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 ”男子爱簪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类时尚和风雅 「 ”男子爱簪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类时尚和风雅

导语:”“男人爱发卡花”:中国古代社会另类的时尚与优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文化点心铺”:在这里,多数时间只聊文学,写文人,品诗词,讲故事;偶尔也会看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俗话说「 ”女为悦己者容”,从古至今,爱美都是人之天性,尤其是对女子而言。在古代,人们崇尚「 ”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为了获得夫君的欢喜,女人们每天都会花费

”“男人爱发卡花”:中国古代社会另类的时尚与优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文化点心铺”:在这里,多数时间只聊文学,写文人,品诗词,讲故事;偶尔也会看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俗话说「 ”女为悦己者容”,从古至今,爱美都是人之天性,尤其是对女子而言。在古代,人们崇尚「 ”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为了获得夫君的欢喜,女人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心打扮自己。而头饰就是她们装扮自己的一种最好且最显眼的方式。 不过,说到古人的头饰,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种金银珠宝和玉石。然而,前段时间随着热播大剧《延禧攻略》的播出,人们发现,原来花朵也可以成为如此美丽的装饰品。实际上,簪花,也就是在头上插花,作为习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而且,更为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代,不光女子喜欢簪花,男子也爱簪花。例如:唐人南卓撰写的《羯鼓录》就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小名「 ”花奴”的汝阳王李班,平时经常喜欢在头上簪花。有一次,他给唐玄宗表演击鼓,唐玄宗亲自摘了一朵红槿花放在他的帽子上。李班击鼓不止,花朵竟然稳稳地没有掉落。 不过,时代不同,社会风俗也不同。男子爱簪花是古代社会一种十分另类的时尚和风雅。那么,在中国古代,男子爱簪花的风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在汉代,重阳节插茱萸的流行使男子簪花风俗得以普及;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么,就「 ”男子簪花”风俗的形成来说,肯定有第1个簪花的男子。他是谁呢?从现有文字资料的记载来看,应该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泪罗江边行吟,将秋兰、芳芷、杜衡等奇花异草佩在衣襟上,插到鬓角边。在《离骚》中有不少这样的描写。只不过,屈原的佩花行为只是特例,是诗人借「 ”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在先秦,「 ”男子簪花”的现象虽有,但还没有普及。 那么,男子簪花风俗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普及呢?据史料记载,应该是在汉代。对此,晋人葛洪所着的《西京杂记》曾记载:「 ”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意思是说:在当时,人们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只不过,人们并不是把茱萸戴在头上,而是佩在腰间或系于臂上。 到了晋代,人们才开始将茱萸插在头上。据晋代名人周处的《风土记》记载:「 ”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在晋代,晋人认为这样做能除恶气御初寒。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在头上插花渐渐成为时尚。在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中就曾说:「 ”……含超潘陆,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高楼怀怨……”。「 ”九梁”是高级官员朝冠上装饰的九条横脊,官员们将花朵插于自己朝冠的「 ”九梁”上,是一件非常时髦亮眼的事情。 晋代的潘安和陆机、陆运兄弟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官位也较高。他们四人,玉树临风,风姿俊秀,再在朝冠上插上艳丽的鲜花,走起路来摇摇颤颤,想来,那场面应该是十分潇洒飘逸的。 