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同样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 同样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 为何命运却如此不同

导语:也是通过篡位当皇帝。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赵匡胤与王莽:策略造就成功者,也造就失败者 作者|乐创商学创始人 周永亮 节选|《江山永续》 有人会说,赵匡胤与王莽有什么可比的?一个是开国的皇帝,一个是乱国的贼子! 其实,两人有个很大的共同点:他们曾经都是臣子,赵匡胤是殿前指挥使,握有军权;王莽是丞相,掌握着治理国家的大权,还是皇帝的亲舅舅。他们都是

也是通过篡位当皇帝。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赵匡胤与王莽:策略造就成功者,也造就失败者 作者|乐创商学创始人 周永亮 节选|《江山永续》 有人会说,赵匡胤与王莽有什么可比的?一个是开国的皇帝,一个是乱国的贼子! 其实,两人有个很大的共同点:他们曾经都是臣子,赵匡胤是殿前指挥使,握有军权;王莽是丞相,掌握着治理国家的大权,还是皇帝的亲舅舅。他们都是通过篡位而当上了新王朝的皇帝,区别在于赵匡胤成功地维持了新王朝,并完全消灭了原来王朝的反抗力量,而王莽建立的新王朝未能站稳脚跟,被别人打着前朝复辟的旗号干掉了,死得很惨! 看,历史是多么的残酷无情,不断地为成功者唱赞歌,对失败者进行鞭挞! 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历程的事后盘点,其最大的益处在于为日后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提供借鉴。因此,赵匡胤和王莽两个都想当皇帝的臣子,为什么一个成功,另一个到手的鸭子飞了呢? 赵匡胤:大智若水,培育君主的领袖魅力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天气阴沉沉的。 这丝毫不影响后周君臣庆贺新年的兴致。不过,兴致还是被无情地破坏了:前线传来战报,辽国与北汉联兵入侵。年仅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当时就慌了,赶紧召集大臣议政,议政的结果是令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正月初二下午,天空中的太阳似有似无。赵匡胤率领的军队到达了京城附近的陈桥驿。刚刚安顿好,军中有一个叫做苗训的「 ”半仙”指着天上依稀可辨的太阳大喊:「 ”大家快看,天边怎么有两个太阳在打架?” 他转身对身边的赵匡胤贴身幕僚楚昭辅说:「 ”楚先生,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那个老的太阳可能能量不够了,这应该是天命吧!” 楚昭辅显得惊异而煞有介事地向西部的天空膜拜。 二人的问答很快传遍兵营,大家都知道了「 ”天命”在变化。 当晚,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石守信和王审琦控制好京城内外的大门。 次日天刚蒙蒙亮,一夜未眠的谋臣赵普、大将赵匡义在帐外将校们的阵阵呼喊声中将看起来迷迷糊糊的赵匡胤拥出。只见将校们手握刀剑,挤在院子里,齐声高喊:「 ”皇帝幼小昏庸,诸军无主,我们愿立太尉为天子。” 还未等赵匡胤答话,一件象征着天子黄袍的黄色衣服便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众将校纷纷跪拜地下,山呼「 ”万岁”。 赵家的大宋王朝就这样诞生了,赵匡胤也就成了新一代的开国君主。 有人可能会猜测这是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或者是赵匡胤临机想出来的一个办法。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对赵匡胤这个人不了解。 其实,历史上还有个定律:任何成功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智慧和有效行动的结晶。 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可能掉下个开国皇帝的位子来。 