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在老山前线 和越军打夜战 这两样武器比枪好使多了

导语:在崂山前线,夜战越军,这两种武器比枪强多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军同越军在云南省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的局部战争处于旷日持久、长期对峙的阵地战阶段。敌我双方长期围绕国境线对峙,均构筑了坚固工

在崂山前线,夜战越军,这两种武器比枪强多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军同越军在云南省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的局部战争处于旷日持久、长期对峙的阵地战阶段。敌我双方长期围绕国境线对峙,均构筑了坚固工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阵地体系。 越军在初期多次大规模反扑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自知实力相去悬殊,不敢再轻易进行大举进攻。转而采取偷袭、袭扰的手段,企图以频繁的小规模战斗消耗我军有生力量,牵制疲惫我军,从而达到以攻代守、争取主动的目的。 越军中素有「 ”特别精锐”力量之称的特工部队在这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经常对我军防御间隙、翼侧实施小股渗透,企图查明我军情况、抓捕我军人员、破袭我军重要目标、引导炮兵射击。越军特工部队素质较为全面,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野战生存能力,其频繁而猖獗的活动一度给我军造成了相当的麻烦。 因此,狠狠打击越军特工的袭击行动,对于震撼敌人,稳定我军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军前沿坚守分队,经过与越军特工长时间的反复较量,在作战实践中总结出了反敌特工袭扰的两个关键手段。 首先在战术运用上,采取前沿设伏。越军特工搞偷袭,往往是利用不良天候和夜暗的掩护,以精干兵力,采取隐蔽行动,秘密接近,抵进展开,迫使我军措手不及,我军如果稍有疏忽,就容易形成「 ”要么不见面,一见面对面”的被动局面。 由于作战地区各个阵地高差大,通视条件差,观察死角也大,在各个阵地前建立设伏阵地,选择有良好观察条件的地形或敌必经之地实施阵前设伏,伸长触角,以暗对明,就成为了防敌偷袭的有效办法。 设伏阵地通常在班排前沿阵地前选择适当位置构筑,并以交通壕与前沿阵地相连接,做到便于观察,便于报告,与敌直接接触后,便于火力支援。各设伏阵地不是单独的、孤立的,而要在在前沿前形成班为点、排为片、连为网的多方向、多层次的设伏观察网,一旦越军特工或小股兵力向我偷袭,就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准备。 其次在武器运用上,要以手榴弹和定向地雷为主,集中火力对越军特工实施猛烈打击。使用爆炸物而不是枪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开枪时枪口的火光暴露我军指战员的准确位置,二是手榴弹、定向地雷比枪弹的杀伤威力更大。既能隐蔽自己,又能对敌人造成较大杀伤,有利于实现近战歼敌速战速决的目的。 对定向地雷的使用要做到固定位置和机动设置相结合,在敌人容易接近的地段上预先设置。在敌人临时出现的地点上机动设置。武器的使用要集中突然、经常变换位置,以免被敌人摸到规律,为其所乘。 战例:1985年1月3日凌晨2时许,第1军侦察连2排一个组在145号阵地西南侧预定哨位使用微光夜视仪发现越军特工约一个排的兵力,分成两个梯队正在向我军阵地摸进。2时45分,侦察组先是接通电源,引爆定向地雷,紧接着又投出多枚手榴弹,当即就有4名越军被炸死,2名被炸伤,其余敌人仓皇逃跑。 4时许,侦察组从微光夜视仪里看到约两个班的越军偷偷摸摸地沿着堑壕过来,就在敌人抢运尸体和伤员的时候,炮弹、定向地雷、手榴弹又在他们中间开了花。这股近20人的越军,最后只剩下几个人逃了回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飞行者摩天轮 世界上最高摩天轮 新加坡飞行者摩天轮下一篇:历史上有程咬金这个人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