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细思极恐的一段历史:张勋复辟并非闹剧 细思极恐的一段历史:张勋复辟并非闹剧 而是一场密谋

导语:一段可怕的历史:张勋复辟不是一场闹剧,而是一场阴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从登基,到废黜,到张勋支持下复辟,再到仓皇出逃东北,成为日军扶持下的傀儡,再到被苏联俘获,最后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普通公民,他的人生堪称一部曲折跌宕的传奇故事。 正所谓人生海海,阅历可能如海一样广阔,也充满着各种未知的不确定性,

一段可怕的历史:张勋复辟不是一场闹剧,而是一场阴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从登基,到废黜,到张勋支持下复辟,再到仓皇出逃东北,成为日军扶持下的傀儡,再到被苏联俘获,最后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普通公民,他的人生堪称一部曲折跌宕的传奇故事。 正所谓人生海海,阅历可能如海一样广阔,也充满着各种未知的不确定性,这才是人生的乐趣,估计溥仪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辉煌的开始,落魄的折回之后,竟然最后还有相对温暖的结局。 而最后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不仅是他本人的幸运,也是中国历史的幸运,正是因为在宝贵的和平岁月中,他才有机会,写下自己经历或者听闻过的皇宫秘史,这就是《我的前半生》,让我们得以再次走进那段遥远而又陌生,神秘而又真实的晚清历史。 溥仪照片 读史使人明智,《我的前半生》,一部个人传记,半部晚清史,半部民国史,透过末代皇帝的眼睛,洞穿世间百态,触摸芸芸众生。 今天我们就通过溥仪的回忆,去了解一段看似闹剧,实则细思极恐的历史——张勋复辟。 张勋是前清的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是权威赫赫的封疆大吏,清帝溥仪退位后,为了宣示对皇室的忠诚,他坚决不剪辫发,他带领的士兵人称「 ”辫子军”。 手握军队,一方诸侯,忠于皇室,虽然进入民国,但张勋对于拥戴溥仪复位一直念念不忘,时机终于被他等来了。 那是民国五年,野心膨胀的袁世凯,发动了洪宪帝制,结果众叛亲离,重病而亡,他的北洋系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登场了,大家注意,这个人很关键,直接导致了张勋复辟的失败,并且如果不是张勋牵头复辟,而是由他牵头的话,说不定,中国的历史,真正要改写了。 这个人,就是徐世昌。 徐世昌 我们先来看一下徐世昌的简历,这里面,能够窥探他的政治立场,以及在后面他在袁世凯称帝,溥仪复辟的态度。 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 光绪三十一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颇得袁世凯的器重,在袁世凯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 民国五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他为国务卿。 民国七年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徐世昌密电张勋,商议说,「 ”不如以大政归还清室,项城仍居总理大臣之职”。 项城,就是袁世凯,密电的意思是说,不如仍然让宣统登基,恢复到清朝,袁世凯还是做内阁总理大臣。 作为袁世凯的心腹,提出这个倡议,不能不说或许袁世凯也有此意,而张勋则是非常支持这个倡议。 不过由于在北京的驻外公使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他们也没有轻举妄动,这一拖,就拖到了民国六年,袁世凯死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系首脑多次在一起开会,一再讨论过复辟的问题,等到袁世凯的棺材到了彰德的时候,北洋系的首脑和督军,一起前往拜祭,在徐世昌的主持下,他们又开了一个会。 