赵匡胤不是平白无故地就被部下「 ”推举”为皇帝的。 自幼闯荡江湖、军旅出身的他,作风硬朗,深知人心才是真正的「 ”帝王”,抓住了人心,就控制了人的行动,掌握了更多的人心,就自然成为人们的领袖。军人,首先看你在枪林弹雨中敢不敢带着大家冲锋。 史载,后周世宗时代,赵匡胤因军功担任禁军中的一个指挥官,随世宗柴荣赴高平前线抵御北汉联军的侵略。战场上,大风刮来,北汉联军势如潮涌,个个勇猛,还没打到关键时候,后周的队伍中一支马军、一支步兵,约数千人先后阵前投降。 战场上的形势急转直下,后周军心出现动摇,世宗柴荣自身也处于包围之中。 就在危急关头,赵匡胤大声喊道:「 ”兄弟们,我们是有尊严的军人!主忧臣辱,主危臣死。如果主公为敌人杀死,我们还有脸活着吗?有种的,跟我冲啊!” 话毕,他跃马而出,手持长枪,率先杀入敌阵。后周将士一时来了精神,跟着赵匡胤杀向敌人。 俗话说:一夫拼命,万夫莫当! 战争是身体的较量,更是胆识和灵魂的较量! 后汉的军队被这种拼命精神震慑住了,本来出现的良好势头突然间变成了颓势,大败而去! 后周军队乘胜追击,杀敌无数,赵匡胤左臂被流矢射中,血流如注,他拿块布扎上,仍然指挥杀敌,冲锋在前。 此举,不仅让周世宗柴荣感动万分,也征服了后周将士的心! 赵匡胤并不是一个只知拼命的莽夫,他深知人才力量的重要性。 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这是他的信条! 结交人脉、形成势力成为他的一种有计划的行动。 赵匡胤在成为禁军重要将领的时候,开始利用整顿禁军的机会,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自己麾下的「 ”委心”之人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同时又以高级将领的身份,主动与军中其他重要的将领深入交往,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师兄弟,形成了军中的强大势力。 与一般军官不同的是,赵匡胤不仅仅结交那些军中的将校朋友,也有意识地与一些重要的文臣来往密切,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当时比较有影响或者有志气、有想法、有才气的文人俊秀也相继被他罗致麾下,成为心腹幕僚。 对于赵匡胤的如此形迹,位高权重的后周丞相王朴也不是省油的灯,可能意识到了他的心思,曾经私下提醒周世宗:「 ”陛下,您要注意一下赵匡胤这个人。” 周世宗是与赵匡胤在战场上共同作过战的,某种意义上是战友,柴荣亲眼看到过赵匡胤为后周王朝的拼命精神,不大相信丞相的话,笑笑:「 ”丞相,您过虑了,这个朝廷上,谁都可能背叛我,但有三个人不会,一个是您,一个是韩通,另一个就是赵匡胤!他救过我们大周!” 王朴似乎不这么认为:「 ”陛下,赵匡胤自从当上殿前都指挥使以来,常常邀文臣做文章,甚至到文臣家拜访。他一个武将这是要干什么?” 柴荣又笑笑:「 ”丞相,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交个朋友嘛!再说,即使他真的有什么想法,他也动不了这么多军队呀,他现在还不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何况韩通的6万军队也不是吃干饭的嘛!” 王朴一看皇帝如此心境,就没有再说下去。不过,当他有一次在朝堂上看到赵匡胤有些得志的形态时,不由怒火中烧,大声训斥:「 ”姓赵的,不要这么样,现在依然是大周江山!” 这一喝,本是怒言,但对赵匡胤来说则如醍醐灌顶—你还没有到得意的时候! 过了八天,王朴因脑溢血去世,赵匡胤松了好大一口气:去掉了一个眼中钉。两月之后,周世宗也去世了,年仅7岁的太子继位!对赵匡胤而言,可谓天赐良机!陈桥驿事件也就在新年初上演了。 赵匡胤还有一个很有领袖魅力的特征或者能力,就是能够在关键的利益关系中用适当的方式处理利益冲突和权力关系。 这是一名优秀君主真正的大智慧! 刚刚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心气很高,决定在首都搞一次御驾巡行,让百姓们看看新皇帝的威仪。 御车缓缓地通过了御街,跨上大溪桥的当口,就听「 ”嗖”的一声,一支利箭擦着御车飞了过来,深深地钉入御车后的扇子上。卫士大惊,周围人更是一阵混乱,但赵匡胤不愧是军人出身,枪林箭雨见多了,慢慢地从御车的窗户中探出身子,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大声地喊:「 ”朝这里射,朝这里射!” 