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浅谈李世民的参谋杜如晦的政治人生 浅谈李世民的参谋杜如晦的政治人生 没有此人 就没有贞观盛世

导语:说起李世民幕僚杜如晦的政治生活,没有这个人,贞观史圣以下就没有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杜如晦,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人士,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他的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治天下的左膀右臂,也是太宗皇帝一生重要的高级参谋之一。 杜如晦在其政治生涯中尽心辅佐李世民,帮助他从一个藩王走到上帝位,巩固大唐的盛世,成为后世能臣的典范。在杜如晦去世以后,

说起李世民幕僚杜如晦的政治生活,没有这个人,贞观史圣以下就没有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

杜如晦,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人士,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他的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治天下的左膀右臂,也是太宗皇帝一生重要的高级参谋之一。 杜如晦在其政治生涯中尽心辅佐李世民,帮助他从一个藩王走到上帝位,巩固大唐的盛世,成为后世能臣的典范。在杜如晦去世以后,太宗皇帝为褒奖其功绩,入凌烟阁供后世瞻仰。 杜如晦的一生主要是是围绕着李世民正式开始展开的他的政治生涯,作为李世民谋士,从他加入李世民开始,他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就已经开始了。杜如晦如此被李世民重用,是因为此人处事果断决绝以及它独特的个人魅力,使得太宗对他高度赞赏。 杜如晦画像 杜如晦在投靠李世民的阵营以后凭借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过人的谋略。在秦王和大哥李建成多次的宫内争斗中和大小战役里,使得李世民都占据上风。 自大唐建立江山稳固以后,宫廷的争斗也是愈演愈烈,太子党羽和秦王党是宫廷争斗的主要两方势力。而太子党始终无法容忍秦王的势力膨胀,秦王为大唐建立铜墙铁壁般的边防,有一半的江山就是秦王打下来的。 太子李建成的影视剧照 因此嫉妒攻心的太子就不断的在皇上面前挑唆秦王。李建成深知如果要割据秦王的势力必须要除掉秦王的手下,尤其是作为秦王的左膀右臂的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更是太子视为眼中钉,所以两人也是是首要的清楚目标。 杜如晦影视剧照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断地在李渊面前进谗言,迫使杜如晦和房玄龄离开秦王府,后来李渊把杜如晦和房玄龄分别调离出长安,杜如晦被调到陕西做长史,这个时期的秦王和杜如晦还没有什么交际,只是门生问题,并未形成长期的政治联盟。因此于秦王而言并未有觉得损失的地方,因此就同意了这件事。 房玄龄听说这件事以后很吃惊,便连夜到秦王府,面见秦王,并告知秦王在秦王府任何一个人离开都不会可惜,唯独杜如晦。此人怀有辅政安邦之能,秦王若不想一直寄人于藩王的职位,杜如晦一定能在你大业之前的能帮到你成就伟业,秦王听完大吃一惊,没有想到自己的疏忽,错失能臣。 次日李世民便上书李渊,请求召回杜如晦、房玄龄二人,李渊被「 ”主仆”之情所震动,便准奏。就这样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又重新回到秦王府。 杜如晦剧照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各有千秋。房玄龄为谋不惊,处事冷静,但是有些时候会有一点犹豫不决,而杜如晦则相反,杜如晦不仅处事坚决果断,而且善于把握先机,历史上称呼二位「 ”房谋杜断”,为秦王出谋划策。 杜如晦再次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之后,和房玄龄一起在李世民的身边做事,在武德四年,李世民当时已经官拜天策将军,为广纳天下贤良之士,以便筹谋天下,设立文学馆。杜如晦积极响应秦王的号召,并以本官后补的身份进入文学馆,并成为文学馆十八学士之首,李世民对此事深表欣慰。为此李世民有感而触写了一首诗,来高度赞扬杜如晦的性格和学识 房玄龄画像 但是随着唐朝建设江山政权的稳固,李渊也一步步的年老,地位之争越发明显,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斗争已经不如白热化的地步。有上次的经历之后,杜如晦便向秦王表明,太子之党,不会轻易罢休,肯定会卷土重来,希望秦王早做打算,主动出击。秦王不愿意兄弟相残,即使知道大哥有可能对自己下手,但是始终不肯迈开那一步。 