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为什么都说中国武术出少林 那么 武当派跟峨眉派怎么算

导语:为什么说中国武术来源于少林?那么,武唐门和峨眉派呢?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随着《一代宗师》的上映,中国功夫再次成为热潮。其实,中国的功夫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也是中国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一张文化名

为什么说中国武术来源于少林?那么,武唐门和峨眉派呢?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随着《一代宗师》的上映,中国功夫再次成为热潮。其实,中国的功夫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也是中国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一张文化名片。它更是成为了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常言道:「 ”止戈为武。” 在纷繁复杂的武林文化中,中国有些武术门派可谓源远流长。那么,在这其中又有哪些一代宗师被写入武林历史呢? 第一个就是刚柔兼济,以刚为主的少林派。 在武术门派中,历史最悠久,涉猎范围最广,拳法种类最多的门派,就是少林派,它因出于中岳嵩山的少林寺而得名。 北宋时期所着的《景德传灯录》中写道:南北朝时,达摩从梁国北来,并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历经九年而功成,并将《易筋》与《洗髓》两本经书传了下来,进而,创立了少林武术。虽然,这个说法被许多文献典籍收录,但是,却与真实的历史不相符。 经过现代学者的研究证明,这个说法只是一个传说。 历史上,早在达摩之前就形成了寺院练武的风气,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嵩山少林寺由西域的跋陀建成之后,达摩大师才来到了少林寺。即使达摩创立禅宗,他也不是少林寺的创始人,而少林寺却是在僧众的长期习武中自发形成的。 到了隋唐时期,少林武术才开始真正的发扬光大。隋朝末年,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少林寺的那些武僧们就被邀请前往相助。在这些武僧的帮助下,李世民不仅将王仁则活捉,还逼的王世充投降,这就是历史上「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典故。 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后,就对帮助过自己的僧人进行了重赏,少林寺也在此时兴盛了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发展壮大。到了宋元时期,少林武术就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元朝的福裕禅师将少林的短打汇集发展,使得少林武术的特殊性更加突出了。 到了明朝之后,少林寺就形成了「 ”以搏名天下”的名号。明朝嘉庆年间,少林寺还特地组织僧兵们到江南一带参加抗倭活动。1625年,少林寺树立起了「 ”少林观武碑”,从此,少林寺开始蜕变为天下武林之宗。 到了明代后期,之前以棍法为主的少林武术逐渐向拳法转变,并吸收了很多来自民间的拳种,可谓集天下武功之精华,最终,形成了以刚为主,刚柔并济的武术风格。清朝时期,少林寺因为藏匿反清人士被焚毁,统治者也下令民间禁止练习少林武功。 至此,少林武术转由地下发展,也渐渐成为了南少林的分支。 第二个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当派。 据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的记载,宋朝的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据说,当时张三丰只是武当山上的一个道士,因为宋徽宗召他入京,却在路途之中遭遇贼人。而张三丰却在睡梦中梦到元帝教授他拳法,第二天他居然真的孤身一人杀了一百多个贼人,因此,创建了内家拳派。 张三丰,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的本名叫张全一,又称张君宝。人们熟知的「 ”三丰”只是他的道号,因为,张三丰总是一幅不修边幅的邋遢样子,所以,也称为「 ”邋遢道人”。他之所以被武当派称为祖师爷,主要是因为张三丰在道教的传说中十分有名。 但这种说法,应该是武当派为了神化自己,而非真实历史。 武当山,虽然在唐朝就开始修筑道观,但是,到了明朝才开始了它真正的黄金时期。当时,适逢明成祖登基,他特别推崇道教,所以,就专门调集了三十多万工人,耗费尽13年的时间,在武当山上修建了与经书上一模一样的修仙阁楼。 这些建筑都是由皇家派工部设计完成的,所以,如今武当山上的紫霞宫,还留着大明永乐十一年、十二年圣王御驾敕建的文字。三门山方向的绝壁上还刻有「 ”一柱擎天”,远远看去非常壮观。天柱峰顶的那座太和宫,又被称作金殿,殿中就供奉着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 从武当衍生出的武术门派,也就是在明朝产生的。