随后,笑着对周围惊惶失措的卫兵道:「 ”他妈的,这个胆小鬼!射一箭就跑了。有种的过来较量较量!” 他看着可能是刺客隐身的那个楼,大声地说:「 ”你这个缩头乌龟。朕告诉你,你就是把朕射死了,这皇位也轮不到你!” 赵匡胤的话中带刺,不单单是说给刺客听的,更是说给他身边那些昔日后周旧臣听的。 不过,这一箭还是让正享受胜利快感的赵匡胤冷静了许多。 赵普建议:「 ”陛下,当前人心浮动,不知所措,对新君尚未有心理准备,关键在于周朝大臣的态度。他们如果人心惶惶,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恐怕会激起四方的变乱!” 赵匡胤很赞同赵普的观点,他采取了笼络后周旧臣的方针,下令:「 ”凡是周朝官员,一律官在原职!” 甚至连丞相,他都让旧相范质继续担任。 同时,对于那些恃势欺凌旧臣的新贵则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 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年兵变入京的先锋官,也是解决韩通的直接杀手,是赵匡胤最得力的干将之一。成为京城的警察头子后,他自恃拥立有功,不太把旧臣放在眼里。一天半夜,他以巡检为由,闯进担任丞相的王溥家中,吓得王丞相夺门而逃!而他则自得地哈哈大笑! 该事件影响极为恶劣。赵匡胤毫不犹豫地将王彦升贬到了唐州做刺史。 这些举动基本上稳定了后周京城大臣们的情绪,缓和了新臣旧臣的矛盾。 功臣集团是新君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利益集团,历史一再证明,一旦处理不好,又会引起一连串的变乱,对于新宋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危机。 赵匡胤有着更加直接的顾虑:五代时期之所以不断地出现王朝更迭局面,与其说是皇帝太弱,不如说是臣属太强,特别是那些手握重兵的领兵大帅,是威胁皇权的最大势力。 一天,赵匡胤与赵普在殿中议论施政之事。赵普请求将担任殿前都检点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重臣石守信改任他职。 赵匡胤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赵普静静地说:「 ”陛下,这可是位高权重的位置啊。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于国家不利呀!” 赵匡胤笑笑:「 ”他们都是绝对忠于我的,守信是我的兄弟,不可能背叛我,再说,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赵普面无表情地说:「 ”我并不担心石将军他们的忠诚。但是,在臣下看来,他并不是理想的禁军统帅。” 赵匡胤没有想到有此一说,问:「 ”为什么?” 赵普答:「 ”理想的禁军统帅应该是御下很严,对上畏惧并绝对忠诚的人。石将军对下属往往宽恕,又是您的兄弟,常常在一起吃酒,他能够完全忠诚且畏惧吗?” 赵匡胤沉默了。 赵普接着说:「 ”如果他手下有人图谋不轨,临时抱佛脚可就来不及了!” 靠兵变起家的赵匡胤最忌讳的就是自己成功后别人再来一次兵变,尽管他觉得石守信这些人不大可能造反,但被点到痛处的他还是心领神会了。 于是,就有了「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 应该说,赵匡胤合理地处理了功臣与权力的关系问题,让人感到了权威和畏惧,但不是让人恐惧,比较平稳地完成了新旧政权的过渡,从而摆脱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短命王朝混乱杀戮局面。 王莽:小智若纸,以聪明欺人最终被天下人欺 王莽与赵匡胤都是篡夺了前朝江山而登上皇位的,但王莽是一个当了15年皇帝却始终不被正史列为皇帝的人,而整个秦王朝也才14年,靠杀死老兄扶苏登上帝位的秦二世这么个浑球在历史上一直都被算成一个皇帝,虽然只是几年的时间。 在更始皇帝的军队杀入长安城逼近皇宫的时候,身着帝服的王莽呆呆地坐在龙椅上,怎么也想不通,大新江山就这样完了!? 据史家记载,王莽是一个比较有志气、有才气的人。他在当上了皇帝之后,采取的许多措施在当时对社会、对老百姓也是比较有意义的,比如重新分配土地以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平抑物价以解决战争频繁导致的通货膨胀问题,由政府放贷帮助那些贫苦农民解决生计问题,等等。 