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为什么会被称为人间天堂

导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为什么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像杭州一样,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但是,相比杭州,我们可能对苏州并不熟悉。苏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最著名的园林应该是苏州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为什么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像杭州一样,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但是,相比杭州,我们可能对苏州并不熟悉。苏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最著名的园林应该是苏州园林,可以说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目前,已有九座园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发现了许多古文化遗址。经济上,2018年苏州GDP总量居江苏省首位,甚至高于省会南京。

苏州是长江以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就盛赞苏州为东方威尼斯,受到世人的青睐。

苏州园林自古闻名,历代繁盛。有许多著名的园林,被称为“吴中第一”。特别是在吴越国兴盛的五代时期,南园、沧浪亭、虎丘等名胜都是在吴越国的钱王统治时期修建的。“江南园林天下第一,苏州园林江南第一”。这些雅致的园林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同济大学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应邀将苏州网景园迁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后,苏州园林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现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已经深入人心,苏杭也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那么,为什么会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呢?为什么苏州领先杭州?从文学角度看,除了押韵还有其他因素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

江南是一个美丽、繁荣、富裕的地方。在中国历史文明进程中,江南文化具有很高的地位。“吴中有苏州,必有更多的记载”这句老话告诉人们,苏州是苏南的经济文化中心,绍兴是浙江的经济文化中心。

杭州西湖到了汉代才成为内陆湖。由于海潮长期入侵,经济不发达,人口少。唐朝以前,浙江的经济文化中心是绍兴。随着大运河的开挖和政治资源的转移,杭州发展缓慢。尤其是五代吴越国吴肃王钱柳,建都杭州,关注民生,修水利,修海堤,兴教,劝农桑;三次扩建,历史上称之为“三重城”。它拜佛筑塔,筑雷峰塔、宝坻塔、六合塔、三塔,疏浚西湖,使湖光山色,湖光粼粼,芳香扑鼻。杭州已经成为长江以南的大都市,雨水和阳光适宜。更像是石,无论化浓妆还是浓妆艳抹都是华丽无比,百姓过着安稳小康的生活,让文人墨客唱个没完。

吴越国还规定:“养人开垦土地的,不收他们的税,因为境内没有荒废的土地。”在农耕时代,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江南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欧阳修曾这样形容当时的杭州:“五代以来,钱塘不劳而获,人民安居乐业。”乌苏王钱六之孙遵循祖训“取土归宋”,使政权顺利交接,避免了人员伤亡,实现了祖国统一,为在南方建都临安奠定了基础。南宋时,杭州首次超越苏州。

大诗人白居易最早把苏杭比较起来,一起赞美。白居易在唐长清二年任杭州刺史,后升为苏州刺史。他对苏杭非常熟悉和喜爱。在任期间,他写了许多赞美这两个地方的诗。比如他称赞杭州“知王窃算江南郡,杭州不如别人”;还有对苏州“一县标天下,封海”的赞誉。白居易回到北方后,常常怀念江南。“江南名县数苏杭,写于殷家三十篇”,他的《忆江南》成为传世经典。

最早以文字记载“上有天,下有苏杭”的是南宋早期田园诗人范成大。他在《吴君之》中说:“谚:‘天上有天,地下有苏杭’。”元初诗人奥顿·周青把这句谚语改写成他的《月曲》:“春暖而香,老而健,真有上有天,下有苏杭。”从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广为流传,名扬海内外。由此可见,从谚语的形成和传播到被学者引用的时期,应该是五代后期的吴越国或北宋初期。人们一起赞美苏杭,却各有千秋。

苏州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春秋时期苏州被吴国奉为都城。公元前514年,武都建城,王武建园。相传苏州城是伍子胥当吴和吕王时所建的和吕大城。据《史记正义》记载,“寿萌死,朱范南是吴的弟子,至二十一代光,子虚建都何律,今苏州也。”唐大理国十三年,白居易的诗中写道,苏州众多英雄人物非常具体,说:“境内十万户,五千兵。”陆放翁的《沧州跑牛记》有“苏常熟,天下满”的字样。无论是苏湖还是苏州,苏州在宋代的经济地位都很高。

隋唐以前,由于钱塘江洪水的影响,杭州地广人稀。杭州在唐代是上层国家,苏州是江南唯一的男性国家。至于户口,苏州自中唐以来就维持了十万户,在江南各州也很突出,人多、桥多、水多、庙多。阿明学者郎英认为,“上说天道,下说苏杭”不是唐朝人的话。他认为“杭州在唐朝时兴的时候是在一个角落里,怎么结合呢?”杭州虽然比较偏僻,但恰好遇到了吴越王国时期空之前的发展机遇,北战江南稳。南宋金兵入侵后,宋朝成为政治中心,经济迅速发展,城市逐渐繁荣,领先于古代苏州。

