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几十年前,那些家喻户晓得神童最后怎么样了?

导语:1976年恢复高考前,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致信中国科学院,要求迅速恢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他的提议得到了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支持。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

1976年恢复高考前,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致信中国科学院,要求迅速恢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他的提议得到了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支持。

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少年被数千人选中组成第一个“少年班”,送往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出现,见证了人在一切都荒废之后,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焦虑。

入选的21名青少年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在新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知识荒野中的青年突击队”。

在这些孩子中,有三个在入学后不久就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三个“天才神童”。他们是宁波、谢彦波和干政。

然而,被困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人是无法应付人群的。几十年后,当宁波出家时,谢彦波和他的普林斯顿导师闹翻了,患上了精神疾病,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40年多变的形势下,青少年班有很多有才华的学生,70%以上的校友活跃在全球经济、信息技术、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直到现在,整个社会都没有中断过对少年班的讨论,但每次提到这三个“神童”的命运,都特别发人深省…

一个

宁波:25年的漫长逃亡

1978年初,13岁的江西“神童”宁波和副总理方毅打了两盘围棋,获得了完胜。这个传奇故事以压倒性的优势被中国电视、报纸和杂志报道,一度成为当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之一。

宁波

全国人民对科学的热情,让全社会对宁波儿的赞誉达到了最高峰。所有希望儿子成龙、女儿凤凰的父母,都记得宁波儿这个名字,都记得他的事迹。

在媒体的热情报道中,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宁博读书的照片被广泛刊登,甚至学校的葡萄架成为大一新生和外国游客必去的地方。

翻看当时的纪实资料,还能看到宁波带领初三班同学仰望黑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空的镜头。这张图曾经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但是对于宁波来说,伴随着他的才华,也有来自中国人民的希望,也有时代的使命。他的“才华”不仅属于宁波儿本人,也属于他的家庭、家庭、学校、社会。

面对来自教育、媒体、社会的人群,宁波被推到了他这个年龄无法承受的高度。这一切都让宁博喘不过气来。之后,他于1978年进入大学,并于2004年元旦后离开HKUST。在这25年里,他一直试图离开,但从未成功。

宁波和副总理下棋

多年后,宁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是时代的产物。如果青春能回来,他就再也不读少年班了。

虽然在舆论上很美好,但宁波入学后并不快乐。当时他被分配去研究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理论物理,但这不是宁波所感兴趣的。他对班主任王说:“系没有我喜欢的东西。”

王做了报告,要求根据宁波儿自己的兴趣去南京大学学习天文学。"但是HKUST不愿意放过这个名人."

上学的时候,宁波总想逃避,但又无能为力,只好服从人安排的一切。在阻断了研究天文学的道路之后,他很少做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转向了“占星学”的研究,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围棋、哲学和宗教上。

多年后,宁波曾私下回忆,当时的痛苦也来自于舆论的过度夸张。

“很多时候,人们要求我七步写诗。那时候我只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孩子,长期的教育是顺从的,自卑的,心里充满了痛苦。那些年我都在压抑自己的个性。‘神童’剥夺了我许多本该享受的生活和娱乐权利。”

19岁的宁波从本科毕业后,拒绝考研,继续当老师,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讲师。然而,这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沉浸在练气功和吃素中的宁波儿,已经渐渐远离了别人共同的生活轨迹。

1998年,宁波被邀请参加央视《实话实说》栏目。“节目录制过程中,宁波频频抢过话筒发言,说话又快又暴,狠狠打击神童教育”。

很多坐在台下的年轻人早就对他一无所知,对客人的行为感到奇怪,哄堂大笑。

没有人听一个神童的肺腑之言,他的时间正在消逝。四年后,38岁的宁波儿在五台山出家。

宁波

2

谢彦波与治理: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但失败了

1982年,年仅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随于凌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8岁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院士,受到人们的青睐,希望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

谢彦波

然而,这段最繁华的时光,却成了他人生转折点的开始。

班主任王说:“他没有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医生也拿不出来,所以他去了美国读博士。”

然而,在美国,同样的事情仍然发生。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和他的导师不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左边第一个是谢彦波

他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教授,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却选择了导师对面的学校,这让安德森很尴尬。不久,谢彦波被告知,由于学校的问题,学校拒绝让他用这篇论文拿到安德森门下的学位。

然而,固执的谢彦波坚决不相信导师会抛弃他,并说他会坚定地追求他,永不回头。即使安德森给出建议,让他转到另一个导师那里答辩,他也没有改变主意。

这个酒吧持续了九年,直到轰动一时的北大学生卢刚杀害了一名美国教授,当人们意识到类似事件应该避免再次发生时,谢彦波开始被怀疑为潜在危险。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他的留学生涯也就此结束。

谢彦波和他的政府之间有一个惊人的巧合。两人在国内完成学业后都去了普林斯顿学习理论物理,两人都因为和导师关系紧张而失败。

经过多年努力,校方拒绝了学校继续读博的请求。之后这位政治家的精神疾病不断复发,长期找不到工作。甚至有消息说“那个政客被囚禁在他和他母亲住的家里”。

情商,一个神童摆脱不了的命运

像宁博、谢彦波和干政一样,许多有天赋的“神童”在起跑线上获胜,但在终点却笑不出来。

辽宁神童张炘炀10岁考上大学,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很生气。如果他父母不给他在北京的房子,他就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士;

13岁考上大学的魏永康,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因为自理能力差、知识结构不适应而辍学。

14岁被大学录取的王思涵在毕业考试中只通过了一门英语,还被罚退学。

事实证明,这些炙手可热的年轻大学生除了学习能力之外,在人格和身心健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素质问题的缺失在随后的成长中不断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曾经开设少年班的大学后来取消了这一措施。

对于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少年来说,去掉“神童”和“情商缺失”的标签,成了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班主任王对说:

“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课堂上,全班的孩子都落在后面了。他们在学校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态度,没有共同的心。这个缺陷不是暂时的,而是终身的。”

美国儿童心理和行为矫正专家的一系列研究证明,神童超常的智力有时甚至会成为他们社交生活中意想不到的障碍。这些孩子虽然智商很高,但情商不一定高,心理上还远未成熟。

因为这些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和不同的做事方式,更容易被周围的人曲解,反而会成为同龄人中不受欢迎的“另类”。

在现实社会中,他们最终会面对一个由个人魅力和人格决定成败的世界。当分数和年龄不再重要的时候,“情商”与成功紧密相关,让他们措手不及。

“天才发展计划”,

但是让天才成为受害者

40年来,“少年班”的轨迹如镜,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摸索和发展。人们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注意到,中国社会正在关注每个学生的高质量成长,而不是关注少数精英的成长。

同时,美国也实践了中国操作“神童”的方式。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实验。他通过智力测试将智商大于等于140的孩子归类为天才,并以此标准筛选出1200名“天才儿童”。

长度M.Terman

随后,美国政府负责为这些孩子提供最具前瞻性的教育资源和最优质的教师,并精心培养他们。人们期待着从这1200个孩子中产生像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这样的伟大科学家。

五六十年后,800多名“神童”的现状被追溯:大部分都没有成为科学家,但那些被世俗定义为“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原有的“天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当人们过于强调神童的特殊性时,这种天赋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如果忽视对孩子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神童教育的弯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 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下一篇:武当宋青书 宋青书为何要背叛武当 宋青书杀了师叔莫声谷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