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陕西的抗战英雄

导语:以下《陕西抗日战争英雄》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个人简历杜余明,字广亭,汉族。陕西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1924年6月进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跟随蒋介石。他带头讨伐国民革命军陈炯明

以下《陕西抗日战争英雄》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个人简历

杜余明,字广亭,汉族。

陕西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

1924年6月进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跟随蒋介石。

他带头讨伐国民革命军陈炯明。曾任军校教学总队副排长、武汉分校总队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他教过第17军第25师的营长兼第2师团长,旅长兼副师长。他参加了北伐战争、长城抗日战争、松湖抗日战争,指挥收复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1933年,他作为副师长指挥长城古北口抗日,激战三天三夜,杀死敌人2000余人。

1937年,杜命令组建国民党第一军装甲团。

1937年5月,他是装甲兵的第一任团长。

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

1938年7月,任第200师师长。

1939年11月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战役,指挥桂南昆仑山口抗日。结果被称为“钢军”的日军第五师损失惨重,歼灭日寇四千余人,击毙敌旅长,取得昆仑山口胜利。

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员、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滇缅抗日战争。

1943年1月,他担任第五军总司令。

1945年2月,金在解放战争中被蒋介石视为短臂,被称为消防队司令,在辽沈和淮海两大战场上。

1945年10月,任东北保安司令,指挥司令部进攻东北解放区。

1948年8月,任徐州“剿总”副总指挥。

10月,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冀热辽边区司令,回徐州任原职。

1949年1月9日,他领导的淮海战役各部门全军覆没,在安徽省苏州市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

1959年12月4日,他获得了第一次大赦。1961年3月,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委员。

1964年,他被邀请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委员会委员。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委员、文史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他于1981年在北京因病去世。

杜余明

未成年期

杜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东区杜家湾。

祖父母是当地的封建地主。

父亲杜良魁,清末举人,在Xi长安大学堂教书时入团。他多次回到米脂,鼓动县内民团赶走清政府官员,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我妈是高兰亭,家境贫寒。

杜有四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杜玉德。

从小,杜就爱玩枪,经常偷偷去野外打野鸡,偶尔还会抓到它们。

十二岁时,他就读于李鼎铭成家滨小学。

李是杜的表弟。

杜在学习上得到了严师的指导。

不久,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我的叔叔杜也去世了。

杜良魁一直在外面教书,从不过问家务,所以杜不得不承担起管家的重任。

杜虽然是个管事的小伙子,但由于聪明伶俐,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管理家务、保全家业的本领。

杜十六岁时,父亲从榆林回到家中,看到他的学业基本上因为家务而荒废,大为失望。他决定把家务交给侄子屠呦呦,杜随父亲去玉林中学继续深造。

榆林中学的校长是杜的表弟.

杜一边学习一边热爱运动,很快就学会了步枪射击的要领。

他树立了这样一个志向:要么学好英语,出国去见识一个世界强国,学习他们富裕国家强兵的方法;要么参军,就能培养出一个保卫国家的精兵。

毕业考试后,他的英语成绩很差,所以他决定当一名爱国军人。

1923年,杜从玉林中学毕业。

同年8月,他与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结婚。

曹也是米脂县人,他的父亲是该县工商界的杰出人物。

她在家学习诗歌和绘画,然后婚后去了玉林女子师范学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清党”被清除。

就在杜从玉林中学毕业后急于寻找出路的时候,他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

同时,他还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了吴经营的洛阳军事学院的招聘广告。

由于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杜斌丞的影响,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报考黄埔军校。

