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唯一让毛泽东佩服的大神是 比诸葛还牛 唯一让毛泽东佩服的大神是 比诸葛还牛 「 ”七请”才出山

导语:毛泽东唯一崇拜的大神是什么?比诸葛强,《七请》出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事前加慎,事后不悔。——曾国藩 数百年来,中国历史叱诧人物风起云涌,独独让毛泽东唯一佩服的只有,曾国藩。 毛泽东曾经亲口承认,「 ”独服曾文正”,连蒋介石都感慨,「 ”曾国藩修为可为事后法”。 曾国藩,一个文官,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投笔从戎,力挽狂澜,平定叛乱,创造了历史上文官带兵平天下的奇迹

毛泽东唯一崇拜的大神是什么?比诸葛强,《七请》出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曾国藩 数百年来,中国历史叱诧人物风起云涌,独独让毛泽东唯一佩服的只有,曾国藩。 毛泽东曾经亲口承认,「 ”独服曾文正”,连蒋介石都感慨,「 ”曾国藩修为可为事后法”。 曾国藩,一个文官,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投笔从戎,力挽狂澜,平定叛乱,创造了历史上文官带兵平天下的奇迹。 然而,其实当时的曾国藩,出山建湘军,却是百般不情愿,被很多人戏称「 ”胆小如鼠”。 「 ”七请”才肯出山的故事,颇有一番风味。 曾国藩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当时母亲去世,决意辞去了一切职务,成为一介平民回乡为母守孝。期间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朝廷军队腐败不堪,屡吃败仗,急需建立一支忠勇之军。 思来想去,当时的大家都觉得曾国藩可担此重任,本以为水到渠成,没想到太难了...... 引子 损友力荐——左宗棠。 说实话,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经常自比诸葛亮,但对曾国藩的人品学问甚是推崇,只是俩人时常杠精、互讽,甚至互骂,算是损友吧。 建军提议一出,他是第一个也是首先想到的是曾国藩,相信他可堪重任,于是向当时的巡抚力荐。 1、省长写信诚邀——张亮基。 军师力荐,但因打仗脱不开身,张省长便亲书一封,言辞恳切,希望曾国藩出山「 ”共济时艰”,甚至宁愿听命于他。 然而,曾国藩回乡以来便察觉到,湖南官场腐败、盘根错节,这活真没办头、没未来,就以为母守孝借口回信婉拒了。 2、家人殷切期待。 当时曾国藩的弟弟已经在当地已经参与征兵,也算是一个小头目了,因此特别期待哥哥能够担这个差事,以后跟着哥哥吃香喝辣的,话里话外都怂恿哥哥接这个差事。 然而,曾国藩面对弟弟的殷切期待冷静的很,只字不提。 其实他早就实地勘察过了,当时的应招队伍直接是一批不入流的队伍,简直是乡霸土匪,专欺负自己人,这样的队伍怎么有前途。 3、团副指挥亲邀——罗泽南。 后来,当地一团的副指挥长罗泽南,特邀曾国藩到现场指导训练,亲历感受氛围,希望能够感染他,并当场明确表示,如果曾老出山,他宁愿把指挥权交出,「 ”愿在其帐下听令”。 曾国藩,看着那阵仗,听着罗泽南的侠义,这时候有点激动了,愧觉自己只看到官场不好的一面,却从未想到还有很多有志之士,一切新气象可以从自己开始,原来自己见识太短浅了。 4、恩师向皇上死谏——唐鉴。 唐鉴,学识渊博,世间大才,是曾国藩最敬重的恩师,咸丰帝向他咨询如何对付太平军,他力谏提出此重任非曾国藩莫属,并愿意以一生名望向皇帝担保。 并修书一封给爱徒,一句「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质问曾国藩的太过畏首畏尾,恩师的信任与激励,让曾国藩心潮澎湃,再也坐不住了。 然而,理性最终还是战胜了感性,曾国藩还是没出山,原因是思虑当今这个少年皇上还是太孩子气,记得当年有一次就是因为自己说话耿直,小皇帝抓狂,差点小命都没了。 5、江湖术士上阵——陈敷 曾国藩,对风水、相面等颇有研究,所以很相信命运一说,这次张省长多了个心眼,第二次便派了个相术高手陈敷前来灌迷魂汤。 陈敷面从祖坟、面相、骨相等等方面,推算出曾国藩「 ”日后将成为当今天子之下第一家”,必是封侯拜相之命,对此,曾国藩心动不已,加之皇上的任命正好抵达,内心便跃跃欲试了。 然而,又想到二十年前,也曾被一术士算过一挂,却说「 ”不死于囚房,便死于刀兵”,心里又开始犹豫了,这一波三折,矛盾的狠。 6、挚友激将——郭嵩焘 这时轮到曾国藩的挚友,郭嵩焘上阵了,他一来就痛斥自己看错了人,挖苦曾国藩胆小如鼠,没有家国胸襟,让曾国藩好生自责。 并一点也不给曾国藩面子,直接点透他不出山最根本的原因是死要面子,怕叛贼不好对付,万一不能成功,便半世英明毁于一旦。 最后,语重心长切切的说,「 ”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此时,曾国藩才是真正的打开心结,形式再不好,官场再腐败,盛世自己开创! 7、皇族力保——恭王、肃顺 这时朝中来信,皇族中这两个最有头脑的人物,表示会绝对支持曾国藩,已经向皇帝力荐他,并要求皇上一定要绝对相信曾国藩,彻底放手让他去做。 朝中有内援,政治上最大的顾虑消除了,时机已到,曾国藩最终下定决心出山。 历史上纷说,被称为「 ”曾剃头”的曾国藩,狠戾杀伐,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其实,他更是一个小心、谨慎之人。 「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有智慧的人,不但格局大,更要懂得慎而思之。 正所谓,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只有保持谨慎,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思虑缜密,有自己的节奏,静待最好的时机。 END- 版权声明:小墨伴您,温暖向阳,微笑生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私募历史 私募历史下一篇:法籍神父饶家驹为何被国人称之为“难民之父” 法籍神父饶家驹为何被国人称之为“难民之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