那,他怎么这么快就败了呢? 王莽知道,自己要想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有一个好的名声。因此,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为人臣子的时候表面上谦逊无比,将火热的野心藏在心中。 刚刚当上朝官的年轻王莽并没有像他的堂兄弟们那样因富贵而放纵,而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当其他的官员在吃吃喝喝、沉溺于声色场中的时候,他在办公室里写奏章、提建议、往返于朝野,办理交给他的各种公事,件件办得有头有尾,显示了很强的行政治理能力,获得了太后及朝中重臣的信任。一个有家庭背景、有朝中高官提携、自己又有才干、又会展示自己才干的官场中人,自然是官运亨通了。 几年时间,王莽便成为朝中受人欢迎的高官了,38岁成为大司马。这几乎是汉代最年轻的一位丞相。 可是,王莽并没有得意忘形,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 王莽的母亲病了,那些找机会巴结大司马的人纷纷展开「 ”夫人外交”,官太太们络绎不绝地到王府看望老夫人,借此结交王莽的妻子。可让太太们颇感失望的是,她们最想见到的人竟然没有露面,匆匆出来迎接她们的,只是一个衣不曳地、膝前还围着一条大布巾的佣人。还没有等这些盛装华服、珠光宝气的太太们撅嘴表示不满,就听有人高喊:「 ”大司马夫人到!” 大家这次醒过神来:眼前这个简朴得几乎邋遢的「 ”女佣”就是堂堂的大司马夫人。 太太们登时咋舌,半晌不知如何恭维。 这则堪称经典的佳话很快就在长安城流传开来。 历史上的伪君子,大概没有超过王莽的了! 伪得让人窒息! 自幼投身官场并熟读史书的王莽当然清楚,仅仅靠名声是不会成就大业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与人打交道的时候,王莽是一个受欢迎的官员,不太讲究架子,非常注意与朝中的将相公卿保持亲近的关系。而且,官职越大,他就越注意礼贤下士,而且仗义疏财,把朝廷赏赐给他的车马衣裘全部拿出来救济门客,致使家无余财。结果,上至满朝文武,下至布衣百姓,人人都说:「 ”现在出了个大救星,王丞相可是个千古未有的好官呀!” 问题在于,王莽在结交人脉的时候犯了一个滥交的毛病,结交的人很多,不少在朝中握有重权,但也有很多捧臭脚的,特别是关键位置缺乏忠心耿耿的关键人物,最后能够指挥与刘秀等汉家军拼命的只有王家的兄弟。他结交的文臣也基本上是一些阿谀取巧之人。 滑稽的是,王莽还重用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莫名其妙之人。 我们看看他在成为皇帝之后任命的重臣:除了将他推上皇位的八个心腹重臣外,一个贡献了祥瑞的「 ”大仙儿”平头百姓哀章竟然被封为美新公,位列「 ”三公”之上;一个守城门的小吏王兴,尽管没有任何功劳和能力,因为名字被祥瑞文件写上,也成为「 ”四将”之一的卫将军,称奉新公;卖大饼的小贩王盛同样因为名字出现在祥瑞文件中而稀里糊涂地当上了「 ”四将”之一的前将军,封崇新公。 这是不是有些小孩子过家家的味道?但确是历史事实!而且恰恰出现在自认聪明的王莽身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靠着自己的野心和奋斗,二十多年成为皇帝,应该是一个政治斗争经验极为丰富的政治家,怎么会出现这种连小孩子也觉得荒唐的事情呢? 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自作聪明地昏了头!俗称「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太聪明,就会出现常人都难以理解的低级错误。官场上如此,商场上亦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 王莽看起来更像战国时代胸无大志,只是以交友为乐的、虚荣的孟尝君,而不是像心有大志、目标清楚、非常务实的赵匡胤。 公平地讲,王莽是文韬多、武略少,更适合做一个弄权的丞相,虽结交了大批文人和听话的人,但关键时刻控制局面的铁杆和战场上取得业绩的人几乎没有。 赵匡胤是充分利用迷信手段而收服人心的人,如「 ”天上二日说”等等,其实以往创业的帝王也都用过类似的招数,如周文王的「 ”天命”、刘邦的「 ”出生说”和「 ”白帝蛇说”等等。王莽当然也深谙此道。