二、在唐代,受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响,男子簪花开始流行; 南北朝和隋唐之际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各种外来的文化进入中原。从印度流传过来的佛教逐渐成为一种十分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想。而在佛教中,莲花备受推崇。据记载,在很多信仰佛教的国家,国王均戴有所谓「 ”素冠七宝花”的王冠;而一般百姓也都十分尊崇莲花,喜爱将莲花佩于自己的头上。 西风东渐,这种风尚随着佛教的传入也逐渐流传到了中土。在唐朝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曾记载:「 ”首冠花曼,身佩樱络”,「 ”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曼宝冠以为首饰,环训樱络以作身佩”。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男子簪花在唐代的流行是中外文化交融后的产物。 事实上,在唐代,男子簪花首先是在士大夫中流行,当时称作「 ”头花”。唐末五代时期的王仁在所其着的《开元天宝遗事》就曾记载: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颁应制云:「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 除了唐玄宗,在他之前也有皇帝赐近臣戴花的故事。据唐人武平一的《景龙文馆纪》记载:「 ”正月八日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中宗手勅批云:(武)平一年虽最少,文甚警新。悦红蕊之先开,讶黄莺之未转,循还吟咀,赏叹兼怀。……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所赐学士花,并令插在头上。” 唐中宗李显在立春日召近臣学士宴饮,参与「 ”应制”宴饮的官员学士,有上官婉儿、李峤、宋之问、刘宪、赵彦昭、沈住期等人。武平一年龄最小,但他的应制诗却写得最出众,于是唐中宗就赐花一枝插在他的头上,以示奖励。这个故事虽然有自夸的成分,但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除了皇帝赐花,唐代「 ”男子簪花”的流行还与科举制度有关。唐代科举发榜后,朝廷会在曲江头的杏园赐宴,令新科进士中最年少的二人,骑马在京城内采摘新开的鲜花,然后分发其他进士,此二人被称为「 ”探花使”。 其他进士也要参与,如有进士摘了名花先回来,探花使就要罚酒。曲江游宴,本是新科进士花宴的韵事。后来「 ”探花”成了科举殿试三鼎甲之一,状元、榜眼之后的第三名的专用名词,其源头与这个典故有关。 后来,士大夫的簪花之风流传到民间,很多普通百姓也纷纷仿效。一时间,社会上各色男子在头上插花就成为了常事。这种风俗的流行普及程度,我们可以从很多唐诗中得以印证。如诗人戴叔伦的《登高回乘月寻僧》:「 ”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杨衡的《九日》:「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茉英随众人”等。 在另一位唐朝诗人崔道融的《春题二首》中也写有男子簪花现象的诗句「 ”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满头”的诗句。在路上,轻易就能逢上把花插满头的男子,由此可见,在当时男子簪花风尚已经十分普及了。 此外,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杏园》诗中也曾说: 夜来微雨洗芳尘,公子桦溜步贴匀。莫怪杏园憔粹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 ”满城多少插花人”,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唐代男子簪花的热闹兴旺程度,以致杏园中鲜花被采摘一空,杏树看上去光秃秃的没了生气。当时,人头上插的花除了茱萸、杏花外,还有石竹花、栀子花等,以红花和白花为主,也是当时审美风尚的一种反映。 三、男子簪花风俗到了宋代更为流行,甚至还成了一种官场礼仪; 唐灭以后的五代,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百姓困苦不堪,除了少数达官贵人,民间已经很少有人簪花。但在南方的吴越、南唐和蜀国等地,由于人们生活相对安定,簪花习俗依旧流行。甚至连一些道士也热衷于簪花,晚年隐居于青城山的道士诗人杜光庭,就曾作有「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的诗句。 簪花风俗到了宋代更为兴盛,甚至还成了一种官场礼仪。首先,宋代文官制度发达,文人雅士大批涌现,民间也以尚文为荣,因此,簪花风俗就更加普及了。在宋代,簪花被朝廷提倡成为一种礼仪。在国家重大喜庆场合,朝廷筵宴大臣及皇帝游幸,不仅皇帝自己头上簪花,各位大臣也要按品级在头上分别簪上不同的花朵。 对此,《宋史》中就有记载,「 ”御史台东上阁门催班,群官戴花北立,内待进班奇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又再拜就坐”。宋室南渡后,朝廷依然保持了"花的礼仪,「 ”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峦,臣僚及窟从并管花”…… 其次,在宋代,不仅臣子要按礼仪品级簪花,皇帝也要簪花。