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师生争论历史人物 老师找出《清史稿》 学生拿出家谱 老师服了

导语:师生争论历史人物,教师找出《清史稿》,学生拿出族谱,教师拿出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古人讲究「 ”天地君亲师”「 ”尊师重道”,老师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即使老师在学问上有「 ”瑕疵

师生争论历史人物,教师找出《清史稿》,学生拿出族谱,教师拿出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古人讲究「 ”天地君亲师”「 ”尊师重道”,老师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即使老师在学问上有「 ”瑕疵”,也容不得学生半点争辩。但现在,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有问题,可以提出意见,可以进行讨论,可以进行辩证。老师也不是「 ”万能”的,而学生也不是「 ”一无所知”的,所以关于学问的「 ”摩擦”时有发生。最后,谁能胜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未知的。学生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质疑老师,与之辩论,而老师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也没有胆量教授学生。 晚清私塾 但往往两人都认为自己有证据时,一场「 ”争论”将在所难免。在某学校,因为一个历史人物,学生和老师曾发生了「 ”争锋相对”,各自使出了「 ”绝招”。 这个历史人物的信息资料原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就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引起了一位学生的质疑。而这个历史人物就在嘉庆和道光年间,历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的蒋攸铦。全国八大总督,蒋攸铦一人任过了四个,并且还曾高居军机大臣,也绝对是个「 ”强悍”的人物。 老师与学生 关于蒋攸铦的履历,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置疑。而当老师说道「 ”蒋攸铦先世由浙江奉化迁到辽阳,从清军入关,居住在宝坻县,隶属汉军镶红旗”时,下面的一位同学顿时感觉出老师的这句话有问题。下课之后,这位学生主动找到老师,并说道:「 ”老师刚才讲的蒋攸铦先世入关居住宝坻,隶属汉军镶红旗,好像不正确。”学生又接着说道「 ”蒋攸铦先祖入关后应该先是在固安定居,后来到了满城,而隶属的是汉军镶蓝旗,不是镶红旗。”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决这位学生,而是说道:「 ”咱们现在到办公室查查。”然而,在百度上一查蒋攸铦的资料,果然和老师说的一字不差。学生还是半信半疑地说道:「 ”我听爸爸讲过,和网上的不一样啊!” 镶蓝旗旗兵腰牌 老师自然认为学生记错了或者家长讲错了。学生回家后,自然要问爸爸蒋攸铦先世到底是哪个旗。因为,爸爸很忙随口说道「 ”以前不是讲过了,汉军镶蓝旗。”学生却说「 ”网上怎么说是镶红旗啊!”爸爸不耐烦地回道「 ”网上错了。”第二天,学生又固执地找到历史老师,并说道「 ”昨天回家,问了爸爸,蒋攸铦确实是汉军镶蓝旗而不是汉军镶红旗。”老师也有些不耐烦了,说道:「 ”可能是你爸爸记错了。不然咱们再细细地查一查。”这时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在网上查找了《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三》记载了孙玉庭、蒋攸铦、李鸿宾三人资料,上面确切地记载着「 ”蒋攸铦,字砺堂,汉军镶红旗人。先世由浙江迁辽东,从入关,居宝坻。” 镶红旗 学生看到后又无言以对了。他也认为是爸爸记错了。第二天,学生回家看到爸爸正在喝茶,带着不悦的脸色问道:「 ”你说蒋攸铦祖上是汉军镶蓝旗,入关后由固安迁到满城。我们老师查了《清史稿》,上面明明写着蒋攸铦祖上入关居住居宝坻,汉军镶红旗。”爸爸却回道:「 ”老师肯定错了,那《清史稿》上描述的也不正确。” 老爸接着说道「 ”咱们就是蒋攸铦的后人,蒋家的辈分排行是国年攸远,斯启鸿图,龙凤芝选。我是凤字辈,你是芝字辈。蒋攸铦是第三代,攸字辈。”老爸说完后,在屋里翻箱倒柜拿出一辈陈旧的蒋攸铦的《砺堂自撰年谱》,还有家谱,上面赫然写着「 ”蒋家,东锦州卫迁今直隶顺天府固安县,始入镶蓝旗汉军籍,之后举家始家居满城。”老爸说道:「 ”在满城一直有我们家的祖坟,不过后来被毁了。”老爸让儿子把《砺堂自撰年谱》拍了照,并写了一张纸交给儿子,让他明天交给老师。 蒋攸铦墓牌坊 学生这次有了信心,上学后,不仅让老师看了《砺堂自撰年谱》的照片,还把老爸的纸条交给了老师。老师看后,瞬间服了,这才知道网上和《清史稿》中关于蒋攸铦的一些信息描述不确切。当老师看到学生家长写的那张纸条后,才知道为什么网上和《清史稿》会写错。