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如何正确评价样板戏

导语: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京剧《智取虎山》《港湾》《红灯记》《沙家浜》《惊奇白虎团》《红色女兵》《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的别称。1958年,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戏剧改革,并于当年6月13日至7月4日召开了表达现代生活的戏剧座谈会,提出了“以现代戏剧为纲”的号召。革命现代戏剧是在20世纪60年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京剧《智取虎山》《港湾》《红灯记》《沙家浜》《惊奇白虎团》《红色女兵》《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的别称。

1958年,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戏剧改革,并于当年6月13日至7月4日召开了表达现代生活的戏剧座谈会,提出了“以现代戏剧为纲”的号召。

革命现代戏剧是在20世纪60年代付诸实践的。1963年,江青要求文化部、中国京剧团、北京京剧团改编排演《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芦荡火》。

1964年6月至7月,全国京剧现代戏演出在北京举行。在这次演出中,《大红灯笼高高挂》《智取虎山》《惊艳白虎团》《红色女兵》《港湾》《杜鹃山》等。都出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一些演出,演出结束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

后来,江青在演员座谈会上谈了很多现代京剧的改革。

1966年11月28日,“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在北京首都文艺界召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康生在会上宣布,京剧《夺虎山》《大红灯笼高高挂》《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小组》、芭蕾舞剧《白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北京举办了八场革命样板戏,中央文革小组的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观看了部分演出。

同年6月,《红旗》杂志发表《谈京剧革命》一文,内容为江青对京剧改革的见解。

20世纪70年代初,在江青等人的直接控制下,革命样板戏达到高潮。中央和地方剧团组织培育“样板戏”,革命样板戏也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和巡回演出,并出版大量相关书刊进行宣传,希望树立样板戏的权威性和独特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花齐放,样板戏一落千丈。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革命样板戏,甚至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样板戏作为一种高度政治化、观念化的文学形式被解读和宣传。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演,都是政治话语主导,几乎完全工具化的艺术,是极端“左”倾路线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畸形的艺术产物。

但也不是没有艺术价值:

首先,革命样板戏有许多优秀的音乐唱腔,朗朗上口,超越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样板戏得以生存和传播的基础。

其次,在题材和内容上,革命样板戏虽然缺乏创意,但在技术上确实达到了相当细腻的程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吗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吗下一篇:经筵是什么意思 满汉全席是什么意思 今天总算见识到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