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安徽省会南京 南京市明明是江苏的省会 为什么被安徽人调侃为「 ”徽京”

导语:南京明明是江苏省会,为什么被安徽人嘲讽为“惠晶”?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像南京这样明显是江苏省会的省会城市,很少会被隔壁的安徽省永远记住,尤其是淮东地区的人们。听说他们一旦需要进入大城市,第一

南京明明是江苏省会,为什么被安徽人嘲讽为“惠晶”?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像南京这样明显是江苏省会的省会城市,很少会被隔壁的安徽省永远记住,尤其是淮东地区的人们。听说他们一旦需要进入大城市,第一时间想去南京而不是合肥。南京也有大量的安徽人。合肥江苏人多不清楚。所以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南京其实是安徽的省会,被亲切地称为“惠晶”。网上给出的理由也很好。例如,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靠近安徽省全椒县,不像该省中部的大多数省会。经济上,南京的影响力主要辐射安徽,发达程度不如苏州。连无锡都可以称得上是挑战。与这个省的大城市武汉、成都相比,南京似乎担不起省会的头衔。其实要想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尴尬的情况,就应该去古代寻根。本文将从元代以来安徽、江苏的行政机构设置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有趣的话题。图1元代各省示意图1。江淮三省:苏、浙、淮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南宋时作为陪都设立,一直被视为抵御徐进北部和蒙古进攻的战略要地。江淮地区的淮西军一直是保卫临安防线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其驻防范围就在今天的皖苏边界。公元1276年,元军从南方夺取建康城,威胁临安,南宋朝廷则举城而出。忽必烈、元世祖在江淮地区设置了江淮等路以经略中书省,连接淮、浙地区。省会在扬州,康城重建为庆忌路,相当于州府。从此,淮河流域广大地区统一归一省管辖。今天安徽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当时的淮南西路。江淮两省的政治机构总是在扬州和杭州之间来回移动。后来元朝统治者认为河南和江北的战略地位重要,将江淮的江北地区和河南地区合并为位于汴梁的河南江北地区,而江南地区则改为江浙地区,包括江东健康路的庆忌路。这就把南京和长江以北的淮北地区从行政区划上分开了。但是,这个设置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南京已经很多年没有建都了,重要性也不如当时的扬州。因为地处长江以南,不属于两淮地区。此时并未被视为省会城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图2朱元璋二世。南直隶:淮河和淮河都在我控制了几十年的江宁城,终于在公元1356年改变了身份。这一年,朱元璋的起义军攻占了这座城市,并将其改名为应天府,设立了江南行省。但此时朱元璋的权力还比较小,全省的管辖范围只能随着起义军势力的不断壮大而扩大。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紫金山登基,立国为大明。他正式称应天府为南京,至今仍在使用。洪武十一年改名史静,进一步巩固了南京第一良方的地位。明代的南京不仅仅是应天府的一个城市,还包括了安徽、江苏、上海和赣西北的广大地区。嘉靖时期,共有14个都道府县和4个直隶州,基本覆盖了整个淮河流域。因此,这一地区也被称为南直隶,江南各省的行政单位也不再使用。在该国其他地区,政治事务和政治事务部是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单位设立的。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直属地区也统称北直隶,与南京直属南直隶相对。南京的六个部门和北京完全一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政格局,两套政府班子并列在两个北京城市。图3明代南直隶行政区划具体来说,南直隶管辖的四大直隶州,即今天的安徽省,包括凤阳州、泸州州、安庆州、太平州、池州、宁国州、淮安州、滁州直隶州,也包括今天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出,此时的行政区划并不像未来那样清晰。不仅南京市作为应天府的省会,管辖着今天安徽的广大地区,江苏省的一些省份也管辖着安徽的一些地区。可以说,两省自古以来就是一家人,经济文化联系自然相当紧密。同时,南直隶地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作者的家乡湖南。明代湖广布政司继承了元代湖广行省的划分。布政司所在的武昌府治湘鄂两省广大地区,也有“两湖一家”的传统,清代也正式划分为两省。图4明代湖广布政司明朝中叶以来,朝廷为了管理地方,巩固国防,实行巡抚制度,中央巡视员派出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管理地方。