杜全家福

黄埔军校

一九二四年三月,杜、、他的表妹、陕西青年阎茂尧、关、等十一人乘英国轮船从北京到广州。

由于于右任对蒋介石的推荐,杜等人全部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员。

于右任赠他一副对联:安天下重,贤者心广。

杜是在第九支队的第三支队和第三支队。队长是金佛庄,同学有陈赓、李、、、关等人。

开学不久,学校开始报名入党。

杜还收到了两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党员登记表。

他接受了国民党党员登记表,成为正式的国民党党员。

经过六个月的训练,杜被分配到贺第一教导队第一营第三连担任见习军官和军需官。

他精心安排士兵每月六块钱的伙食费,带着伙夫上街买菜,然后下厨房做饭。连队的伙食很好,受到连长和战士们的表扬,很快就升为二排长。

他当了排长之后,对士兵要求太严,不得人心,处境艰难。

1925年春,杜随第一团参加了第一次东征。

时任团宣传队长的陈赓见杜不能留在连队,就把他调到宣传队当了一员,担负起了检查部队纪律的任务。

他发现,任何一个军官或士兵,只要打碎一碗老百姓的,或者弄坏一茬庄稼,都要按价赔偿,有时还用自己的钱赔。

蒋介石进攻淡水城时,选择敢死队作为登城先锋。他自愿报名,但没有被选中。

十字军征服淡水后,杜得了疥疮,请假回广州治病。

疥疮治愈后,杜和其他三人回到黄埔军校,与党代表廖会面。廖不禁喜出望外。他说:“你来得正好。胡景毅要办军官学校。他多次发电报要求广州派人协助。现在他派你去河南帮胡准备学校。”临行前,廖给写了一封信,请杜在孙中山先生赴京时出示。

同年3月初,杜一行抵达北京,受到汪精卫的接见。

他们遇到了昏迷的孙中山。

杜·把廖·的亲笔信交给孙先生的副官马祥,然后写了一封信给廖先生,报告孙中山的病情。

然后,他们迁到开封,在胡景毅的直接领导下,协助苏联顾问组织军校。

仅一个月后,胡病逝,新任司令员岳与苏联顾问和黄埔学生不合。杜在河南无处可住,被迫返回陕北。

不久,二方面军子团补充营营长和大地主,以重金聘请杜为第一连副营长、连长,以扩大对日影响。

但副营在榆次被晋军缴械解散,杜被押往太原监狱。老同盟成员卜太原警备司令双大对黄埔学生有好感,放了杜,摆了酒席送别。

随后,杜向广州革命根据地和黄埔军校郑重写信,报告自己的情况,要求采取行动。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立即回信指示:希望杜留在北方,争取机会与马祥联系,参加停在北京碧云寺的孙中山灵柩的守护工作。

这时候正好高桂滋奉命来京担任两个都城的守备勤务,重组后的吴宝山补充营也随团北上。

到达北京后,子把补充营改为特务营,派营到西山碧云寺静宜园看守孙中山的灵柩。

杜仍然是第一连的副营长和连长。

杜被俘

突破成功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宣布和平。

杜也认为只有和平才是出路。

但是在一月三日,杜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要他按原来的空军事掩护计划突围,并从五日起投了三天的粮弹。

杜见姜还是选择了最好的政策,以为现在已经没有希望了。

确实,解放军6日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

杜快递电报空陆军轰炸支援。

七日,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矶阵地被攻破,杜急电请蒋十日投毒气弹掩护突围。

九日黄昏前后,杜到陈观庄第五军司令部,企图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在十日早晨集合残余势力突围。

然而,邱清泉、等人当晚扬言要说服杜突围。

他被迫给蒋发发了最后一封电报,说:“各单位已经混乱不堪,不能维持到明天,只能当晚分头突围。”之后他只身行动,只有十几名副官和警卫,10日凌晨被解放军战士抓获。

杜被俘的消息传出后,他的妻子赶到南京,要求见蒋介石和他的妻子。

姜没有接,只说:"杜被捉了,快去安慰他的家人。"曹不满意,到“总统府”闹了一闹。他说:“我老公病了,需要他带兵突围。他不能走路。好惊喜!难道还不清楚他想要他的命吗?”当时,小报刊登了一篇“曹秀清对总统府大惊小怪”的文章,就是关于它的。

