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方志敏13万字的狱中文稿是如何“越狱”的 方志敏13万字的狱中文稿是如何“越狱”的

导语:方志敏的13万字监狱手稿是如何越狱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央档案馆内,珍藏着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大量的书信、文稿原件,这其中,很多章节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都是方志敏在昏暗的牢狱中的心血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共产主义者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和舍身取义的高贵品质。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

方志敏的13万字监狱手稿是如何越狱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央档案馆内,珍藏着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大量的书信、文稿原件,这其中,很多章节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都是方志敏在昏暗的牢狱中的心血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共产主义者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和舍身取义的高贵品质。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是他在狱中写的一篇《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的文字。 这位被蒋介石亲自布置劝降的共产党人,在狱中的一举一动都被严密监视、严防死守。人们不禁好奇,狱中的方志敏是如何运筹帷幄,为13万字的文稿“越狱”打通“信道”,使文稿穿透敌人的“铜墙铁壁”呈现在今天的我们面前的呢? 方志敏是早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899年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世代务农之家,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他“两条半枪闹革命”开创的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评价为“方志敏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途中,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不幸被俘,被押解在国民党南昌监狱。 狱中一个40多岁、名叫“永一”的人主动接近方志敏,他说他很敬重方先生,想借此机会求教。此人真名叫胡逸民,曾是国民党中央监狱长。经过几次接触,胡逸民觉得方志敏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共产党人;方志敏也觉得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两人便成了朋友。 胡逸民在狱中自由度很大,他的夫人向影心当时借送饭的机会得以自由出入牢房,方志敏看到了连通牢房内外的可能。8月初的一个晚上,在黑沉沉、阴森森的监狱里,方志敏告诉胡逸民,也许这是他俩最后一次见面了。方志敏从床底下取出一些稿子,交到胡逸民手里,拜托他出狱以后,把这些东西交给鲁迅先生,并把一封写好的介绍信交给他。 方志敏叮嘱胡逸民:“请你记住你对我的诺言,无论如何,你要将我的文稿送去,万不能听人打破嘴而毁约!……大丈夫做事,应有最大的决心,见义勇为,见威不惧,要引导人走上光明之路,不要被人拖入黑暗之潭!”胡逸民出狱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方志敏的文稿转交给党组织,完成了烈士的遗愿。 1935年8月6日夜,年仅36岁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被秘密处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假如投降,或者改变信仰,方志敏都有活下来的机会,然而这位共产党人却选择了舍身取义。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呕心沥血凝结而成的文字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光辉形象一直在人们心中闪耀。 据新华社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宝马的历史发展史 宝马的历史发展史下一篇:波兰简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浴火重生 波兰简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浴火重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