今天有人从井里挖出一个「 ”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明天有人从石头下面发掘出「 ”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数量之多,让人都觉得有些烦了。 也正是如此的鬼迷心窍,造神高手王莽自己也被别人忽悠了: 一个市井小混混,名叫哀章,读过几年书,考什么也考不上,几年前来到长安闯世界,游手好闲,心比天高,一天到晚地做白日梦。眼见假皇帝王莽可能成为真皇帝,他灵机一动,赶紧花钱制作了一个看起来挺古色古香的铜柜,里面放上了两卷天书。一卷署名「 ”天帝金匮图”,另一卷署名「 ”赤帝刘邦传予皇帝金策书”。书中言道王莽当为真天子,同时还附有11位辅国大臣的名单,其中8个是他知道的王莽的亲信大臣,其余三个,一个是哀章本人,另外两个是他临时凑的,一个叫王盛,一个叫王兴 王莽称帝的两月前,就在一个天气昏黄的傍晚,哀章神情肃穆地将「 ”天书”交给了守卫高庙的卫士。 王莽不但没有置疑,反而开心极了,毕竟是人们自发地拥护他成为皇帝呀!他竟然连想也没有想,几乎按照哀章的天书任命了自己身边的重臣。 虚荣的王莽已经彻底地为皇帝梦所控制,权令智昏,不复以前的理性。 一个人,不管他的智商有多高,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心性,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就非常容易为虚的东西所制约,甚至成为虚荣的奴隶。王莽已经不是在充分利用迷信,而是成为迷信的控制品,闹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笑话。 王莽此人宫廷内部政治斗争的手法很老辣,成就帝王之业的真功夫太欠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王莽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智慧。他做的很多事情就像在纸上画图,一捅就破,此即典型的掩耳盗铃。 实际上,作为开山帝王的王莽还缺乏一种关键的领导力,那就是关键时刻的决断力和强大的执行能力。 王莽不是一个没有思路、一心窃国的昏庸奸贼,而是一个很勤奋的工作狂。只是在将思路转变为具体措施的过程中,王莽束手无策了,几乎他提出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遇到了重重阻力,甚至制造了大量的敌对势力。 更为致命的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王莽失去了主张甚至指挥应对的能力。 昆阳一战,王莽的42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噩耗传来,王莽不是赶紧与谋士商讨对策,调集相关部队,而是率领着大小臣子跑到首都的南郊,痛哭流涕,乞求上天:「 ”如果臣莽果然触怒上天,您就发雷霆之怒,将臣莽诛灭吧!” 上天没有反应,王莽身后的臣子们开始嘀咕了! 等更始皇帝大军逼近京城的时候,王莽出了个更馊的招数,将牢中的囚犯放出来,赶往前线,结果,这些囚犯成为了王莽的第一拨掘墓人。 王莽的人头落地了,53岁的他被分尸了,连自己的家族也无法幸免。不仅刘氏宗族要把他家斩草除根,就连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也对他恨之入骨,将王莽剁成肉酱的不是刘家的人,正是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 史书强调,人心向背是任何成功帝王都要经营的必修课,王莽并不是不懂这个浅显的帝王道,关键是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人心,才是一个成功帝王的领导力体现。 替代他成为新帝王的刘秀似乎是这方面的高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边令诚简介 边令诚为什么陷害封常清高仙芝 边令诚简介 边令诚为什么陷害封常清高仙芝下一篇: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品牌有什么 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品牌有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