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盗墓该不该骂?消失800年的死字因盗墓而复活

导语:说到盗墓,尤其是外国人在中国盗墓,很多人都很讨厌,骂的很快。大量国宝流失海外,大量中华文化优质基因被破坏...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盗墓者很可爱。因为,盗墓在破坏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做了很多“好事”。文物保护方面,如果不是外国贼带到海外,可能已经在国内“破

说到盗墓,尤其是外国人在中国盗墓,很多人都很讨厌,骂的很快。大量国宝流失海外,大量中华文化优质基因被破坏...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盗墓者很可爱。因为,盗墓在破坏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做了很多“好事”。

文物保护方面,如果不是外国贼带到海外,可能已经在国内“破”了;很多古墓,如果没有盗墓贼的光顾,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可能会被挖掘机毁掉,恐怕什么都不能留下。

除此之外,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里,尤其是国内的博物馆里,有大量的文物是古代盗墓者留下的。如果他们没有冒险出去,他们会在地下被侵蚀很长时间,很早就腐烂了。

网络映射

如何看待盗墓?这确实是一个矛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民国时期的外国盗墓贼中比较常见。许多丢失的文物和死亡的文化因为盗墓而得到了重视和保护。比如我在《民国盗墓史内卷》里提到的,800年消失的契丹文字,因为盗墓而“复活”。

众所周知,契丹是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公元916年,契丹人建立了与中原大宋平起平坐的大辽王朝,甚至强迫中原人民做契丹的“子皇”。辽朝建立后不久,毛决定创建契丹人历史的卢野阿宝。神树五年,他下令创制契丹语,由卢野土路和卢野鲁古负责,参照汉字创制了约3000个契丹文字。

后来,辽太祖的弟弟卢野·迭拉利用回鹘文字的特点,在已形成的契丹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契丹字形。所以契丹文字中有两种字形——前者称为“契丹大字”,后者称为“契丹小字”。

辽朝被女真建立的金朝所灭后,契丹文字继续使用并流行了一段时间,促进了女真文字的创作。金章宗明昌二年,契丹文字被“宣告”,契丹文字不再使用。随着哈拉契丹建立的西辽王朝的灭亡,契丹文字彻底消亡,成为一个死去的人物。结果契丹所有的书都湮灭了,在宋·的《雁北录》和·的《书史会议》等古代笔记中,只能看到少量的契丹文字。

网络映射

契丹文字的消失,成了中国文化圈的一大悬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民国初年,一位名叫开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竟然让这种神秘的文字出现在世人面前。开尔文发现契丹文字是由于盗墓活动,他今天参观了位于赤峰的辽朝帝陵。

凯尔文,出生于比利时的胡格勒,来中国后取名“梅灵瑞”。开尔文1902年在鲁汶大学学习神学,1905年7月毕业后成为一名牧师。同年9月,被派往中国教区传教,主要活动地区在中国东北。辽陵所在的赤峰地区是开尔文的活动范围。

1919年,开尔文被派往他所管辖的教区最北端最偏远的村庄天主教堂,主持传教活动。这期间发生了他盗窃辽代永庆陵的事件。

根据契丹文字专家、民族学教授刘凤岐先生的考证,开尔文出版的《道学丧书》是原碑已佚的廖兴宗的《丧书》。他把廖兴宗永兴陵误认为廖道宗永福陵,廖兴宗丧书误传。

当时,曾在西域盗走大量中国文物的法国汉学家佩里奥特,立即增删了这篇报道,转载于《法国公报》杂志第22卷,并附有评论和注释。德国人福克斯和中国沈阳人齐对《通知》中的文章进行了删节,并将其刊登在中国第一部契丹文字研究文集《石刻集》第六卷中。

网络映射

消失了近800年的契丹语突然出现在现代人面前,中外学者都很惊讶。

之后,另一位比利时传教士闵宣化在1933年的《通报》第30卷用法文发表了《辽庆墓地》一文,其中也发表了契丹文字。两位比利时传教士的发现,立刻引发了民国三十年代对契丹文字的研究热潮。中外学者争相考证,使“死语”的契丹文字起死回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这一点来看,两位比利时传教士进入廖玲墓虽然是违法的,但他们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比貂蝉还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国美女是谁?下一篇:清朝爱新觉罗皇族绝后的原因是乱伦婚配导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