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解释一下《左传》所说的“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导语:《左传》里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主要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的祀,指祭祀。我国古商代的时候非常注重祭祀,周代商后继续坚持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治国理念。古代祭祀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祭祀达到消灾的目的。灾害主要是指狂风暴雨、干旱、山崩地震、瘟疫流行等

《左传》里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主要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的祀,指祭祀。我国古商代的时候非常注重祭祀,周代商后继续坚持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治国理念。

古代祭祀的目的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祭祀达到消灾的目的。灾害主要是指狂风暴雨、干旱、山崩地震、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政变等人祸。每遇各种灾害发生的时候,齐人常常进行祭祀活动,以达到消除灾害之目的。

二是通过祭祀达到求福的目的。求福的内容也比较广范,如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畜牧旺盛、健康长寿、战争胜利等等。其中,最主要的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古人称为祈年。

三是通过祭祀来报谢。报谢的意思即是感恩神灵的恩赐。

祭祀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地,神明,自然和先祖的敬畏。战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统治者对于军事上的武力征伐的崇尚。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直白的翻译就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事在于祭祀和军事。

祭祀为何重要呢?在古代祭祀代表了礼教,礼以定伦,区分等级高下。敬天法祖,也代表了孝道。所以它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内在因素,是使国家安定团结的文化内在基因。

戎,就更好理解了,代表兵戎,即军事。从祭祀所代表的内在文化保证了内部稳定之后,最有可能的危险就剩下外患了。所以保证军事实力的强大才能远离外敌的侵扰。

所以,礼法和军事,文治和武功,便是一个国家免于内忧外患的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双调夜行船秋思 探秘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下一篇:窝阔台和忽必烈的关系 元太宗窝阔台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