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德军心态崩溃破口大骂 德军心态崩溃破口大骂 英军:我就是耍无赖 你能拿我咋样

导语:德国人心态崩溃,大喊大叫。英军:我是流氓。你能拿我怎么办?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海狮计划”期间,一队刚刚漂亮地完成轰炸任务的德军战机精准无误地降落在机场,可他们打开舱门时才发现,在地面上迎接他们的是持枪瞄准的英军。令德军飞行员无法理解的是,自己明明一点儿错误也没犯,完全遵照接收到的指令操作,为何会鬼使神差地降落到英国人的机场上呢?实际上,这些飞行员的职业素质是

德国人心态崩溃,大喊大叫。英军:我是流氓。你能拿我怎么办?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 ”海狮计划”期间,一队刚刚漂亮地完成轰炸任务的德军战机精准无误地降落在机场,可他们打开舱门时才发现,在地面上迎接他们的是持枪瞄准的英军。令德军飞行员无法理解的是,自己明明一点儿错误也没犯,完全遵照接收到的指令操作,为何会鬼使神差地降落到英国人的机场上呢?实际上,这些飞行员的职业素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不少还是久经沙场的德军王牌,只不过他们被自己的「 ”指挥官”给坑了。 从1940年7月开始,德军对英伦三岛展开昼夜不停的轰炸,英国一时吃瘪,差点就向德国投降。那会儿,连英国王室都在开会商讨该如何体面地「 ”停战”了,若非丘吉尔怒闯会场大骂皇室懦弱,恐怕二战历史又是另一番模样了。在这个过程中,面对敌人强有力的侵袭,防卫薄弱的英国很难从正面赶走德军,为此,英军也想了很多变通的法子,如派出精锐突击队破坏德军机场、海陆空军联合封锁海岸线等。不过,在绝对实力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英国人死马当成活马医,发明了一套奇葩战术。 原来,当时的德军虽然武器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战术执行能力强,但英军也并非一无是处,例如在电子技术方面,英国人的研究反而稍占优势。纵观整个二战,德国人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武器装备的研究上,雷达和通讯技术略显薄弱,英国正是抓住了敌人这条软肋,建立了一堆假的飞行塔台为德军飞行员「 ”引路”。 由于轰炸英国的德军战机大多从德国的占领地法国起飞,每当德军有所行动时,英国人总是能察觉端倪。当时,德国将发射指挥讯号的基地设在法国北部以及比利时等地区,英国摸清了对方部署后,立即建立起两座大功率塔台。每当德军战机升空,英军立刻通过这两座塔台用相同频率向德军飞行员发送虚假指令和错误方位等,每当德军指挥官给出一条指令,英军立马给出相反指令。 最初,英军也只是小试牛刀,顶多是在德军执行任务途中或是返航时,英军才会进行干扰。德军飞行员根本想不到敌人会用这种伎俩,于是,类似于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愈发频繁地上演。当这种手段收到奇效后,英国人的胆子也慢慢大了起来,不但开始尝试在战斗中干扰德军,甚至喧宾夺主,以「 ”德军指挥官”的身份「 ”指挥”德军战斗。起初,德军任务频频失败,飞行员接连被俘甚至作出自杀式行动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德军高层重视,直到越来越多的飞行员反应基地「 ”指挥混乱”这一问题,空军这才察觉了对方的手段。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德国先是将所有塔台和发射站都移回德国本土,接着又是作出制定暗号、更换女联络员发送指令等尝试。无奈的是,英国人十分难缠,他们似乎一早就想到了所有情况,每当对方做出改变,英军立马也完成「 ”自我升级”。例如,为了更加有效地干扰德军飞行员,英国不惜重金建立起两座有史以来功率最大的塔台,分别命名为「 ”风笛”和「 ”饶舌者”。前者不断发送噪音,意图使天上的德军飞行员心烦意乱;后者则冒充德军指挥官,发送虚假指令。为了以假乱真,英军更是从全国征召精通德语的男女,经过训练,这些人的德语甚至比另一边的德军指挥官还要「 ”标准”。 1943年10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决定对德国卡塞尔实施空袭,敌人来袭后,德军战机也立即做出反应。令德国飞行员苦恼的是,另一位「 ”指挥官”的声音贯穿了整场战斗,两名指挥官在耳机中像是在争吵,这令飞行员们难分真假甚至无法正常作战。当有一人大呼「 ”注意另一个假冒的声音,不要上当”时,另一人立马用相同的口吻说:「 ”我以施密特将军的名义,命令所有飞机离开当前区域。”谁料话音没落,先前的指挥官也说:「 ”我以施密特将军的名义,命令所有人在原地巡逻待命。” 这种情况令人心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战局瞬息万变,可能错过一次进攻,整场战役的结果就因此彻底改写。情况容不得德军飞行员耽搁,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令也让他们不敢自作主张,结果,德军战机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在空中盘旋,有些飞行员绷不住了,干脆对着话筒破口大骂,诅咒那个假冒的「 ”指挥官”。更绝的是,「 ”饶舌者”还火上浇油,一本正经地说:「 ”请保持冷静,不要理会英国人的咒骂。”德军投降后,被俘的军官直言不讳:英国人够狠,此役也成了德国空军最大的耻辱之一。 虽然这招看起来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也许很奏效,但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影响也许是极其有限的,不过,英国人对此可是十分得意。这个奇葩战术后来也被不断升级,英军甚至还找来了许多「 ”声优”,冒充一些重要人物讲话。例如在后来的北非行动中,为了防止法国伪军干扰,英军特意找来一个声音很像罗斯福总统的人,隔三差五就做一通带有恫吓性质的演讲。在发起总攻那天,「 ”罗斯福总统”的演讲还被配上了《马赛曲》,两者一结合,震撼力加倍。结果,大批法国伪军临阵倒戈,盟军遭遇的阻力大大减小。 英国人的小伎俩大有「 ”四两拨千斤”的意味,虽然这听起来颇为「 ”流氓”,但它着实将德国人伤得不轻。德军为摆脱英军的纠缠可谓是用尽手段,先是不断更换密码和暗语,后来干脆「 ”倒行逆施”,用上了诸如口头明语这类比较「 ”原始”的指挥办法。然而,随着战局的不断深入,英军渐渐掌握了德军通讯的各种规律,即便是德军暗语一变再变,前者也能猜个大概。结果,英军居然堂而皇之地将「 ”共同指挥”一直延续到了二战结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十则名人的友谊故事 十则名人的友谊故事下一篇:石敬瑭为了当上皇帝 石敬瑭为了当上皇帝 竟割让国家土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