正统十四年,朝廷在南直隶地区设置淮阳巡抚和宿松巡抚,其中淮阳巡抚管理着以应天府为中心的15个州府。后来以应天府为中心设立应天总督。总督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至于总督一职,最初设立最高军事长官制度,是为了统筹某一地区的军事力量。明朝时期,只是为了当时战争的需要,临时设置了守卫边境的宣大、两广、三边、济辽等地的总督。比如崇祯年间,为了镇压李自成、张等地的起义,专门设置了总督凤阳,协调南直隶地区的军事力量。要在这一地区形成完整的诸侯体系,还是要等到清朝。图5清代各省示意图3。江南省:直到现在安徽清军才从东北入关,公元1645年攻破南京城,南直隶的建立自然被取消。满清沿袭明朝制度,在南直隶旧地设立江南城宣团部,组成江南省,其巡抚衙门设在南京城,改名为江宁府。顺治十八年,江南左、右使臣分裂。左使臣仍在江宁,右使臣在苏州。1662年,安徽巡抚在安庆设立。但是在这个时候,总督的管辖和地方行政管辖并不完全重合,否则就不会出现总督和布政司是不同城市的情况。江南省涵盖江苏、安徽、上海、湖北、江西和浙江,范围广泛。顺治时期,为了继续肃清和平定南方的反清势力,维护中央统治,实行“江南分治”,江南的左、右政治使臣进行了分化。康熙六年,江南右局改为江苏局,以江宁、苏州的首字命名。江南左埠郑智部改为皖布政司,以安庆、徽州的首字命名。这时虽然没有直省,但安徽和江苏的行政区划已经非常明显了。图6清康熙四年,江南省几年之内,巡抚和布政司的管辖完全重叠。安徽、江苏督抚管辖的地区,与今天安徽、江苏两省管辖的地区基本相同。然而,江宁府的地位仍然存疑。范围上属于江苏,但长期管理安徽的行政事务,真的很奇怪。事实上,关于安徽省何时建立,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安徽吏部的设立相当于安徽省的设立,也有学者认为安徽省要到乾隆二十五年才能设立。1760年以前,安徽吏治的行署一直在江宁,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南京一直统治着安徽,而江苏一直归苏州管辖。所以苏州对南京的管辖不满是正常的。我原来的位置是和你绑在一起的,经济比你发达。你应该去安徽。你为什么关心我?可以肯定的是,1760年,清政府正式将江宁定为江苏巡抚官邸,安庆定为安徽巡抚官邸。此时,巡抚衙门已经相当于省政府,但在后来的省会合肥,仍然一无所有。江苏省实际管辖的区域也在长江以南,苏南苏北的巨大差异在当时已经种下了因果。图7清代乾隆二十六年江南官员分布图。虽然省内有争议,但清代人们在登记籍贯时参加科举考试时,江南省的记录保存了很长时间,安徽、江苏的江南乡试一直存在,说明江苏、安徽的人在心理上仍然认同自己属于江南省,江宁是省会。这种心理大概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了安徽人对南京感情的延续。清代实行巡抚制度,在江宁设置两江总督,统辖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军政事务。两江总督统治着当时中国最富裕的江南地区,在全国仅次于直隶总督。雍正元年,授两江总督军务大臣、都察院时宇官衔。道光年间,他开始管理两淮盐政,并在清末担任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晚晴名臣都曾担任过此职。任职期间,他们还在江宁市管理包括安徽省在内的军政事务。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攻占江宁,改名为天京,占据了江南省的大片地区,以至于安徽巡抚的政府被迫迁往合肥。太平天国仍以天京为江苏省会,设立以苏州为中心的腐乳省。运动失败后,安徽省再次迁至安庆。直到解放,合肥才正式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图8太平天国起义合肥,作为一个古老的泸州,已经建成了几千年。但是几百年来,安徽人和江苏人基本上生活在同一个省,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管辖之下。即使兄弟分离后,两省早已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情感纽带,安徽人似乎早已习惯了以南京为省会。再加上南京毗邻安徽的地理位置,“惠晶”的调侃真的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南京可以自信地称自己为安徽的省会。至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想想山东省,金陵市心理上要平衡一点。正文:铁骑如风参考文献:1。华:《清代行政区域地理初探》,北京三联书店。2.2015.郭虹、金润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3.2007.陈巧仪:《中国七大古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图片来自网络版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扎小人的巫术是真的吗 古人为何扎小人来诅咒别人下一篇:吕赤 这位开国上将曾因何事终身愧疚 还当众挨了20大板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