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塞罕坝的历史由来

导语:塞罕坝的历史渊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1.皇家狩猎场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个著名的自然公园,水生植物丰富,森林茂密,动植物众多。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曾是帝王的狩猎场。公元1681年,清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

塞罕坝的历史渊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1.皇家狩猎场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个著名的自然公园,水生植物丰富,森林茂密,动植物众多。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曾是帝王的狩猎场。

公元1681年,清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游览长城,看中了蒙古这块“南有都城,北有漠北,山河险峻,里程适中”的游牧土地。

康熙帝借用了皇帝四季狩猎的“春搜、夏秧、秋隋、冬猎”等古代礼仪,锤炼了满清八旗的战斗力,采取怀柔政策制服蒙古,遏制了俄国对北疆的入侵,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并与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门巩固了国家政权。

以“岁献牧草,开灵圃,秋游”为名,设立“木兰围场”,指定“木兰邱毅”为祖制。

历史学家称之为“吴范睢”。

2.退化成荒山

随着清朝历史的发展,塞罕坝由于吏治腐败、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于同治二年开荒,随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来,它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砍伐,以及接连不断的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经消失。当年,山川秀美、森林幽深的古老圣地,以及“猎五更人”、“骑万山云”的壮观场面

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山,呈现出“鸟无栖树,黄沙遮天”的荒凉景象。

扩展数据:

“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木兰韩晖”被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少鲁派的狩猎场”。

“木兰”,满语“哨鹿”的意思,是清朝皇帝走动的一种方式。

据《满汉大字典》记载,猎人们躲在明前的森林深处,戴着鹿皮帽,嘴里吹着用木头或桦木制成的长哨子,模仿的求偶声,以此来引诱鹿和野兽聚集觅食,为猎人们创造了一个等待机会狩猎和杀戮的好机会。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内蒙古高原与河北省北部山区交界处,内蒙古熔岩高原与河北省北部山区的上界,以高原台地为主;东西长51.46公里,南北宽17.84公里,海拔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

历史上,塞罕坝是一个水生植物丰富、森林茂密、动植物众多的地方。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这里曾是帝王的狩猎场,被誉为“水之源,云之乡,花之世界,林之海洋”。

参考:百度百科-塞罕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张家四姐妹 张家四姐妹为什么如此优秀 她们的母亲也很厉害下一篇:武则天称帝后意气风发 写下大唐第一狂诗 李白看了也望尘莫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