武当派的武功主要强调修炼内功,主张以静制动,以短胜长,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柔克刚,所以,主体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不主张进攻,但是,也不能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少林派将佛家秉持的慈悲之理,蕴藏在了功夫之中,而武当衍生出的功夫,则源于道家。老子讲「 ”一”、讲「 ”道”,庄子讲「 ”广莫之野”、讲「 ”逍遥游”,这些都使得武当的功夫拥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底蕴。一种是内功心法,另一种是肉眼可见的姿态招式。 无论是荷花、流水,还是清风、飞云,无一不让人想到武当道境中那些空明灵秀,以及清仙之气;武功招式的绵绵不断、左右摇摆,又不禁让人想到道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机,以及天地初开时混沌的自然之力。 第三个就是亦柔亦刚,玉树临风的峨眉派。 峨嵋派与当时的少林派、武当派并称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这三派在西南一带特别有势力,而峨嵋派则是因为峨眉山而得名。峨眉是由一名女子创立的武林门派,这个门派刚开始称作「 ”玉女拳法”,后因她们的祖师遁入佛门,将「 ”蛾眉”与佛山「 ”峨眉山”糅合而得名「 ”峨嵋派”。 峨眉派最早在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出现。以后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更是作为主要门派来描写。但被人们熟悉,主要来自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郭靖黄蓉夫妇的二女儿郭襄遍寻天下,觅杨过未果,四十岁时出家为尼,创立峨眉派。 历史上真实的峨眉派并非像武侠小说所写的女派,早在一千多年前,最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峨眉山是天真皇人论道之地,和轩辕黄帝曾来峨眉问道的传说。并且,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 明代中叶人唐顺之的《荆川先生文集》里,就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也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她们的武功风格介于少林武功与武当之间,亦可柔亦可刚,擅长以弱胜强,将真假和虚实并用,可谓融合了武当和少林武功等众派之长。从宗教方面来看,峨眉算是亦僧亦道,主要以道姑为主。除此之外,峨嵋派的武术招式也独具女性风格。 譬如:拳法所讲的一面花、裙里腿等;以及剑法中的索女掸尘,簪法中的沉鱼落雁,都是女子独有的姿态。峨嵋派还有一个专属的兵器——峨眉刺,这由女性平时插在发髻上的簪子转变而来。因为,峨嵋派的武功总是刚柔并济,所以,武功也是众多武林派别中姿态最为优美的。 第四个就是步稳、拳刚、势烈的南拳。 南拳流行在南方,是一类拳种的总称,这种拳种据说来自南少林,但是,在明朝,就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拳系。南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拳刚、势烈、步稳、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南拳种类繁多,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广东的南拳,又以「 ”五大名家”被人所知。 这五大名家分别是: 洪拳,最早源于少林寺,据说是洪熙宫所建,是南拳中最大的一个派别; 刘拳,为刘三眼所建,主要在雷州半岛流传; 蔡拳,由福建南少林的僧人蔡九仪以及蔡伯达所建,主要在广东中山等地流传; 李拳,由南少林僧人李色开所建,主要在广东河源、高川等地流传; 莫拳,为南少林禅师李应辉所建,主要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传。 这五大名拳大部分都来源于南少林,并与洪门的天地会还有联系。五大名拳不仅是一个武术门派,它更是一个江湖派别。这其中,除了比较出名的五大名拳之外,广东的南拳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咏春拳、侠拳、白眉拳、佛家拳等。 武术,作为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但它也具有两面性,既可以破坏和平,又可以维护和平。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中国的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过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了维持中华民族发展的魂魄。 世人习武,最多的就是强身健体,以强健的体魄充足的干劲,在中国的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 【《景德传灯录》、《说文学武》、《荆川先生文集》、《广东南拳的「 ”五大名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你知道为何三国时期姓名中名是双名的是贱民 这个说法有何而来下一篇:电冰箱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