南京解放前夕,曹带着四个孩子只身飞往台湾。

杜被俘后,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优待。

原来他身体不好,患了很多病。

多年来,在战犯管理处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杜患了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等慢性慢性慢性疾病,最终逐渐好转,直至痊愈。

特别是对于他的脊椎炎的治疗,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医护人员除了扔药石,还特意为他做了一块石膏板,让他睡得很舒服。

这样,杜的脊椎炎就治好了。

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杜影响很大。

起初,他对共产党能否用现代装备打败美国侵略军持怀疑态度。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扫除了中国部分人对美国的崇拜和恐惧的思想,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野心,震撼了他的心灵。

他深情款款地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横渡鸭绿江、维护和平、保卫祖国的崇高志向,令我无比激动和钦佩。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

1957年,美籍华人博士获得诺贝尔奖,总理立即派人到北京与杜联系。

至此,杜才知道为什么允许自己的大女婿了。

他为大女儿高兴,为自己高兴,为中华民族高兴。

他在一封16页的空白信上写道:

亲爱的许凝: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全国的。

你应该关注政治。

杜是草

同年秋,人民政府组织战犯访问祖国各地,杜大喜过望。

杜陪同他参观了北京郊区、市区、官厅水库、天津、沈阳、鞍山、长春等地。新中国建设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厂,使他深受鼓舞。当他看到一辆车每八分钟从装配车间开过来时,他非常兴奋。

在停车场,他还要求开这辆全新的卡车。

1958年,杜从外地来到中国,观看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

他感慨地说:新中国在哪里?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新中国是一个真正的国家;第二,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第三,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的建设。

杜·余明先生于1965年6月在他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9年12月4日,杜作为第一批被大赦的战犯,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大赦令。

他热泪盈眶地说:“我对党和毛主席赦免我这个犯了大罪的一级战犯深感感动。

发誓在有生之年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走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道路,不顾风雨的阻碍,生与死,永不回头!"

十三日,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会见了十名特赦战犯。

杜对周总理说:“学生对不起老师,没有跟着老师干革命,走反革命道路。真是负老师教,对不起老师!”周总理回答:“不能怪学生,要怪老师教不好。”说罢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

杜还与陈毅副总理回顾:“我在淮海战场被俘时,老板要见我。当时我以反动立场拒绝与共产党见面。它真的很顽固,应该受到惩罚。”陈先生挥挥手,笑着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1960年7月,周总理、陈毅总理设宴招待来华访问的英国蒙哥马利,并邀请杜·陪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孟任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司令,杜任中国战区中缅战场司令。他们都很出名,互相欣赏。

席间,英国元帅问他:“你的百万大军在哪里?”杜指着坐在对面的陈毅元帅说:“我送给他的。”陈毅摇摇头,笑道:“你没那么大方,我们一个一个吃。”事后,杜对说:“这当然是开玩笑。其实我只能同意陈毅那句话的一半,因为国民党军队有一半是我自己打败的。我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痛苦,我在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就像过去机械化部队的战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车辙。

杜故居

1961年3月,杜被任命为民族委员会文史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

他积极撰写文史资料,努力如实记录自己过去的经历。

早在北京宽严相济监狱,杜就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与长女和女婿博士取得了联系。

1958年,他与从台湾来到美国的妻子曹秀清取得了联系。

经过长时间的交流,曹秀清逐渐消除了顾虑,于1963年6月从美国飞往北京。

1963年7月,在总理的精心安排下,杜·携夫人随在京团聚的战犯及其家属,参观了祖国各地的一些建筑工程和名胜古迹。

1964年11月,杜应邀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全国委员会委员。

他写信给周总理,表达了他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情,并决心在有生之年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尽一切努力。

1978年,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1年5月7日,杜·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7岁。

悼词是这样评价他的:“虽然他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他有着光辉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怀念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唯一的女状元 进宫后却扑朔迷离 最后是死是活都不知下一篇:清朝后宫嫔妃们一年究竟能拿到多少工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