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他出身佛门 他出身佛门 却在道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何遭佛门道冠共同唾弃

导语:他生于佛教,却在道教史上有一席之地!为什么会被佛教道观唾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 ”三武宗”之难,曾给蓬勃发展的汉传佛教以毁灭性的打击。其中,北周武帝之所以灭佛的关键性人物即为卫元嵩。 卫元嵩,益州成都府新繁县人。「 ”少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在佛教流行的梁末,他20岁左右即往峨眉山黑水寺出家,为无名法师弟子,后曾住成

他生于佛教,却在道教史上有一席之地!为什么会被佛教道观唾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 ”三武宗”之难,曾给蓬勃发展的汉传佛教以毁灭性的打击。其中,北周武帝之所以灭佛的关键性人物即为卫元嵩。 卫元嵩,益州成都府新繁县人。「 ”少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在佛教流行的梁末,他20岁左右即往峨眉山黑水寺出家,为无名法师弟子,后曾住成都野安寺。当时佛教席卷全国,随之泥沙俱下,僧人多追逐声名荣利,聪明秀出的卫元满也受了这种「 ”下海”风影响。 据道宜《续高僧传》记载,卫元嵩曾于夜静时分问师父说:「 ”世人汹汹,贵耳贱目即知皂白,其可得哉?”无名知晓其意,点拨道只有狂放不羁才能获得声誉。卫元嵩随后果然便疯疯颠颠起来,他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后面总跟着一群人看稀奇。卫元嵩富于文才,写了许多通俗的佛教文学歌谣,现在敦煌文书里还存有《十二因缘六字歌词》等作品,可见其歌谣曾颇为流行,可惜的是其所作千字诗,今只留下「 ”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十字。 就这样过了20多年,卫元嵩觉得蜀地狭小不能展其抱负,便与其兄商量要上京城长安与国士们一比高下,其兄却说:「 ”王褒、庾信名振四海,你一个和尚家,何必去自取折辱?”卫元嵩认为这些国士不过多读了几本书、会写几篇文章罢了,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到了长安以后,卫元嵩经旧友介绍认识了很多显贵名士。王子晋在《仙笔》说卫元嵩「 ”过太华山,遇异人,授以按摩之术。”卫元嵩因而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长安与道士张宾结交为友,又换上了道袍。卫元嵩好言将来事,都有证验,所以不久便影响很大。 北周天和二年 ,卫元嵩以黄老微言向宇文邕献策20道,大受宠信,「 ”赐爵持节为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他凭借自己的巨大影响,和道士张宾联合,数次请求抑制佛教,清洗无行富僧,周武帝原本信佛后见佛教泛滥已危及国家的经济政治基础,况且又有谶言说黑衣当称王,使他对僧人心存憎忌。不过,因为当时佛教信徒太多了,未敢轻举妄动,便调和三教,多次进行三教优劣的辩论。 建德二年年),武帝亲定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又因打算统一河北而须增兵筹饷,终于在建德三年初断、建德五年普禁佛道二宗,「 ”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勒令僧道还俗。关山东西数百年来佛寺扫地以尽,将四万所寺庙赐与王公为宅第,毁像焚经无数,300万和尚被逼还俗,没收了大量的财宝。 虽然普禁佛道,实际上主要是针对佛教徒的,道教不过是殃及而已。卫元嵩是武帝的红人,当然没有被勒令还俗,但也受到影响,处境艰难,不得已于建德三年回到成都,晚年定居什邡,北周静帝时死于什邡,被葬于县衙东侧。卫元嵩竭力向武帝游说而导致了这次法难,所以僧侣将他视作佛门大叛徒和不共戴天的敌人,一千多年来攻击咒骂有加。道士们也因道教未能幸免而摒弃了他,他实际成了佛门道冠都在唾弃的人物。 其实当时,佛教确已到了必须加以拣选的地步,卫元嵩出自佛门,对僧人的腐化堕落了解得最为清楚,故他的现身说法说服力极大。武帝也正因此而尊崇利用他。 其次,他并不主张将僧人们赶尽杀绝,而是建议在京城建通道观,选择有名的僧人道士120人,着衣冠笏履,称为通道观学士。认为有一定数量的人研究佛理道法就够了, 用不着蜂拥出家修道,这无疑是正确的。唐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陈子良就认为卫元嵩建议拣选僧人并不是「 ”憎嫉昌显,危身挟怨,故须除荡以畅胸襟”,而是「 ”为崇重教门,恶其渝滥”而已。这实在是难得的卓见。 实际上,后来还是有很多人尊敬他的。唐朝皇帝赐与他「 ”希微真人”之号,什邡人为他建了祠,北宋大观四年县令杨楫在恭谒此祠时赞之为「 ”高士”。南宋的洪迈在《夷坚志》说:「 ”什邡风俗,每以正月五日作卫真人生日,道众皆会。”南宋端平三年,县令吴中孚为立碑,上篆刻「 ”惠应希微真人之墓”八字。民国15年驻军旅长钟光辅在墓周围砌石板围栏。1954年墓上建有六角亭,可惜1982年因修建而拆毁。 卫元嵩着述甚多,除前面提到的大量通俗佛教歌谣及千字诗外,尚有 《元包》五卷、《三易同论》、《易论》、《齐三教论》七卷,可惜大都亡佚。今存最完整的是《元包》,《元包》一书在唐、宋、明、清都有刻本流行,甚至被秘阁收藏。卫元嵩的这部代表作是研究《周易》的,它仿扬雄《太玄》,主要阐述了《周易》的义理。 唐代李江赞叹道:「 ”《包》之为书也,广大含宏,三才悉备。言乎天道,有日月焉,有雷雨焉;言乎地道,有山泽焉,有水火焉:言乎人道,有君臣焉,有父子焉。理国理家为政之万者。”唐高宗宰相张行成更将《元包》与《太玄》、(周易》并称「 ”三易”。李楫认为它代表了研究《周易》的最高水平。可见,仅以《元包》而论, 卫元嵩在中国道教史上也当占有一席之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什么 “石牛”有什么象征和意义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什么 “石牛”有什么象征和意义下一篇:求一篇梅州景点的游记 求一篇梅州景点的游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