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山东和山西为何遥遥相望?中国省区是怎么取名的?

导语:山东和山西为什么相距遥远?中国的省和地区是如何命名的?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带来详细的答案。01以山川命名在中国现有的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山川命名最多。包括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陕西、山东、山西、黑龙江、

山东和山西为什么相距遥远?中国的省和地区是如何命名的?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带来详细的答案。

01以山川命名

在中国现有的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山川命名最多。包括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陕西、山东、山西、黑龙江、青海、辽宁、海南。

以山东和山西为例,其实“山东”和“山西”在唐朝以前是相邻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山东”、“山西”是关东、关西的代名词,指的是萧山的东西,汉沽关的东西。当时一般称山东或关东为除战国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萧山、函谷关以东,山西或关西为秦领土,萧山、函谷关以西。

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和南北朝初期的北魏根据地都在太行山以西,“山东”特指太行山以东,包括唐朝。北宋时,开封为都城,在开封以东设置京东、歇尔路。金代沿袭宋制,改称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管辖区域大概是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省淮北地区,正式以山东为行政区名。元朝以后改为东、西道教山东宣威部,明初改为山东省,一直沿用至今。

山西在唐代叫河东路,是指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元代改为山西,设立河东山西路宣传慰问所,隶属于中书省,是山西作为行政区名称的开端。明初迁至山西省,自此传承至今。

图/庐山和函谷关

02以城市命名

在中国古代的地名命名中,当地最高执政官所在城市的名称往往被扩大到其辖区的名称,许多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也来自于此。在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中,以城市命名的省级行政区数量仅次于以山川命名的省级行政区。

比如贵州省这个名字,起源于唐朝一个误称贵州的少数民族国家。唐武德四年,中央在今天的贵阳设立巨州,一直延续到宋朝。由于当地的语音口音,在当时的记录中有时被写成贵州。元初贵州正式更名为贵州,但当时贵州只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州,相当于中原的一个县。它的管辖范围只有贵阳市及其郊区,很快就变成了八番顺元宣威师的行署。

元末宣威司更名为行署,“贵州”成为一种介于省一级与道、府一级之间的行政区域。明朝永乐十一年,湖广、四川、云南三省的布政司设立贵州吏部,这是贵州省建立的开端。贵州是省名,因为省会位于贵州宣威学院。但明朝的省界远比今天窄,直到清朝雍正七年才确立。

此外,吉林、台湾、福建、甘肃、安徽、江苏等省的名称也来自于辖区内的一个或几个城市。比如福建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唐朝。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治福州、全健、瑙、汀州。福建是以五州中的前两州命名的。

苏皖两省的省名来源于清朝,清初江南省又分为苏皖两省。江苏省以两江总督驻地江宁府、苏州府的首字母命名;安徽省以巡抚驻地安庆府及其所辖徽州府的首字母命名。

图/江南省康熙三年二分照验图

03其他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除了山川、城市名称之外,还有其他来源,如历史沿革、地理特征等。

比如四川不是因为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大河流而得名“四川”,而是历史上被命名为“四川峡四路”。唐初,在四川省嘉陵江以西、大渡河以东地区设置剑南路,后分为剑南淅川、剑南东川,其中四川指平川、广野。宋初,五代以后的蜀地旧地分为淅川路和下二路。咸平四年,又分为宜州、子州、理州、夔州路,合称“夏川路”,又称四川路。元朝时,四川省设置了河西路,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

新疆,顾名思义,就是“新领地”。虽然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西汉政府就在今天的新疆设立了西域都督府,管辖天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广大地区;唐朝时有伊、西、廷三州,安西、北廷两郡,西辖里海、咸海。但对于清朝来说,是在18世纪中叶战胜准噶尔之后,才实现了对新疆的管辖。所以清朝以前把这块新开辟的领土叫做“新疆”。直到1884年,光绪将伊犁将军的辖区改为新疆省,才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名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长安少年行》唐九华是什么结局?他的幸福该何去何从?下一篇:《清平乐》王拱辰和李清照到底是什么关系 李清照的结局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