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珍宝岛冲突 珍宝岛冲突:苏欲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导语:1969年3月,中苏在金银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今年秋冬,新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战争危机,尤其是苏联企图对中国进行核侵略是最惊心动魄的。严峻的形势超出了后代的想象。周恩来在中南海办公室的台历上记录着他日复一日的工作

1969年3月,中苏在金银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今年秋冬,新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战争危机,尤其是苏联企图对中国进行核侵略是最惊心动魄的。

严峻的形势超出了后代的想象。周恩来在中南海办公室的台历上记录着他日复一日的工作日程。然而,在1969年10月20日至1970年2月期间,空出现了令人惊讶的情况。

这是当时战争危机的直接产物,尤其是核威胁。一触即发的核战争迫使周恩来离开日常工作的地方,直到1970年2月苏军突袭的警报基本解除,他才得以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正常工作。然而,在毛泽东看来,苏联入侵的危险仍然严重存在。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如中央领导的大撤离,林彪的“一号命令”,三线建设,都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宝岛之战引发核威胁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三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苏方损失惨重,共摧毁坦克、装甲车17辆。根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联军队死亡58人,受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金银岛战役在中国和苏联都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

在中国,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备战”。3月4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了经周恩来修改的社论《打倒新沙皇》,明确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永远不会被任何人侵犯。如果苏联继续军事挑衅,“将受到严厉惩罚”,无论有多少人来自苏联,我们都将“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他们”。从3月4日到3月12日,不到十天的时间,全国就有超过1.5亿军民参与示威游行。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突出了战争准备问题,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有打大仗、打早仗、打常规战,甚至打核战争的充分精神准备。

在莫斯科,金银岛冲突爆发后,反华示威活动持续不断,中国使领馆被围,汽车被砸。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事强硬派,甚至扬言要在远东地区使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相当于几百万吨的核弹头,先发制人地对中国的核基地和政治中心进行核打击,以“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苏联军事报纸《红星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要给“现代冒险家”一次毁灭性的核攻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国和苏联一直处于“暗战”状态。苏联决策者紧急向中苏东部边境派遣大量军队。

苏联秘密通知其东欧盟国,有可能先发制人地打击中国的核设施。与此同时,苏联《真理报》也发表了一篇制造舆论的文章,警告全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危险,并威胁说:“在目前拥有最现代的技术、最有效的致命武器和发射这些武器的现代手段的条件下,如果爆发战争,任何大陆都无法幸免”。

“美国鹰”反对“北极熊”

但是,苏联要想发动大的战争,就得考虑美国的立场。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紧急约见美国总统驻华盛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联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的意图,并向美方征求意见。苏联的意图是,如果苏联在当时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至少让美国保持中立。

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向尼克松总统报告。尼克松认为,西方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导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届时,核污染将直接威胁驻扎在亚洲的25万美军的安全。最可怕的是,一旦苏联人打开核攻击的潘多拉魔盒,全世界都会跪在北极熊面前。

经过磋商,美国认为,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使用核武器;我们应该试着尽快将苏联使用核武器的意图告知中国,但美国和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积累了深厚的恩怨,直接告诉中国,他们非但不相信,反而会认为美国在玩一些把戏。最后,美国决定让一家不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曝光。美国没有秘密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后也不能怪。

8月28日,《华盛顿星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为“苏联想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章称:“据可靠消息称,苏联准备动用核弹头数百万吨当量的中程弹道导弹,对我国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也非常重视这个消息。听了周恩来的报告后,毛泽东说:“这只是为了打一场核战争!原子弹威力很大,但我不怕。”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周恩来