《清史稿》错了,网上又根据的是《清史稿》的信息录上去的,因此误导了很多人。如果不是学生指出这条错误信息,可能很多老师在用到蒋攸铦的信息时,也会盲目地按照《清史稿》,将一错再错。 八旗 家长的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能让老师如此的信服。原来纸条上的内容是皇太极掌权后关于八旗的几次换旗,因为换旗的缘故,导致后代人不知道祖上原来所入的旗籍。 第一次换旗 第一次换旗是在天聪九年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死后三年,被揭发曾与妹妹等人密谋犯上,危及皇太极。皇太极知道后,一气之下以大逆之罪追夺莽古尔泰爵位,并将莽古尔泰的子孙废黜宗室资格,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皇太极最得意是把蒙古尔泰的正蓝旗兼并了,与自己统领的正黄旗合在了一起。此时八旗成了七旗,这就是后人所谓了皇太极差点打破了八旗形制。但之后,皇太极又恢复了八旗,他巧妙地是在正蓝和正黄的基础上成了新的两黄旗,也就是所谓的内二旗。而他把自己的长子豪格统领的镶黄旗改成了正蓝旗,所以又恢复了八旗形制。 皇太极 此时,皇太极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长子豪格统领正蓝旗,代善统领正红旗,代善长子岳托统领镶红旗,阿敏统领镶蓝旗,多尔衮和哥哥阿济格两人统领镶白旗,其弟多铎统领正白旗。 第二次换旗 崇德八年,英明一世的皇太极突然驾崩,没来得及立继承人。而也迎来了睿亲王多尔衮的时代。当时的多尔衮虽然智勇双全,能力超群,但真正属于自己的「 ”嫡系”部队很少。他与哥哥阿济格两人统领一个镶白旗,哥俩还是分开的。有了政治地位的多尔衮急需补充自己的队伍,因为他知道有了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才能扞卫自己的政治地位。多尔衮第一个开刀的人选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多铎。多铎带兵打仗没得说,勇猛无比,却是有勇无谋,性格更是相当残暴,毫无组织纪律,任意妄为。所以,最容易让多尔衮抓住把柄。所以,在多铎屡次违反军纪后,多尔衮把多铎正白旗的部分牛录拨到了自己与哥哥阿济格的镶白旗中,而下一步多尔衮又把哥哥阿济格镶白旗的牛录拨到了正白旗中。 多尔衮 之后,多尔衮演了一出换旗,自己的镶白旗改为正白旗,而弟弟多铎的正白旗自然改为镶白旗。此时的多尔衮自己一人独掌一旗——正白旗。而弟弟多铎和哥哥阿济格两人统领镶白旗。此时八旗:新皇帝顺治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豪格统领正蓝旗,代善统领正红旗,代善暂代镶红旗,济尔哈朗统领镶蓝旗,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多铎和哥哥阿济格统领镶白旗。 多铎 第三次换旗 顺治五年,豪格消灭张献忠凯旋,仅过了一个月,就被大权在握的多尔衮构陷削爵,之后被幽禁,死于狱中。豪格一死,多尔衮自然看上了豪格的正蓝旗。为了扩大自己的部队,直接夺了豪格的正蓝旗。此时,多尔衮一人统领正白旗和正蓝旗,军事实力足以与小皇帝顺治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相抗衡。但之后,多尔衮又别出心裁地上演了一出换旗。这次,多尔衮把正蓝旗一部分牛录拨到自己的正白旗中,一部分牛录拨到了弟弟多铎的镶白旗中。然后把镶白旗的部分牛录拨到了正蓝旗中。随后,多尔衮把正蓝旗与镶白旗换旗,正蓝旗变为镶白旗,镶白旗变为正蓝旗。 豪格 此时的多尔衮一人掌握了两白旗——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弟弟多铎掌正蓝旗。这时八旗:新皇帝顺治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代善统领正红旗,罗科铎统领镶红旗,济尔哈朗统领镶蓝旗,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和镶白旗,弟弟多铎掌正蓝旗。 第四次换旗 顺治七年冬,英明一世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薨逝,两个月后,即被顺治帝削夺封号。而顺治顺便夺了多尔衮的正白旗,之后随之出现了所谓的皇家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正黄旗腰牌 尤其清初的历次换旗,让旗人后代摸不清自己的老祖宗到底以前是属于哪一旗。当时,清初大臣范文程是镶红旗硕托的奴才,而在硕托被处死后,把硕托所领的镶红旗佐领拨到了镶黄旗中。范文程成了上三旗之一镶黄旗的奴才了。 蒋攸铦的先祖最初如他在自撰年谱中写的是入的汉军镶蓝旗,后来镶蓝旗的部分佐领拨到了镶红旗中,所以蒋攸铦的后人就成了镶红旗。这也就是为何蒋攸铦后人会住在京师内城阜成门附近,因为那里就是镶红旗的京师防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千牛登录历史下一篇:阿德莱德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