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落伍”的鲁迅:毛泽东当年为何极力推崇他 “落伍”的鲁迅:毛泽东当年为何极力推崇他

导语:鲁迅:为什么毛泽东高度赞扬他?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鲁迅的作品是否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撤出”,几乎是一个“阶段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当人们每隔几年忘记它们的时候,就会因为它们被再次删节而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一方面,家长和学者对鲁迅淡出教材感到“痛心疾首”,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流传在中学生中的“一个怕文言文,一个怕写作文,三个怕周树人”的顺口溜。曾经写在横幅上的鲁迅,进入2

鲁迅:为什么毛泽东高度赞扬他?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鲁迅的作品是否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撤出”,几乎是一个“阶段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当人们每隔几年忘记它们的时候,就会因为它们被再次删节而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一方面,家长和学者对鲁迅淡出教材感到“痛心疾首”,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流传在中学生中的“一个怕文言文,一个怕写作文,三个怕周树人”的顺口溜。曾经写在横幅上的鲁迅,进入21世纪以来,处境越来越微妙。

数据过滤=“过滤”鲁迅

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就刚刚在文坛成名,国内一些名校开始选择鲁迅的作品,如《故乡》、《风波》、《鸭的喜剧》、《风筝》等。,这是第一次被用作教材。根据一些资料,1949年以前,鲁迅的作品被选入25本教科书。而解放区的语文课本,只包含鲁迅小说和一些政论,数量很少。

自1949年以来,几乎每一套中学语文教材和与之配套的自读教材都选用了相当数量的鲁迅作品。据有关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共有31部鲁迅作品入选教材。在各种文体中,杂文数量最多,“多为批判性、政治性的,符合以前解放区语文教科书的杂文选编”。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被取消,汉语教材由各地自行编写。“文化大革命”前两三年,鲁迅的作品因为不完全符合政治思想宣传的目的,被中学语文课本开除。从1969年开始,语文课所谓“文”的范围略有扩大,鲁迅的作品得到了认真还原;1970年,解禁文学作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972年以后,鲁迅的作品没有被封杀。也就是说,在文革中后期其他作家作品被封杀的情况下,鲁迅的作品成为中学语文课唯一的文学教材。

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中国教科书中选入了28部鲁迅作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诸如《论“费伊应该慢一点”》、《文学与流汗》、《走失的资本家的走狗》、《友邦惊奇论》等杂文被删除。鲁迅作品总数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一度保持在15部左右。

200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编写的课程标准实验必修教材,只收录鲁迅作品13部,初中语文教材10部,高中语文教材3部。2012年国内目前使用的江苏版、山东版、广东版等其他版本,中学语文教材不超过15本。

写在旗子上

尽管如此,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鲁迅仍然是文章选得最多的作家。鲁迅在语文教科书中“老大哥”地位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

数据过滤=“过滤”毛泽东

早在1937年鲁迅去世的一年前,毛泽东就对鲁迅做了一个报告,称鲁迅为“中国第一流的圣人”,认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在《论新民主主义》中,他不仅称鲁迅为“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军队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伟人”,还写下了以下三个“伟大”和七个“最”字:“鲁迅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主人,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最硬,没有奴性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空之前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情的民族英雄,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对鲁迅的“刻画”直接写进了1956年颁布的《初中文学大纲》。根据大纲,初中生从高一开始学习鲁迅作品,然后逐年增加和深化。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原则,明确规定了每部鲁迅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任务。比如《孔乙己》“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封建文化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加深学生对封建制度的仇恨”;《故乡》“旨在让学生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民生活日益恶化的痛苦和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学习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培养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品质”;而《祝福》“旨在让学生了解旧中国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以及封建制度吃人的罪恶,从而更加痛恨旧社会,更加热爱新社会”。

“虽然毛泽东高度赞扬和推崇鲁迅,但他的推崇除了个人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对鲁迅人格的欣赏外,无疑还有政治和现实的目的。”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馨雨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政治的力量大大增强了鲁迅的影响力。但这种基于政治需要的解读和评价,取其所需,并不是来自于对鲁迅思想、人格、追求的实际考察和综合研究。所以这种尊重和提升往往是片面的。”

在《论鲁迅》中,毛泽东总结了鲁迅的三个特点:政治远见、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用来证明鲁迅“政治远见”的例子是“他在1936年大胆指出托洛茨基主义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事实充分证明他的观点是如此稳定和明确。很明显托洛茨基分子成了叛徒,直接接受日本特务机构的补贴。”。

“时隔半个多世纪,学术界早已明确,所谓托洛茨基分子成了汉奸,拿了日本人的津贴,纯属无中生有。如果鲁迅考虑到这一点,结果只是证明鲁迅没有政治远见。也就是说鲁迅通过政治权力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家喻户晓的鲁迅却不是真实完整的鲁迅。按照政治运动来解释鲁迅的实践已经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传统。”李馨雨说。

♦毛泽东惊人回答:如果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为什么毛泽东说他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毛泽东和鲁迅如何评价对方?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庆祝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 庆祝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下一篇:高清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高清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