那么她或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没话说真的是一种劣势。

没有文字,很难长时间准确记录事物,历史很容易被遗忘。

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猫史家认为,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以下几点:

而如果是文物或博物馆从业者,那么她或他脑海中的画面大多是这样的:

但是,即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即使是一个文化文化专业人士,如果不是身处一个特殊的环境,提到夏商周的历史,也很难想到以下几点:

对,就是古蜀。

一个延续了两千年的夏商周时期的西南地区

与此同时,人们已经忘记了两千年的文明。

从中原到西到南,跨过秦岭,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在成都平原上,夏商周同时期,可以看到这种独特的地域文明。

古蜀人没有生活在中原腹地,没有文字,没有很好地记录自己,也很少被中原王朝的史官提及。如果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掘,人们可能会认为它们从未存在过。

成都平原的位置

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就有人类活动,但一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进入文明阶段的起点,所以一般意义上的“古蜀文明”主要指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现在,猫历史学家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是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层遗存命名的考古文化。时间大约在4000~3100年前,相当于中原夏朝到商朝后期。

早在民国时期,四川广汉就发现了一些非常古老的玉器和陶器。1986年,两个神器坑的发现震惊世界。坑内出土了1700多件高级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极其多样古怪!

比如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的青铜雕像、青铜神树、青铜神龛等器物,这是中国青铜时代难以归类的奇怪存在,以青铜容器和乐器为大宗。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很难对三星堆青铜人像的文化渊源做出合理的解释。

除了前所未有的神器,其他一些熟悉的东西到了三星堆也变得有些陌生。

比如,龙变成了山羊的头;玉玉,带着一圈疙瘩;童歌,有更多的“锯齿”;用来盛酒的铜像也被放在头顶...

青铜顶像跪像

商朝末年,周初,奇怪的三星堆珍宝被砸碎,焚烧,埋在两个大坑里。文化和政治力量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古蜀新中心迁至成都,文化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是十二桥文化阶段。

2.十二桥文化

十二桥文化是以成都十二桥遗址命名的考古文化。距今约3100~2600年,大致相当于商朝晚期到中原王朝春秋晚期。

十二桥文化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遗址,即成都金沙遗址和彭州朱洼街青铜器窖藏。

其中金沙遗址延续了三星堆铜像、金器、凸领的“怪异风格”,同时明显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比如有一种用甲骨文占卜的现象,虽然没有文字,但也是新现象;同时也发现了中原使用的礼器——青。

镌刻金冠带

石清

1959年和1980年,彭州市朱洼街发现两个青铜酒窖。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容器和武器。

其中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兵器,容器是中原常见的酒器。特别珍贵的是1959年在地窖里发现了两件有铭文的青铜器。根据器物的样式和铭文推测,这两件青铜器应该是蜀人与周人灭商后获得的战利品,是《尚书》记载的古蜀师参与灭商战争的见证人。

经过500年的发展,春秋晚期的十二桥文化逐渐衰落。然而,它与青羊宫文化在时间和文化上有着明显的差距,如下所述。三星堆和金沙独特的铜像和金器消失了,鸟和太阳的崇拜也很难找到。在古蜀文明后期,其神秘色彩逐渐褪去。

3.青羊宫文化

青羊宫文化是以成都青羊宫遗址命名的考古文化。青羊宫文化时期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结束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致相当于战国至中原汉初。

青羊宫文化遗址很少,最著名的是1980年在新都马家乡发现的大型木棺墓。这座墓规模非常大,尽管多次挖掘,仍出土了近200件精美的青铜器。学者推测此墓的主人应该是古蜀后期的某代蜀王。

马家江的青铜器很有意思,很多是五人一组,少部分是两人一组,这是中国青铜时代非常罕见的组合现象。

马家乡墓葬出土文物

同时,马家江墓中的青铜、柳剑、青铜鼎等器物也反映了与秦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的交流,表明这一时期的古蜀文化似乎更加开放。

例如,这个青铜鼎的盖子上刻有“少智丁薇”字样。一般认为,这个“少”也是楚家的“赵”,这个赵、屈、靖又被称为楚三大家族。而且这个鼎是典型的楚文化风格的青铜器,与湖北江陵王山楚墓出土的青铜鼎基本相同。由此可见,蜀与楚这两个优秀的长江文明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公元前316年,北方的秦国南下伐蜀,蜀王率兵拒秦,却被打败,秦国一举吞并了巴蜀。《秦灭巴蜀》成了古蜀文明的谢幕篇章,却成了秦国即将吞并六合,建立统一帝国的庞大历史图景前的揭秘篇章。

秦与巴蜀合并后,四川盆地得到大力治理。比如这个青川木简,反映了战国后期四川农业的发展。木椽两边都有字。正面记载公元前309年,即二年,秦王命左丞相修订《田律》等事,背面是与此律有关的编年史。

青川木渎

秦在成都平原修建都江堰,发展农业生产,把古蜀之地改造成了“水旱随人,饥不明”的天府之国,也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汉初年,舒寿文翁在四川设学堂,教化百姓,使成都人由“不知言”变为“爱雅”;从此汉武帝在南方开发了以蜀为根据地的西南夷。随着北方政治文化的不断入侵,古蜀故土的文明逐渐消融,最终融合为博大精深的秦汉文明。

从古蜀文明兴起到消失,在成都平原待机约两千年,在中国整个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古蜀文明终于在汉初消失。我们现在已经快两千年了,这两千年可以说是被彻底遗忘的过程。大概是因为没有文字,古蜀消失后不久,古蜀的记忆就开始模糊了。《晋代华阳国志》也略提几句。到了唐代,李白就已经在琢磨“直到这一带的两位统治者,在迷雾重重的年代推陈出新”……越往后,越难找到古蜀的踪迹。

我们总说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但口头表达总是有点强行政治正确的意思。其实从古蜀文明的兴衰来看,这个从多元到融合的过程是肉眼可见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线。在夏、商、周三代的边缘地带,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地域文明,其中古蜀无疑是最悠久、最奇特的一个。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月球上有什么 月球到底有什么秘密?月球上不敢公开的15大秘密下一篇:殖民地: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