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东汉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

导语:东汉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不想长命百岁。但是,毕竟是很难逃离黄土的。人们仍然对历代英年早逝的皇帝给予了很多关注和同情,就像东汉的皇帝普遍比他们的皇后寿命

东汉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不想长命百岁。但是,毕竟是很难逃离黄土的。人们仍然对历代英年早逝的皇帝给予了很多关注和同情,就像东汉的皇帝普遍比他们的皇后寿命短一样,这似乎是一个历史之谜,引起了人们的猜想。

公元25年,刘秀登基,史称东汉,与西汉合称达汗。从国力来说,东西方差别不大,从人均寿命来说,平均29岁左右。

而东汉皇帝平均寿命连27岁都没有,其中早逝和畸形死亡率超过三分之一,而东汉后妃平均寿命超过40岁。是必然还是偶然?与其莫名其妙,不如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封建君主继承了他们的思想,这导致了对王位选择的限制

东汉有8代14帝,平均寿命只有26岁。71年。除了婴儿皇帝刘一,还有13个人可以参加生死考验。其中,刘秀、刘勰和刘庄分别为63岁、53岁和47岁。

还有四个皇帝死于30-39岁之间,两个死于20-29岁之间,其他四个皇帝受的苦最大。他们不到20岁就去世了,但63岁的刘秀仍然很老。

东汉皇帝虽然寿命很短,但皇后却活得很长。在19位女王中,有8位可以在出生和死亡时进行测试,平均年龄为40.75岁,比皇帝长14.04岁。

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王位继承制度,使得储君的选择集中在他自己的皇族范围内,以万世万世的思想为基础。

年轻皇帝在弱冠年龄之前升任皇位并不少见。东汉是第一个代表,九个以上的皇帝登基时都在16岁以下。封建君主继承观念,导致皇位选择有限,这也是东汉喜欢立小皇帝的原因之一。

皇室生活奢侈,年轻皇帝早产,医疗标准有限

封建时期,历代皇帝都是三宫六院,嫔妃众多。但是到了东汉,由于年轻主多,身体还在发育,所以过早结婚,过度放纵。儿童死亡并不少见,幸存下来的大多是体弱者。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耀》中引用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的话:“白天,他用酒精浸透骨髓,晚上,他在房间里失去血气。”

文章还从病理原因具体说明:“字育得太早,或子善气,或病补精,精瘦邪,血不盈。”就是沉溺于享乐,生出软弱的后代,然后重复这种放荡放纵的生活,过早生出先天不足的孩子。

另外,东汉的三级医疗体系依次是中央、专科、地方,以中央医院为首,代表了东汉最高的医疗水平,但也不尽如人意。

即使医术和巫术还在一起使用,但在治病这个严重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迷信行为和冒险机会主义。同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和管理漏洞,是东汉皇帝短命的因素之一。

“主少母强,后宫主政”的政治格局带来无尽的困扰

西汉时期,皇后的地位逐渐走向正统。始皇帝死后,幼子即位,成为皇太后的皇后,并担任监护人。她的权力与皇帝无异,产生了外戚统治政治、宦官专权等巨大隐患。

据后汉纪皇后的记载,何皇帝和邓穗皇后分别生了和两个皇帝。河帝死后,邓遂以刘胜体弱多病为由立刘龙为帝。

刘龙死后,12岁的刘虎登基。他和皇帝反复出现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政治格局,一个太后,两个年轻皇帝,在位16年。

女王在权力的催化下,“贪财子弟长期执政,压制贤人专权”,从而达到长期占领政权,控制政务的目的。邓穗只是其中之一。

始皇帝英年早逝,太后是少爷,独揽大权,导致对朝廷不满。太后为了制衡权力,不得不向娘家求助,依靠宫中心腹,造成重用外戚和官员的局面。经过各种势力的激烈争夺,前任太后不幸失势,而新任太后今后依然犯同样的错误。

真的是一波动乱,一波又一波的上升,政治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无休无止的循环。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东汉出现了很多年轻的皇帝,很多年轻的皇帝英年早逝,很多皇后当道,而且比皇帝长寿,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双十一是什么节日 双十一秒杀是什么意思?下一篇:唐朝一人灭一国的人是真的假的 哪个人到底是谁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