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五子良将之首 他曾是五子良将之首,却为何羞愤而死

导语:他曾是五子良将之首,却为何羞愤而死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国有五虎上将,吴国有四大都督,魏国有五子良将。魏国的五子良将是指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在着三国志魏书时,叙

他曾是五子良将之首,却为何羞愤而死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蜀国有五虎上将,吴国有四大都督,魏国有五子良将。魏国的五子良将是指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在着三国志魏书时,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就是五子良将的最初来源。 五子良将之中,于禁官阶为左将军,假节钺,在五人中可以说是地位最高,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个假节钺。 「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于禁「 ”假节钺”,就意味着他可以先斩后奏,可以直接处死任何违反军令之人,这在曹魏阵营中已经是非曹氏宗族所能获得的最高权位了。 可是,作为五子之首,于禁却不像另外几位同僚一样,或病逝或战死,而是活生生被羞辱致死,这又是为何? 于禁最早随同乡鲍信起兵讨伐黄巾军,后鲍信拥立曹操为兖州牧,于禁也随之成为了曹操的手下。于禁在曹操阵营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累功进身,每一次升迁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战功证明,首先我们看看于禁的晋升之路: 初平三年,于禁加入曹操军,因为得到了王朗的引荐,被封为军司马。 初平四年,曹操派于禁单独领兵攻克广威,晋升为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单独率军攻破了吕布两座营寨,击败高雅,斩杀黄巾军刘辟、黄邵等,又斩杀了袁术的蕤等四将,因功迁为平虏校尉。 建安二年,曹操在宛城被降而复叛的张绣偷袭,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猛将典韦身殒,整个军队混乱不堪,只有于禁约束部下,安营坚守,被封为益寿亭侯。 建安五年官渡战役期间,于禁在延津抵御袁绍进攻,后又和乐进一道攻取袁绍军获嘉县,占领袁绍三十多个营寨。随后于禁又单独领兵攻破袁绍军杜氏津,被升为裨将军。 在官渡交战时,于禁坚守土山不退,激励士气。官渡胜利后,曹操升他为偏将军。 建安十一年,于禁处死再次投降的昌豨后,平定东海叛乱,与乐进、张辽一起得到升迁,被拜为虎威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升于禁至左将军,假节钺,算是到达了巅峰。 从192年到216年的34年时间里,于禁可谓是战功赫赫,达到了人生巅峰。 可就在三年之后的219年,樊城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身死,于禁兵败被俘投降。一时间,整个魏国震动,曹操都考虑要迁都以避关羽兵锋。这次转折也成为了于禁一生的污点,成为了他羞愤而死的原因。 如果仅仅如此,那于禁也许晚景还没那么凄凉,可偏偏关羽刚刚完成「 ”威震华夏”的战功后,就被东吴背后捅刀,败走麦城,连带着于禁又从蜀国俘虏变成了吴国的俘虏。 等到曹丕即位后,孙权向曹魏称臣,为了示好,将于禁送回了魏国。于禁回国后,因为战败投降的经历,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各种讥讽。而曹丕为了邀买人心,表面上封于禁为安远将军,又在于禁拜谒曹操陵墓时,命人画上于禁投降关羽的场景。于禁见状,羞愧难当,不久就病逝了。 其实按照功绩和官衔来言,在公元219年以前,于禁绝对是五子良将中的第一号人物,可就因为兵败投降将之前的所有功绩全部抹杀,最终落得人们只知有被水淹的七军主帅于禁,不再记得那个前半生几无败绩的杰出将领,不得不让人为于禁叹息。 欢迎关注枫言闲话,每天为您带来古今趣事分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秦桧书法 胡雪岩的经商之道:秦桧的字当匾+宫廷秘方+不打折促销下一篇:张元和 早年丧母,中年别女:新旧夹缝中的张元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