但在中苏处于战争边缘时,苏联领导人考虑到攻击中国后会遭到全面报复,而苏联的主要全球战略对手是美国,其战略重点在欧洲,因此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初访问越南的机会,向胡志明表示慰问,并请前往越南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在回国途中经北京与周恩来举行会谈。经过反复考虑,毛泽东同意了。9月11日,双方在首都机场举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但危机依然存在。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点,林彪等人深信会有阴谋,而毛泽东也对此深表怀疑。在随后几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许多领导人明确认为柯西金的北京之行是他大规模侵略的烟幕弹,就像珍珠港事件前日本派遣特使到美国迷惑罗斯福一样。

果然,柯西金回国后,苏联改变了态度,变得更加强硬。勃列日涅夫等反对柯西金放松对华政策的建议,继续对华保持高压政策。

中国领导人撤离全国

针对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反复强调“挖坑积粮不称霸”的思想,全国迅速进入“备战”的战争局面。许多企业转向军事生产,国民经济处于战争状态。大量工厂转向交通封闭的山区,实行“山、洞、散”的配置,在北京等大城市挖掘地下工事。

9月30日,为防止苏军在中国国庆节像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一样发动突然袭击,林彪指示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下令撤离北京附近的几个机场,并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向机场值班人员发放武器,严防敌机空降落。同时,他还主张密云水库的水应该立即放掉,以免苏联轰炸大坝,淹没北京,然后因为周恩来的反对而作罢。

与此同时,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政治局的决定,在10月20日中苏谈判开始的前几天,中央在京党政军主要领导全部撤离。毛泽东去了武汉,林彪去了苏州,周恩来率领负责人留在北京,总参谋部搬到西山防御原子弹。

10月17日,刚刚撤到苏州的林彪发布了著名的“一号命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随即,不仅全军进入前沿工事或进行紧急撤离,许多大中城市也进行了反演习和大规模撤离行动。仅军队就疏散了94万多人、4000多架飞机和600多艘船只。

当时大量干部下放到“五·七”干校,全国所有高校都下放到或迁到其他地方。重要档案被秘密运往西南地区封存,各大城市都挖了人防工事,数千名城市居民参与了这次紧急战备。但是林彪的“一号命令”没有事先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引起了毛的极大不满,为两人日后决裂埋下了隐患。

美国站在中国一边

就在中国准备开战的时候,尼克松也召开了紧急国防会议。尼克松认为:“我们当然应该停止即将爆发的中苏战争。如果他们坚持战斗,那是他们的事。”

10月15日晚7点,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了两个消息,一个是中国导弹基地进入战时状态,所有地面制导站都已开放,这一点已经被我国卫星接收到的信号和拍摄到的照片所证实。另一个是美国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们有关,并与我们制定了核战争的具体计划。因为情况紧急,他们只报了消息,官方报告稍后会发。”勃列日涅夫不相信:“美国会站在中国一边吗?这只是一个幻想。请立即打电话给美国大使馆。”

几分钟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宁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情况属实。我两个小时前见过基辛格,他明确表示,尼克松总统认为中国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密切相关,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中国受到核打击,他们会认为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们会第一个参战。基辛格还透露,总统已经签署了一项秘密命令,准备对中国130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核报复。一旦我们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器,他们的复仇计划就会开始。”勃列日涅夫听后愤怒地喊道:“美国人背叛了我们。”

事实上,早在1966年10月27日,中国就使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公里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进行了一次实用的原子弹爆炸。此外,9月23日和29日,就在核危机爆发前,中国先后用轰炸机进行了当量2.5万吨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空。

正是在美国的强烈反对和中国的积极准备下,苏联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想法。10月20日,中苏边境谈判在北京举行,金银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面开始缓解,1969年中国面临的核危机也随之烟消云散。

但是,国内有学者认为,1969年苏联对中国的核威胁没有证据,国防大学教授严旭认为“美国帮助中国避免了苏联的核攻击”是一种浪漫。本刊后面的文章将对此进行评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塔山英雄团 塔山英雄吴克华 一生战功赫赫 死后骨灰撒在战友牺牲的地方下一篇:新浪主播文慧b黑 徐海东之女徐文惠:“文革”中我替父亲坐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