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 ”文正”这个谥号 皇帝为什么不轻易给人 游走在陈康伯故里

导语:”“郑文”,这个谥号,为什么皇帝不轻易给人?流浪在陈的故乡,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地处江西东北、信江中游的弋阳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弋阳腔的诞生地。是钟灵毓秀之地,更为文章节义之乡。古有抗金宰

”“郑文”,这个谥号,为什么皇帝不轻易给人?流浪在陈的故乡,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地处江西东北、信江中游的弋阳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弋阳腔的诞生地。是钟灵毓秀之地,更为文章节义之乡。古有抗金宰相陈康伯、爱国诗人谢叠山,今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汪东兴、邵式平等。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探秘:弋阳县港口镇,藏着宋代99座古窑随便挖,真的假的? 上饶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毛会长,告诉我她的家乡也是南宋宰相陈康伯的家乡港口镇,藏着宋代99座古窑可以随便挖,这里挖出了瓷碗、高脚杯、花瓶等陶瓷。那藏在地下的「 ”宝物”,能挖吗?是不是文物呢?带着这些疑问毛会长特约了几位相关专业的院校老师前去考察,问我感不感兴趣一探究竟?呵呵,我自然是感兴趣了,一同前往去探宝。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据说当地有上百家之多的古瓷窑,可见当地制瓷历史的鼎盛。附近两座山,满山遍野都是「 ”宝”,是宋代古瓷窑,与景德镇不一样的是,这是民窑。而古民窑属于文物吗?据老师们了解应该不属于文物,这里是普通民窑,满山都是。人们随意一挖,精美瓷器出土,高脚杯、瓷碗、酒盏、梅瓶等,不过很难找到完整的,虽然有点破损,但仍然看出当年工艺的精湛。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2009年11月,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勘查队在弋阳港口镇和叠山镇新发现特大型瓷石矿床,初步探明矿石储量4亿吨,全部储量预计高达25亿吨。新瓷石矿床的发现,为陶瓷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九月,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稻田里的稻穗,深情地绽放出诱人的芳香,沁入心扉,让人如痴如醉,吸引你毫不犹豫的走向稻田,感受那水稻青春的气息。闻着稻香,一股收获的喜悦油然而生,看着满地茁壮成长稻穗,有多少勤劳人们的精心呵护。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你走近稻田,稻田金灿灿的一片,踊跃着丰收的喜悦。港口镇人用智慧和汗水绘出了一幅壮观的宏伟蓝图,金灿灿的稻穗,随着秋风舞动,就像稻田里泛起的阵阵波涛。那一株株挺直的稻子是春天种下的希望,如今已硕果累累,挤在乡间的田野里。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收割,打稻,晒谷,听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回忆起来有些模糊,但仍有些悸动。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毛会长带着我在村里走走看看,谈到了港口镇的很多名人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南宋宰相陈康伯的故事.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民间流传「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民间有戏言,「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种说法其实是比较片面的,造成这个说法的原因是北宋明主较多,且实行重文轻武之策,故多出名相,而南宋时期因许多将领凭借地利之势多次赢得胜利,因此才造成北宋多名相,南宋多名将的假象。所以,才有后世这样的戏言。 当然,戏言只是戏言,是经不起推敲的。今天我们来到的港口镇,也就是毛会长给我提到的这位老哥就打破了南宋无相的戏言,这哥就是陈康伯,南宋一个坚定的抗金名臣。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陈康伯,字长卿,是信州弋阳现在的港口镇人,谥号「 ”文正”,但见文正这个谥号,便可知这哥绝对不是凡夫俗子之辈。「 ”文正”这个谥号是中国古代所有为官者梦寐以求的谥号,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为什么这个谥号能让这些士子如此趋之若鹜? 司马光对此有言「 ”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由此可见,「 ”文正”乃是一个读书人一生所追求的至高准则,是一个文人的道德最高点,我们再看看宋朝有哪些人获得过「 ”文正”的谥号?例如司马光,范仲淹等。由此,可以看出获得「 ”文正”的人,都是在当朝做出了极大的历史贡献的人,而陈康伯就是这么一个人。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陈康伯究竟做了什么,能让其获赠「 ”文正”的谥号? 陈康伯自幼就机敏异常,史书艳称「 ”幼有学行。”并在宣和三年时考取太学上舍生丙科,且多次升官最终成为太学正,但没有人的仕途会一直顺风顺水,陈康伯也不例外。当其仕途一路向上之时,忽闻家里慈母去世的消息,无奈不得回乡守孝,但即使在陈康伯守孝时期,老天似乎也不想让他的守孝时期安然度过。史书称「 ”贵溪盗将其乡。”面对即将到来的盗贼,陈康伯阵脚未乱,而是冷静的召集起村中青年,组成临时的义军,迎击来犯的盗贼,而就是这只临时拼凑的义军,却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康伯起义丁逆击,俘其渠魁,邑得全。”