在这个会议上,达成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一致同意拥戴溥仪复辟。 虽然一致同意拥戴溥仪复辟,但谁来牵头?徐世昌和张勋都是前清重臣,资历深厚,互相不服,于是复辟行动成了两个中心,他们各自开展了行动。 徐世昌这边首先找的是日本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双方确实有了实质性接触,也达成了协议,而当张勋拿到这个协议之后,看到里面的一条内容,立刻拍了桌子。 在协议中,徐世昌要日本人谅解和支持他当议政王,张勋气呼呼大骂: 「 ”原来复辟大业只成全了徐某一人,难道我张某就不配做这个议政王吗?” 从此,张勋和徐世昌两人之间有了嫌隙和猜忌,两个复辟中心也开始分道扬镳。 张勋 过了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白热化,这让张勋看到了机会,他也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各省督军和北洋系首脑的认可,做了督军们的盟主和复辟的领袖,于是以调节府院之争为由,带领他的「 ”辫子军”来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他只干了两件事,第一件是逼着黎元洪解散国会,第二件就是到紫禁城觐见溥仪,拥戴溥仪复辟。 复辟异乎寻常的顺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张勋,在溥仪复辟的第一天,一口气让溥仪下了九道圣旨,其中有两道,彻底葬送了复辟的成果和他自己的前途: 第一道,授了七个议政大臣,领头的,是张勋。 第二道,授徐世昌为弼德院院长。 溥仪登基复辟 对于和自己声望资历不相上下,甚至还比他高的徐世昌,不仅不在七个议政大臣中,并且只是给了个弼德院院长的位置。 弼德院是顾问机构,有名无实,类似养老,这就有点欺负人了。 作为袁世凯的心腹,前清的重臣,北洋系首脑之一,徐世昌也不是好惹的,更重要的一点,张勋在复辟后的封官晋爵中,还忽略掉了既有野心又有实力的人——段祺瑞,七个议政大臣,也没有段祺瑞的份。 不出所料,张勋刚一复辟,段祺瑞首先发兵,号称讨逆,各地的督军也都变了卦,从一致同意复辟到翻脸开始「 ”保卫共和”。 张勋的辫子军寡不敌众,很快败下阵来,张勋逃进天津的荷兰使馆不敢出来,刚刚登基还没坐热龙椅的溥仪,再次黯然收场。 这场复辟最后成全了段祺瑞,他成了国务总理,冯国璋做了总统。 而张勋里外不是人,为此他暴跳如雷,警告段祺瑞和那些督军们说: 「 ”你们不要逼人太甚,更不要想把一切都推到我身上,把我逼急了,我把当时有关的信电和会议记录,全部公布出来”。 当时的信电和支持溥仪复辟的会议记录,段祺瑞冯国璋也是参与,并且同意了的。 张勋这一招敲山震虎果然有效,段祺瑞冯国璋知道张勋这份威词的分量,真没拿张勋怎么样,张勋在荷兰使馆优哉游哉的生活,后来还搬到了新买的漂亮公馆里。 第二年,徐世昌当选大总统,不到两个星期,就赦免了张勋复辟的罪过,还委任他为林垦督办,可谓报了当年「 ”弼德院”的羞辱之仇,不过,张勋同样嫌官太小,也没有去做这个什么林垦督办。 有意思的是,北洋的这些首脑们,把张勋当作靶子来打,却一点也没有追究复辟闹剧中的另一重要角色,清朝皇室以及溥仪本人,甚至还竭力为溥仪开脱,段祺瑞甚至在讨逆电报中,说是张勋用兵威胁年幼的皇帝登基复辟。 这一切都说明,包括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北洋首脑,并非真正反对复辟,问题不过是他们在复辟后有没有实在的好处,问题是到底由谁来牵头复辟。 这个最好的牵头人,或许就是徐世昌。 毕竟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心腹,参与小站练兵,许多北洋首脑都是他的门生故吏,他还是前清重臣,声望高远,资历深厚,更重要的是,他是真心拥戴宣统复辟。 在复辟刚刚失败后,《上海新闻报》有一段评论,广泛流传: 「 ”使徐东海为之,此次复辟不出于张勋,则北洋诸帅早已俯首称臣……” 所以,如果真是徐世昌来牵头复辟,中国的历史,或许真的要改写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神探狄仁杰前传分集剧情 神探狄仁杰前传分集剧情 神探狄仁杰前传剧情下一篇:中国历史课 中国历史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