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故事

导语: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故事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责问下来,我一人承担罪过。”

  (郑板桥)立即发粮食给老百姓,救活的人有上万人。

  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汪礼珍 末代盐商千金离世:揭秘豪门千金二少奶奶传奇人生下一篇:揭秘:“黑脸包公”包拯为什么拒收皇帝送的寿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