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发展历史

导语:以下关于中国矿业发展史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谁知道中国煤炭发展的历史1前言1.1世界和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1.1.1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区域不平衡。世界上有煤炭资源的国家约有80个,大小煤田共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

以下关于中国矿业发展史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谁知道中国煤炭发展的历史

1前言1.1世界和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1.1.1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区域不平衡。

世界上有煤炭资源的国家约有80个,大小煤田共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聚煤期。

从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集中在北半球,这里北纬30° ~ 70°,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以上,尤其是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世界煤炭资源地理分布最突出的是两条巨大的聚煤带,一条横跨欧亚大陆,西起英国,东经德国、波兰和前苏联,直抵中国华北;另一个在北美中部东西向延伸,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

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储量丰富。其中,地质储量超过5000亿吨的7个大型煤田分别是苏联的莱娜、通古斯、特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逊和美国的阿巴拉契亚。

此外,还有近200个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与其他大陆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是丰富的。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亚太地区有2968.89亿吨,约占全球的32.7%;北美有2544.32亿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和欧亚大陆有2870.95亿吨,占世界的31.6%。

南半球各大洲煤炭资源相对较少,其中中南美洲有1989.3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为507.55亿吨,占世界的5.6%。从各国拥有的煤炭资源来看,储量100亿吨的国家有10个,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

最大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亿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亿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亿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2005年末,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为9090.64亿吨,其中北美地区为2544.32亿吨,约占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万吨,占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的2.2%;欧洲和欧亚大陆有2870.95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煤炭储量的31.6%;非洲和中东有507.55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煤炭储量的5.5%;亚太地区有2968.89亿吨,占世界已探明煤炭储量的32.7%。

图1-1世界煤炭资源区域分布示意图图1-2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1.1.2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中国也是煤炭储量大国,煤炭一次能源消费占中国的比重高达70%左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截至2007年底,我国资源量约为1.4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平衡,具有东少西多、南贫北富、相对集中的特点。90%的资源已确定在北方,其中65%集中在山西、陕西和蒙古三省。

南方认定的资源仅占全国的10%,集中在贵州、云南两省,占南方面积的77%。资源储量的相对集中,反映了与大型含煤盆地的密切关系,也决定了我国煤炭南北运输、西煤东运的发展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具有多时代分布、煤炭分带性明显的特点。晚古生代以中变质煤为主;中生代以中低变质煤为主。低变质褐煤主要形成于第三纪。

煤的地理分布在天山-阴山以北,以褐煤和低变质煤为主;天山-阴山以南,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有烟煤、无烟煤和少量不同变质程度的褐煤。秦岭-大别山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煤分布,低变质煤少见。煤炭种类繁多,但优质动力煤最为丰富,占储量的72.9%;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比例较小,占25.4%。

煤田中伴生矿物种类繁多,可以综合利用,产生新的效益。图1-3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图1-4中国煤炭资源及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分布图1.2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概况1.2.1中国古代煤炭工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

煤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中国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充分表明,中国很早就发现并利用了煤炭。

众所周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与煤炭的发现和利用有关。相传,女娲家在山西平定东浮山上立了一个灶,所用的燃料是煤。

根据民间传说和当地自古以来人们用煤烧塔火的习俗,明代学者沈璐认定女娲家用煤炼石补天,并题写了《浮山余厨》一文。明末清初的初学者顾,进一步认为“这是后世烧煤的开端”。

明代另一位学者真镜也认为“石火之利始于女娲!”。所谓女娲补天不可信,但平定地处煤炭丰富的阳泉矿区,很早就用露头煤烧火,非常自然。

此外,在山西大同矿区,流传着一种天火引石的说法,所以人们知道这里的黑石头能烧、能保暖、能煮饭,还有“木头不能烧石头”的传说,这些都是中国人早期发现煤炭的间接例子。2)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一些地区一旦发现煤的可燃性,就从煤层露头处零星地捡拾和利用煤。

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首次记载了煤炭,称之为“石黄”。辽宁沈阳新乐遗址发掘出多种多样的煤雕制品。

中国矿业大学历史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位于北京和徐州的两个教育实体组成。中国矿业大学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型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恢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中国矿业大学成立,1998年恢复本科生招生。学校位于北京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东临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学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图书馆有60多万本书和40万本电子书。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业为重点,理工类、文学类、管理类、法学类、经济学类相结合的具有矿业与安全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拥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高校。学校前身为焦作路矿学校,创建于1909年;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院系调整为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搬迁更名,形成了异地办学的格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和1978年,学校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2月,学校整体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大学。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矿业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矿业史上的新纪元。

1949年,中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仅为原煤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万吨、十大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1.3万吨。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国其他地区矿业生产恢复和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矿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煤矿。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83%的国有煤矿已经完成了恢复工作。