陈康伯遇事不慌还能镇定自若的招募义军抗贼,足以证明其过人的胆识与强大的心理素质。 且丁忧回朝后另一次平定贼乱也能再次证明陈康伯的这些才能,史载「 ”盗发白马原。”陈康伯依旧挺身而出,率领州兵协助王师成功平定叛乱。从以上两件事,就可看出陈康伯此人绝非池中物,但若仅凭这两件事就给予「 ”文正”的谥号,也显得有些名不副实,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让这老哥获得「 ”文正”这一殊荣呢?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南宋自1141年与金国签订「 ”绍兴和议”后,宋金间二十年间几乎无战事。但到绍兴年末,也就是陈康伯任首相之前不久,「 ”非约为言自孙道夫使北还,已闻金以买马”,金国此时已有撕破《绍兴和约》,再次南侵的势头,但高宗对此仍持怀疑态度,遂派出王纶去金国一探虚实,但只得到「 ”乃言和好无他”,于是朝廷中众臣便觉无事,唯陈康伯「 ”持初论不变”,坚定金军必将南侵。随着时间流逝,金国野心也逐渐显现出来,「 ”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且随后出使归国的叶义问、贺允中也回报,金国必然会撕毁和约出兵。 面对这个情况,陈康伯上奏言四策”一,增刘锜荆南军,以重上流;二,分画两淮地,命诸将结民社,各保其境;三,刘宝独当淮东,将骄卒少,不可倚;四,沿江诸郡修城积粮,以固内地。”并直言「 ”今日更不问和与守,直问战当如何。”直接表现出与金抗争到底的态度。 然而在面对金兵压境的状况下,其他朝臣却犹犹豫豫,不敢直面与金军对抗。内侍省都知张去上书退避之策,甚至传出皇帝要去闽、蜀之地避难的传言,右相朱倬在此时也默默不语,冷眼旁观。只有陈康伯坚定抗金,并上奏劝高宗「 ”圣意坚决,则将士之意自倍。”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随着金军一路凯歌,宋朝的臣子也越发不安,「 ”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见此情景,多数臣子都想着保护自己的家眷,拖家带口匆匆避难,将战前的恐慌气氛推至高潮。而此时只有陈康伯与他人不同,他将家人接到临安安置,并且要求临安的城门比往日更晚关门,并在之后的殿内议事中,故意迟到,且解衣置酒,谈笑如常,这些做法很好的缓和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渡过了战前的危机,也使高宗悬着的心稍稍有了底。 但好景不长,高宗抗金的心理又产生了动摇。一日,忽然发下手诏「 ”如敌未退,散百官。”陈康伯看后就将其烧掉,并再次陈言抗金利害,终是使高宗坚定了抗金的决心,而只要高宗坚定信心,那么整个宋朝的军民都被激励起来了,一场名为「 ”采石”的战役也悄悄拉开了帷幕。 此战,虞允文临危受命,率部在采石与金军对抗,由于金人不习水战,所以此战宋朝还是较有优势的,再加上此时完颜亮后方政变,使得金军阵脚大乱,虞允文趁势出击,并以火箭攻击金军舰队,在义军的配合下,成功在采石大败金军,完颜亮也被部下杀害。罗大经对此有评价「 ”周瑜赤壁、谢安淝水、寇莱公澶渊、陈鲁公采石,四胜大略相似”采石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陈康伯坚持抗金的成果,此战的胜利鼓舞了宋朝军民抗金的热情和信心。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然而高宗不久就懈于政事,让位给自己的儿子孝宗,孝宗是很尊敬这个老前辈的「 ”礼遇殊渥,但呼丞相而不名。”但陈康伯也不是贪恋名利之人,连续两次以病为由辞官,孝宗虽是不舍,但还是放陈康伯离朝,但也恳求陈康伯「 ”有宣召,慎勿辞。” 宋孝宗,年轻气盛,便想重振宋朝,于是,在孝宗时期,抗金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但孝宗时期,已经错失了伐金的最佳时期,隆兴元年,张浚出兵伐金,前期一路凯歌,看起来一切顺利,但是长期的胜利蒙蔽了宋军对局势清晰认知,宋军内部诸将不和,最终导致了北伐的失败。至此,宋朝不得不转战求和。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但是求和绝不是保全宋朝的方法,反而只会让金国提出更加肆无忌惮的要求,宰相汤思退的不断退让,终是金国再次出军威胁宋朝,迫不得已,孝宗罢免了汤思退宰相的职务。但是,要谁来顶替这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呢?而当时时人皆望康伯复相。迫于民望,孝宗派出使者去陈康伯家中恳请其复出,而此时的陈康伯已是重病缠身,按理是不适合在入朝为官的,他的家人也这么劝到,但陈康伯只是说「 ”不然。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即刻出门,上马赶往朝廷,陈康伯此时是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并最终签订《隆兴和议》,保住宋朝最后一点颜面。 陈康伯故里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乾道元年,陈康伯向孝宗汇报完工作后就退去,走到官员值宿的房舍突然发病,用轿子抬到家中,便已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孝宗追赠他太师之衔,谥号"文恭"。并下诏择日亲临其府邸祭奠,陈康伯之子陈伟节极力推辞,才未前往。工部侍郎何俌奉命监护陈康伯的灵柩归葬家乡弋阳。乾道三年二月,孝宗亲笔为陈康伯题写"旌忠显德之碑"的碑文,立碑在他的墓前。宋宁宗庆元初年,陈康伯得以配享孝宗庙庭,并改谥"文正"。 英雄的落幕往往都是这样,平淡无奇,与常人无异,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将永载史册,供后人赞颂。明冯梦龙更是有言:迟魏之帝者,一周瑜也;保宋之帝者,一寇准也;延宋之帝者,一陈康伯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一纸和约分裂了一个偌大的神圣帝国下一篇:通天教主最后什么结局 通天教主唯一幸存的四大弟子之一 无当圣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