到了明清,苏杭的地位又被颠倒了。苏州又开始崛起,一举超过杭州。其标志:一是苏州贡献的税收比杭州多;第二,在科举考试中,苏州状元的数量远远超过杭州,位居全国第一。当然,杭州当时比其他县好很多。因此,学者们称苏杭而不是苏航是合理的。

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的崛起,太平天国的战争,沪宁铁路的开通,杭州成为都城。相比之下,苏州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人间天堂的美名依旧流传。

吴越国造就了苏州古典园林艺术

苏州建庭园林历史悠久。公元前494年,吴越争霸,越败越辱,越王勾践在博士的帮助下,竭力祭祀美女师,使吴国从诸暨北归,得到吴王的宠幸。吴王在苏州西灵岩山建了一个环洞画廊,石在那里跳舞,留下了美丽的印象。吴王如痴如醉,最终弃政自尽。唐丕日休的诗《关瓦宫怀古五绝》云:“环廊金玉步,平山再续前缘身。”苏州私家园林始于西晋,文献记载了西晋的边江园林。唐朝的学者经常去参观它。陆羽、陆龟蒙、皮日休等人的很多诗都有这个记载。比如茶圣陆羽的诗里说:“新疆的老林园,怪石相向。”

苏州园林是五代时期吴越王国在空之前发展起来的。吴越王钱六治理得很好。他非常重视苏州地区,派他的六个儿子钱元霖守卫苏州。袁林以辉煌的战功调任苏州刺史,在王子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发展经济生产,重视教育文化,使苏州人民安居乐业。《备五岳史》说他“亭亭玉立,清秀俭恭,然后俯首称臣”。他英俊、谦虚、节俭、勇敢、善于战斗,在人群中表现英勇。钱元霖执掌苏州刺史30年。他在天峻组织了一个营地,人口7000到8000人,专门设计用于田间引河。当时苏州的水田是全国最好的,被宋代范仲安称赞。苏州城最早是春秋时期吴王何律所建。是土城,到现在已经破了。钱远林发明了用夯土墙和砖砌成的城墙,雄伟、笔直、典雅。这项发明造福后人,被后人广泛采用。

钱远林特别喜欢造园,是一个狂热的风景园林爱好者。他建造了苏州发展史上最大的园林——南苑,受到后人的赞誉。《武君志》云:“南园,王元广陵老苗圃,五岳。老树有抱抱,流水,奇石,参差不齐。王禹偁为常州县令,尝醉。”《续武县志》一书的作者朱说:“被兵烧后,已救活三十年,与江南李有瓜葛,可以保全盾牌。玉娟的优点也是。”又说袁林“待林园好,溪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为山,出于智谋,求异树,与积年相比,皆叠,亭榭为景值,有二台、龟头、螺蛳等名品多”;他还说自己“用园池草木的理念建造了南园、东圃等地”。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多次来此游园,写了一首诗说:“帝复贤有唐,镜湖赠何。如果我在他的岁月里成功了,我就和南苑一起醉了。”北宋诗人游南园后也写过一首诗:“诗台下有名园,百花尤多。我想问问王武那天的情况,后来陶李若发表了讲话。”可见当时南苑繁华。苏州的著名园林,如宋代苏舜钦所建的沧浪亭和范仲淹所建的郡学殿,只是南园的一部分。

袁林之后,其子文继父,继续担任苏州刺史30年。父子俩在苏州经营着一家子。钱文年轻时很聪明,学习历史,喜欢弓和马,骑马和射击,并以其高超的武术而闻名。他治军得法,儒雅有才,有儒教之风。继承父业的冯也是一个热心的园林建设者。他扩建了南园,在苏州建了东庄,都是吴中的景点。宋鲁珍称之为《九国志》中的“舒冬”,钱文则被誉为“三十年来的大园林”。奇花异木,身叠。累土是山,也是岩谷。在他晚年,经度无尽,每只燕子随时聚集。文峰跨白骡,穿鹤慢花;或者在划船池。"

钱文品味高雅,兴趣广泛。他喜欢收集绘画、书法和稀有古物。他的质量和数量令人钦佩。这些珍宝存放在美丽的花园里,适合它们的地方;文人聚集在园林中,谈古论今,玩转文物,欣赏珍品。吴越在五代新建的园林,如南苑、舒冬等,在宋代仍是著名的园林。钱远林父子经营苏州60年,成绩可见一斑。苏州园林的历史应该给袁元林父子留下一个色彩丰富的篇章。