1952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提高到700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6149万吨,约为1949年的两倍。铁矿石。

从1949年到1952年的三年间,中国生产了近1000万吨铁矿石,其中1952年生产了429万吨,是1949年的8.5倍。关于石油。

1952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9.55万吨,约为1949年的3.6倍。有色金属矿物。

1952年,钨、锡、镁、钼、铜、铅、锌、锑等8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达47697吨。金矿。

三年经济复苏期内,黑龙江漠河金矿、吉林夹皮沟金矿、辽宁玉龙金矿、山东玲珑金矿、河北马兰峪金矿、湖南平江金矿、广西东南金矿等23个金矿全部复工复产。1952年全国黄金产量为6.452吨,是1949年的1.6倍。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1952年,全国生产水泥286万吨,生产平板玻璃200万箱,分别是1949年的4.3倍和3倍。

化学和矿物工业。1952年,全国生产磷矿3.8万吨,是1949年的3倍;硫铁矿产量21万吨,是1949年的两倍;化肥产量3.9万吨,是1949年6000吨的6.5倍;萤石矿产量2.1万吨,是1949年的8倍。

中国矿业大学历史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位于北京和徐州的两个教育实体组成。

中国矿业大学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型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恢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中国矿业大学成立,1998年恢复本科生招生。

学校位于北京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东临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学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图书馆有60多万本书和40万本电子书。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业为重点,理工类、文学类、管理类、法学类、经济学类相结合的具有矿业与安全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拥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高校。

学校前身为焦作路矿学校,创建于1909年;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院系调整为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搬迁更名,形成了异地办学的格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和1978年,学校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2月,学校整体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大学。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矿业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矿业史上的新纪元。

1949年,中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仅为原煤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万吨、十大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1.3万吨。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国其他地区矿业生产恢复和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矿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煤矿。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83%的国有煤矿已经完成了恢复工作。1952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提高到700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6149万吨,约为1949年的两倍。

铁矿石。从1949年到1952年的三年间,中国生产了近1000万吨铁矿石,其中1952年生产了429万吨,是1949年的8.5倍。

关于石油。1952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9.55万吨,约为1949年的3.6倍。

有色金属矿物。1952年,钨、锡、镁、钼、铜、铅、锌、锑等8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达47697吨。

金矿。三年经济复苏期内,黑龙江漠河金矿、吉林夹皮沟金矿、辽宁玉龙金矿、山东玲珑金矿、河北马兰峪金矿、湖南平江金矿、广西东南金矿等23个金矿全部复工复产。1952年全国黄金产量为6.452吨,是1949年的1.6倍。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1952年,全国生产水泥286万吨,生产平板玻璃200万箱,分别是1949年的4.3倍和3倍。

化学和矿物工业。1952年,全国生产磷矿3.8万吨,是1949年的3倍;硫铁矿产量21万吨,是1949年的两倍;化肥产量3.9万吨,是1949年6000吨的6.5倍;萤石矿产量2.1万吨,是1949年的8倍。

中国煤炭开采史

中国风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超过9000亿吨,居世界第三;已知含煤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煤种齐全。

中国使用煤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炭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500年,春秋战国时期,煤炭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被称为石聂或聂石。魏晋时期称煤为石墨,唐宋时期称石炭纪,明代称煤。公元前一世纪,煤被用来冶炼铁和铜。17世纪中叶,明末宋的《天工开物》一书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采煤技术,包括地质、开采、采煤、支护、通风、提升和瓦斯涌出等,表明当时的煤矿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始终停留在手工生产水平。1949年,中国的煤炭年产量只有32.40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发展,新建了一大批矿山,原煤产量快速增长。1996年原煤产量达13.3亿吨,居世界第一。在原煤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煤矿的产量分别占40%和60%左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煤矿开采、掘进、运输等生产机械化和集中化程度迅速提高,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快速增长,创造了多项新纪录。

1996年,国有重点煤矿有综合机械化采煤队72个,年产量超过1.00Mt,平均工作面数达到240.14个,平均年产量77.1万t,平均采掘效率26.14t/工,综采比例占47.18%。兖州南屯综采队年产3.50 mt,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共有普采工作面329个,平均年产24.7万t,其中单体液压支架普采队40个,年产40万t以上;一般采煤工作面平均开采效率为7.62t/工,产量占比23.35%。峰峰万年矿总采队创下了年产80万t的记录。全国煤矿炮采工作面4个队年产35万吨以上,开滦矿区一号炮采队创下年产50万吨的高产纪录。