那么,宋代皇帝头上戴的是什么花呢?据《铁围山丛谈》记载,「 ”元丰中,神宗尝幸金明池,是日洛阳适进姚黄一朵,花面盈尺有二寸,遂却宫花不御,乃独"姚黄以归”。 意思就是说:有一年春天,宋神宗游幸皇宫附近的金明池,见到当时洛阳进贡的牡丹花姚黄,十分喜爱,于是把自己头上的宫花取下,戴上那面积一尺二寸大的牡丹花,摇摇晃晃而去。那情景想来,估计十分有趣。 在宋朝,最爱簪花的皇帝当数宋徽宗了。宋徽宗治国无方,但是多才多艺,崇尚风雅,无论在宫中还是外出巡游,他都要在头上插花。他身边的仪卫、禁军,也都在帽上插着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花朵,十分的壮观。 至此,宋代官场中管花的风俗越演越烈。不仅大小官员戴花,一般的幕僚、军士和禁卫吏卒头上都戴有品种不同的花朵。而且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于皇帝、大臣领风气之先,这种风气也为民间仿效,宋代三教九流、各色男人都以簪花为时尚。 对此,宋代着名诗人杨万里就曾写有一首诗描写了宋高宗八十华诞的御宴上百官簪花的情景: 春色何须美鼓催,君主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另一位宋代诗人姜夔也有诗写道: 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灵景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 再次,宋代簪花风俗老少皆宜,不仅一些长相俊朗的年轻官员头上会戴着鲜花,一些老年官员头上也时常插着鲜花。黄庭坚就曾在他的词作《南乡子》写道:「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替花不解愁”,白发管花,花儿也发出「 ”羞羞”的调倪,但是,白发老人"花可以解忧排愁,显示出诗人洒脱超然、豁达自适的胸襟。 而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有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也写了老年人簪花的场景: 人老替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扶归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作,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喝醉了酒后,顺手摘了一朵牡丹插在头上,一把年纪的大男人头上戴着鲜花,醉步踉跄,头上的牡丹花摇摇晃晃,引得路人忍俊不止,连坐在轿子里的佳人仕女也半卷珠帘探头观看。真是浪漫诙谐! 最后,不仅文人墨客爱簪花,艺人爱簪花,一般市井百姓也都附庸风雅,有事没事都要在头上插一朵花儿过过瘾。从通俗小说《水浒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少起自民间草莽的英雄好汉也喜爱簪花。 病关素杨雄「 ”两臂雕青镇嫩玉,头巾环眼嵌玲珑,鬓边爱插翠芙蓉”;浪子燕青「 ”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常管四季花”;连打渔出身的阮小五也喜欢「 ”斜戴着一顶破头巾,翼边插朵石榴花”;剑子手蔡庆爱戴花更是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几乎天天上戴着一朵鲜花,他在江湖上的绰号就叫「 ”一枝花”。 四、结语:时代不同,人们对男子簪花的看法自然也不同了; 花儿是芬芳、娇嫩和艳丽的,花朵戴在美丽的少女的头上,天经地义,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但是花朵插在一些大男人头上,现在的人看来未免有些滑稽。然而在中国古代,男子簪花却是一种十分时髦的行为。 从汉代重阳节的插茱萸开始,男子就开始簪花了。到了唐代,尤其是到了宋代,男子簪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风俗了,甚至还成了一种政治礼仪,需要按身份地位、官阶品级簪花。毕竟时代不同,男子簪花的风俗自然也不一样。 此外,细皮嫩肉的文人雅士戴花,风流倜傥的少年书生簪花,俊美年青的美貌男子戴花,人们都还能接受。而那些须眉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头上也戴着鲜艳欲滴的花朵,就显得有些滑稽了。 而且,男子簪花在古代虽然很流行,但放在现代社会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在当今的时代,一个男子要是头上戴着一朵牡丹花招摇过市,他即使不被人当成疯子,也会被人当成是「 ”娇孽”,令众人侧目。 不过,在古代社会,男子簪花,看似极不协调,但它其实恰恰来自于生活,是一种另类的时尚和风雅。而且,在古代文坛,这种看似不协调的生活场景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卫子夫插曲 卫子夫只是一个歌女出身 她如何从一个歌女,一跃成为皇后的下一篇:领土 宋朝时期的辽国和金国在什么地方 领土面积有多大

文章评论

  • 畅兜兜尓

    探究古代男性爱簪花的文化背景和风雅品味,颇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