紧接着太子李建成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排挤房杜二人,并且在李渊面前不断地挑唆二人之关系,终于李渊下令房、杜二人发配充军,并勒令永世不得进入秦王府任职。其后太子李建成开始对其他几位李世民的将军开始下手。 李世民这个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危机时刻更加需要房、杜二人的出谋划策,需要立即召见二人,不料却被一纸禁令给挡了回来。由于皇上口谕房、杜二人若无令私自返回秦王府便可直接斩杀,因此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不得不拒绝秦王的诏令。房、杜二人若返回秦王府便有生命之危险。 李世民便召见尉迟恭,命他带着自己的配剑,说到「 ”将军以手令招返二人,若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仍执意不肯,将军即可当面用此剑斩杀二人”。得此手令以后房、杜二人深表感激,没想到秦王如此大仁大义,便决心冒死赴秦王府。 杜如晦影视剧形象 当日晚上杜如晦和房玄龄便扮装道士进入秦王府,与秦王商讨如何应对太子的虎狼之心。武德九年三月,秦王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在杜如等人的拥护之下登上皇位,李渊为太上皇。历史上称李世民为唐太宗,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封杜如晦为左庶子的原因。 杜如晦和房玄龄,辅佐李世民从藩王到帝王,秦王时期就随军南征北战,在玄武门之变中,杜如晦更是功不可没。秦王登基以后,身兼数职,竭心尽力,辅佐太宗皇帝开创了一个大唐盛世。 但是房、杜二人深得太宗的赏识,也招来了许多大臣的嫉妒。其中就有一个名为李师合的监察御史,也就是现在的纪检委平等的职位,告诫太宗:「 ”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是君臣的天下,实在不应该交由一人决断,多与百官商讨才是”。 李世民影视形象 不料此事一经上表就被李世民给驳回,此人还被太宗发配充军。太宗称:「 ”胸无点墨之人,欲乱加猜疑,其罪当诛。”有这件事可以看出杜如晦和李世民之间君臣的关系。 贞观之初为稳定社会安定朝纲,李世民命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制定国策,杜如晦和房玄龄不辱使命,呕心沥血,苦心和钻研历朝历代的国策纲领,在隋朝的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补充大唐时局的政治纲领制作出了大唐王朝制度的雏形。这套制度被沿用千年,甚至被当时日本渡使借鉴,成为日本当时王朝制度的典章。 杜如晦二人所制定的典章是贞观盛世的基础之作,为大唐提供了完整的政治支持。房杜二人也是恪尽职守,尤其是杜如晦,广纳贤臣,礼贤下士,为唐朝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唐太宗和杜如晦影视形象 总览杜如晦的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在隋朝大业年间就与房玄龄结为好友。并且,同时被隋朝选为隋朝吏部的后补官员,后来群雄分起,天下分裂,杜如晦辞官反乡纵观大局,在各路反王之中以李家势大,果断投考于李世民,并随李世民南征北讨,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对其以国士相待,君臣如兄弟。李世民更是委以重任。杜如晦也不负所托,开启自己的璀璨的政治仕途,权利和职位也是一路看涨,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明臣。 杜如晦的政治生涯之中更加看重于实践。并且在为大唐输送人才之时,任用敢于直言进谏之人,广纳贤才,深得太宗的赏识。 唐太宗李世民影视形象 房杜二人在朝之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尤其是在杜如晦成为宰相以后,二人共同为大唐盛世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在唐初百废待兴之时快速融合与正途,大唐的盛世离不开房、杜二人,杜如晦有如此之高的成就离不开房玄龄的相助。 也正是在朝之时,鞠躬尽瘁,最终杜如晦积劳成疾,唐太宗痛失爱臣。杜如晦去世以后太宗也是悲痛至极,为褒奖其功勋,移位至凌烟阁。 像这样一位敢言敢谏,为官正直之人,在自己亲手垒起大唐的半壁江山之后离开,不免有点惋惜。一代名相杜如晦虽然仕途坎坷,但终遇伯乐,可以大展报复,一生也无憾了。 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唐研究》 《唐太宗李世民全传》 《隋唐演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螃蟹的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螃蟹的下一篇:面对前苏联军事威胁 毛泽东从哪两篇古文得到启示 面对前苏联军事威胁 毛泽东从哪两篇古文得到启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