中国的煤炭始于哪个朝代

采矿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古老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扩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从诞生之日起就从事矿产开发利用。历史学家将人类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时代的特点都是当时人们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资源。正是我们的祖先在适应、认识和改造自然、发现、认识和开采矿产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今天的大规模矿业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疆域,是人类在世界上诞生、繁衍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从两百万年前开始,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从古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地质事业和矿业的萌芽和成长时期。这一时期,古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古代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近代和现代矿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原始社会的特点是用石头和矿物资源制造工具,最初被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用石屑、石头等石矿物制作石器来采集食物,抵御毒虫猛兽的侵袭。这个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矿物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的工具更加实用和精美。除了石刀、石箭,还有石斧、石镰、石犁,标志着锄地农业开始向耕田农业转变。新石器时代在矿业开发利用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发利用粘土、黏土等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烧制陶器。此外,还利用玉石矿产、铜矿和煤矿。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始于夏朝。原生铜的利用开始向青铜器过渡,并逐渐达到繁荣,再到铁器时代。到战国时期,铁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先秦时期,除了开发一些非金属矿产外,铜、铁、银、锡、铅、汞等矿产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煤炭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由于摆脱了战国后期战争的影响,采矿业逐渐恢复,盐矿和铁、铜、金、银、铅、锡、汞的开采进入繁荣时期。魏晋时期,煤炭被用作生活燃料,人们知道如何在战争中使用石油作为火力攻击的燃料。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矿业的繁荣时期。除了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达到高峰外,制盐工业的生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隋唐时期矿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开发铜矿,将所有采矿权收归国有。

五代战争导致矿业萧条后,宋元明清时期矿业继续发展。宋代煤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手工业中被广泛用作燃料,山西许多人以采煤为生。煤炭已经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

纵观中国矿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古代矿业活动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自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基本特征如下:1 .中国是少数几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2.中国古代开发利用了大量的矿产;3.中国古代采矿活动的地理分布相当广泛和不平衡,时间分布也是如此。

谁知道中国煤炭发展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我国自古以来就使用露天煤炭,但真正的规模开采是从汉代开始的,当时是用煤炭来冶铁,到了西汉,才开始采煤炼铁。这是因为铁器出现在周代,汉代铁器兵器数量猛增。汉武帝元狩四年,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在产盐区和产铁区分别设置盐官和铁官。因此,汉代冶铁业发展迅速。因此,解决燃料问题成为启动冶铁业的前提。两晋南北朝时期,高安、江西、库车、新疆和山西大同的煤炭开发十分突出。

辽宁抚顺在唐五代,特别是辽金时期进入了采煤高潮。当时煤被广泛用作烧制陶器的燃料。《东北开矿》一书说:“唐朝有黎族人时,最早开掘,知道如何用煤,但今天我们仍能找到朝鲜开矿的遗迹,即圆形的斜坑和盛油的容器等。”。《满洲里铁路十年史》一书也说:“烟台的采煤利用方法是唐代李传播的,和抚顺矿一样,是唐宋时期朝鲜人开采的”。

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是宋代煤炭开发利用最为突出的省份。宋代学者朱彝说:“自石炭纪以来,河北、山东、陕西和首都。”它显示了广泛的石炭纪产区。据《全志·汝州》记载,“宋世保凤庆岭镇产煤产矾,故名兴宝”。

元朝,全国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以蒙古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大力发展生产,重视矿业。特别是在省会城市西山地区,煤炭开采业得到广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据《袁一桐志》记载,“石炭纪煤来自万平县以西15里的大沽山,有30多个黑煤洞。而在桃花沟西南五里处,有十余孔白煤,“热水加木炭,出斋堂村,在宛平县西北二百里处,有一炭窑”。因为煤矿很多,袁政府不得不在西山设官管理。为了方便煤炭交易,在大渡河修文广场前设置了煤炭市场和煤场。

到了明代,我国的煤炭开发利用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当时,煤炭工业不仅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取得了普遍进步,而且在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省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根据宋的《天工开物》,“煤生于天下,为培养士。”宋还详细介绍了炼铁用煤的品种、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根据他的估计,“在炉子里用铁的地方,煤占十七,木炭占十三”。煤炭在烧铁燃料中所占比例高达70%,可见煤与铁的密切关系,不难想象这一行业大量使用煤炭与明代冶铁业的发展有关。

清代的煤矿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清初至道光,历代统治者更加重视煤炭生产,对煤炭开发采取扶持措施。1913年6月15日,两广总督奥米达和两广总督杨永斌呼吁开发广东煤炭,称“煤炭是民间日常烹饪之物,非此必禁”。雍正帝明确指出:“煤始于俸禄,但为日常所需,非为日常所用。这些不同的开采政策对煤炭开发非常有力。由于各级政府对煤炭开发的重视,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劳动,清代煤炭开采行业有了普遍的发展,尤其是乾隆时期,中国古代煤炭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高潮。

我认为没有必要重复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煤炭储存和开采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英国版图 英国历史地图下一篇:陕西自然博物馆 陕西自然历史博物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