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钦陵 南京的南唐二陵 是哪两个人的陵

导语: 南唐二陵分别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钦陵,以及南唐中主李璟的顺陵。再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南唐的情况。南唐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比较大的一个政权。享国三十九年,共有三位帝王。分别是烈祖李昪 、中主李璟和我们熟悉的后主李煜。南唐由李昪于公元937年建立,定都江宁。其国土涉及今天的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在群雄争霸

南唐二陵分别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钦陵,以及南唐中主李璟的顺陵。再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南唐的情况。

南唐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比较大的一个政权。享国三十九年,共有三位帝王。分别是烈祖李昪 、中主李璟和我们熟悉的后主李煜。南唐由李昪于公元937年建立,定都江宁。其国土涉及今天的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在群雄争霸的五代时期,南唐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与陪衬。恐怕有很多朋友都没听说过这个小政权。但是,如果我提一段诗词,相信大家一定会非常的熟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么样?这句是不是非常的熟悉?如果有人说:没听过!好,那咱们再来一段。“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短短三十余载,历三世而亡。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就是惊鸿一瞥,不足一道。它偏安江南,曾经富裕、强盛,花团锦簇、红锦地衣。然而,也正是在这种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它的帝王嬉戏、沉迷,将无限的遐想与精力都安放在艺术创作的摇篮中。直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直到国破家亡之时,教坊为他们的帝王奏响那离别的歌曲。想起曾经的烟花杨柳、雕栏玉砌,想起那凤阁龙楼、玉树琼枝。面对曾经的美人垂泪不已。

首先是睡在钦陵里面的李昪。

李昪,字正伦,小名彭奴,江苏徐州人。从小,父母双亡,都死在了战火当中。所以李昪从小就是个孤儿。当时他才六岁,无依无靠,最后被寺庙收留,当了小和尚。那时在南唐地盘上的国家叫南吴,也同样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员。那时,南吴的皇帝叫杨行密,在攻打濠州时意外的获得了这个一样战利品。他看小彭奴生的聪明可爱,于是不忍心对他手起刀落。只是把他送给了手下的大将徐温做养子,改名徐知诰。由于徐知诰聪明伶俐,徐温对他喜爱有加,于是重点培养。长大以后,他首先帮助养父夺得了南吴的军政大权,累功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徐温死后,又把徐温的子孙排挤掉,最后身登大宝。改国号为“齐”,后来又说自己是李世民的直系子孙,因此定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为自己改名为:李昪。

每一位开国帝王的出生都有一段神奇而不同寻常的经历。李昪的经历是这样的:相传他家门外有颗梨树,树上有个果实比其他的要大出好几倍,于是街坊邻里准备共同把梨切开尝鲜。切开一看,里边有一条赤红色的蛇。蛇爬到李昪母亲的床榻下,不久他母亲就怀孕生下了李昪。也不知道这蛇爬到床下以后发生了啥?总之,一代英主李昪孕育而生。

由于徐温对他的重点培养,因此李昪从小就勤学好问、崇文重教。并且,青年时期就以文艺自好,这也为后世的艺术帝王埋下了基因的种子。

李昪是一个比较仁义有德的君主。虽然把养父的子孙都排挤掉自己称王,但对他们一直都恩赏有加,从不以杀戮清君侧。在枭雄逐鹿的五代时期,当其他国家都处于争权夺利、讨伐、征战,华夏大地到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之时,李昪却坚持对外弭兵休战、与民修养,对内轻徭薄赋、兴利除弊。在治国上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简直就是天可汗李世民的翻版。有这样一个例子,李昪称帝后的升元六年,南唐的邻国吴越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群臣建议乘机一举将其歼灭。李昪却坚持拒绝,认为战事一开,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并且国家现在还远远不够强大,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应妄动杀伐。认为邻国吴越和自己一样是小国,因此不要兵戎相见,而应该加强合作。最后李昪派使者前往吴越慰问,并且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因此,李昪在位时,南唐的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李昪的生活很简朴。史称他在皇宫里穿麻布衣衫、蒲履鞋,用铁脸盆,宫廷从来没有扩建过。

临终时他告诫太子:用兵中原,周边的小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但如果你攻打周边的小国,中原王朝必然会发兵南下。历来都是北方讨伐南方,南伐北困难重重。但也并不是没有机会。现在北方的局势越来越乱,我们需要韬光养晦、养兵蓄锐、以待战机。为此,李昪为太子李璟留下了七百万余缗的财政库存。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一辈子的积攒都没这么多。

如果五代十国的皇帝做一个排序,李昪至少可以排进前三。不过能力太强的人终会有些小瑕疵,甚至是致命的瑕疵。公元943年,李昪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一命呜呼。