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从浙浙交界来看,从北宋开始,苏州就产生了最有才华的人,这或多或少与钱元霖和钱文幕府有关。南宋龚的《中吴》记载,钱元霖父子“是我们在中吴郡的时候,他们在苏联开的家。有时候范谢了四个人,都在招待所。”这四个人都是同事,都是吴郡的推官.推官的身份,近似秘书。但这四位秘书的孙子都是北宋著名人物:丁守杰,其孙子丁伟宋为宰相;其孙陈,人称“吴下三圣”,居长门;范孟玲,曾孙范仲淹;他的儿子谢涛,谢崇礼是东宫的客人。的顾称赞这种现象,并羡慕“他的后代都是伟大的官员”。

虎丘已经成为苏州的地标

今年是吴越国重建虎丘1060周年。苏州以园林闻名于中国,苏州园林的标志性建筑是虎丘。苏东坡很早以前就说过:“不去虎丘,去苏州可惜。”由此可见虎丘在东坡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虎丘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早建造了200多年。历经1000多年的风雨,它依然屹立在山顶。1961年,虎丘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春秋时期,伏差将父亲何律葬于此,葬后三日,上面栖息着一只白虎,故名虎丘。云岩寺塔矗立在虎丘上,故又称虎丘。虎丘建于公元601年,木塔最开始是修建的,后来被破坏了。今虎丘建于五代周先德后六年,是吴越国时期;清咸丰十年,原云岩寺被完全烧毁。唐末,五代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整个生活陷入困境。所以从唐末到宋初这一段时间,很少有大型佛塔建成,但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是个例外。在当时的战争中,吴越国保持了一方稳定富裕。负责虎丘维护的文物专家钱玉成说:“无论是小巧玲珑的金漆塔,还是雄伟壮丽的虎丘本身,在盛世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虎丘高47.7米,塔为砖造,重6000多吨。如果没有稳定、文明、富裕的社会环境,就永远不可能。”他还认为:“考古还发现,虎丘最后一件文物是‘宋宝’铜钱,是登基后发行的,其统治时期于976年结束。推测虎丘的建造时间应该在900-976之间。”

虎丘的历史一直为世人所关注。1954年,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敦桢在《文物资源》上发表了《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等文章,推断“云岩寺塔应建于钱弘俶十三年,即五代末年,可能在北宋初年完成。”

1957年虎丘修复时,发现了很多文物,如宋代经书铭文、钱币、秘瓷莲花碗等。文物证明很多钱家都给地宫捐过物品。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先生于1957年4月12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虎丘发现北宋经典等文物的见证》、《彭城县钱钧氏三十八年舍》等记载。文末王先生说:“据二年,约公元961年,是年,距今已近千年。这是确定虎丘历史年代的极其重要的信息。从佛教经典、织绣技法,当时的风俗和雕刻技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素材。”

在虎丘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已故文物专家罗先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呼喊着救援和增援虎丘,并给予了精心的指导。1957年,十三陵堂发生雷击事件,罗文哲先生提议为古塔安装避雷针。早在1953年,罗先生就和他的老师教授一起游览了虎丘和苏州园林,之后来到这里不下100次,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我曾经问过罗老师关于虎丘的问题,他认为虎丘是吴越国时期修建的,应该没有问题。如今苏州成为世界第一大园林,这与钱元霖父子在吴越时期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这也显示了钱政权在治理江南方面的成就。

令人遗憾的是,五代吴越国广陵县王千源林,苏州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其位于木渎镇七子山九龙吴的墓地,于1960年被宣布为苏州市文化保护单位,但杂草丛生,荒凉凄凉。钱元霖墓自五代修建以来,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的保护。到了清朝中期,就很流行了。乾隆三十四年,学者潘一娟曾为该墓题写《重建五岳广陵王墓》。他以史家的冷静,描述了钱远的一生。他说:“吴越钱氏建立了十三州,并命令所有的学者保卫领土。他以六子袁被害之事尝解姑苏,战功卓著,命其死守苏州。同光三年,升苏州为中央吴郡,授袁宇为节度使。天府七年封广陵郡王。钱元璋父子统治苏联60多年。墓葬都在吴军衡山,有一个推荐给浮山。”

苏州园林和虎丘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瑰宝,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尊重。它们是吴越国在五代建立的千年纪念碑,钱元霖父子在沧浪亭能供奉500座名寺。为了延续钱王的功绩,造福广大民众,苏州有识之士和钱氏家族希望有关方面尽快重建钱王陵墓及相关纪念建筑,进而建成钱王公园,永久纪念为苏州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钱元霖父子。

另一方面,人间天堂苏州之所以排在杭州之前,不是农村人瞎编的好事,也不是文人的心血来潮。它是由历史原因、经济地位、人文环境和社会影响造成的,也是合理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苏州不断创造着惊人的奇迹,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继续书写着“人间天堂”的新传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文史 | 我「 ”蹭”了周总理一餐午饭下一篇:周文王姬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