其次,是躺在顺陵里的李璟。

李璟原名李景通,字伯玉,烈祖李昪的长子。 李昪过世前曾经告诫过李璟,不要轻易讨伐周边的四邻,要韬光养晦、与民修养,以待时机成熟后一举北伐。然而李璟即位以后根本就没把他老爸的话当回事儿,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接连灭了闽和南楚两个小国。一时间军容壮大、志得意满。然而,打是打了,伐也伐了,南唐的疆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鼎盛。关键是打完以后的烂摊子还得有人去收拾吧?结果是闽、楚两地隔三岔五就有反叛,一有反叛南唐这边就得派人去镇压。于是弄得民怨沸腾、生灵涂炭,恶性循环、没完没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昪一直所期待的最佳时机出现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出兵攻陷了开封,后晋灭亡。但在回国的路上突然暴病而亡。这个时候中原无主,契丹国内又政权不稳,为争皇位搞得头破血流,完全无暇顾及中原的事情。李昪要是知道有这种机会出现,恐怕在棺材里都该笑醒了! 但这时的南唐和契丹一样,四个字:自顾不暇。就此,李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同时也为南唐的衰败奠定了基础。

从李璟开始,南唐变成了一个艺术的国度。因为皇帝陛下喜欢搞艺术创作,并且鼓励全国都吟诗作曲。于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李璟在皇宫里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奢侈无度。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被南唐人称为“五鬼”的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和渣文徽每天就陪着李璟谈天说地、饮宴赋诗。这五个人其实都是饱学之士,但浮有才华,无治世之能,更不通战场之道。整天在李璟面前就知道溜须拍马、夸夸其谈。今天要灭了这个,明天要征服那个。好像偌大一个天下就凭他们那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搞定。不过,都是艺术家嘛,不让人家天花乱坠的去想、去说,哪来的艺术创作呢?对吧。

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暖风掠过湖面,清澈的湖水在春意中荡起阵阵涟漪。满园的春色对诗人来讲就是最好的温床。于是宰相大人脱口而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李璟听到以后觉得这两句既好、又传神,但毕竟他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他有点不太服气。于是把宰相冯延巳叫到身旁问:“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的春水,与卿何干啦”?冯延巳这个马屁精当然搞得懂李璟为什么会这样问他。于是赶紧说:那肯定是比不上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啦!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听到这样惆怅的句子,怎能不让人动心呢?于是,公元955年十月,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无所阻挡。当后周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勇冠三军,力破长江天险,将南唐守军一举击溃。李璟的梦终于醒了,他派使者向柴荣求和。结果是南唐割地赔款。李璟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去年号,只能使用后周的纪年。不过我们真的要感谢柴荣,如果他不是为了更大的目标契丹而放弃彻底征服南唐的话,后来真正的天才艺术家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为后世人类留下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此刻的李璟彻底的郁闷、无助与惆怅。国还在,不过只是个附庸品;人还在,也只能在失魂落魄中了此残生罢了。酒醉残月下,他独自一人喃喃吟诵: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公元961年六月,南唐中主李璟与世长辞。

南唐二陵即南唐先主李昪和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中主李璟和皇后钟氏合葬的顺陵。1950年春,在南京南郊牛首山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盗墓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为阻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南京博物院和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当地俗称“太子墩”的地方展开科学发掘调查。至1951年初整理完毕,虽经过多次盗掘,二陵仍出土共640余件文物。其陵寝建筑与出土文物,代表了当时江南地区建筑艺术、彩画艺术、雕塑艺术、制玉工艺和制瓷工艺的最高成就。故南唐二陵又被称为江南遗存的“地下宫殿”,是研究五代时期金陵文化的宝贵资料。

据史书记载,先主李昪崩于昇元七年二月,同年十一月葬于钦陵,皇后宋氏逝于保大三年冬十月,祔葬钦陵。中主李璟殂于建隆二年六月,次年正月葬于顺陵,皇后钟氏逝于乾德三年秋九月,祔葬顺陵。

目前二陵之中仅知李昪钦陵的设计者与修建情况。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当时钦陵的主要设计者是江文蔚与韩熙载。据现有考古发掘来看,顺陵是仿钦陵而建。因钦陵修建于南唐国力强盛之时,而顺陵修建之时南唐国势已由盛转衰,故顺陵的规模远逊于钦陵,规格也大为贬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脱离了《大秦帝国》回到现实 谁才是咱老秦人的商君下一篇:美国最年轻的总统 美国就没有年轻一点的政府官员想当总统的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