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甘肃历史范围 甘肃历史范围

导语:甘肃历史范围以下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简述甘肃的历史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隶属于梁勇、凉州,前称“梁勇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分为全国36个县,省东南的北帝县、陇西县。汉朝时,凉州首先设在省辖地,元丰五年,省辖地先后改为武都、陇西、晋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十县。唐代郡改道,省界属关内路、龙游路、山南路,共辖二十二州。甘肃兴中术省建

甘肃历史范围以下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简述甘肃的历史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隶属于梁勇、凉州,前称“梁勇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分为全国36个县,省东南的北帝县、陇西县。汉朝时,凉州首先设在省辖地,元丰五年,省辖地先后改为武都、陇西、晋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十县。唐代郡改道,省界属关内路、龙游路、山南路,共辖二十二州。甘肃兴中术省建立于元初,治黄河以西七路二州,治黄河以东陕西兴远路。到了明朝,省废了,省归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杜兴。清代设置右陕西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常工迁到兰州,现辖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省。光绪十年脱离新疆。1912年,该省被划分为宁夏、西宁、岚山、靖远、渭川、甘凉和安苏。1927年道路废弃,1929年又分为青海、宁夏两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在陕甘宁边区被分为陇东和关中。甘肃省行政公署成立于1949年8月26日。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省从此名噪一时。

甘肃省大约有700年的历史。县建制早于省建制,春秋初至今已有2200多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立甘肃军师。这是甘肃最早的名字。但甘肃省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是在元朝正式建立的。省名的命名是西魏、唐朝赣州、苏州的第一次字合成。甘简称。因为省内大部分位于龙山以西,所以也叫陇西、陇右,简称龙。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据大量考古发掘,早在1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个地方生活繁衍,用简单的石器顽强地与自然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镇远县蒋家湾、四沟口、黑土梁、庆阳聚家院、环县楼坊子、刘家岔等地发现了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遗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有1000余件,其中在仰韶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著名齐家文化以洮河、大峡、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还有比齐家文化更晚发现有青铜器并已进入原始社会晚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新店、寺瓦、卡窑文化。在古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也是四千年前在西北开始的。近年来,该省考古学家在该省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发掘了一处距今78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多件,其中7000年前的土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厅堂式宏伟建筑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该遗址与Xi安半坡村遗址相当。这里发现的三条腿的罐罐稀世珍宝,比仰韶文化的半坡式早了一千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史前史的研究,特别是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2.甘肃历史约100字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隶属于雍、梁国,原名“雍、梁之地”。

秦一统天下,三十六郡,甘肃仍属陇西郡、北地郡。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制度。

大部分地方属于曹魏,南方部分地区属于蜀汉。隋统一中国,割据郡县。

全省16县76县。在杨迪帝乱后期,东突的崛起达到了“戎强而无古”的强势程度。

大冶十三年七月,司马懿调兵,杨颖府,武威县,抗隋,占领河西,建大良国,建都古藏,建袁安乐,加入东突。唐武德二年,李贵被李渊灭。

唐朝改郡为道,省属关内路、龙游路、山南路,共辖二十二州。公元764年,河西、陇右包括甘肃被吐蕃占领。

公元849年,唐朝占领秦、元、安乐、魏、傅、何、魏等国。公元851年,张寒一超占领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和陇右,并加入唐朝,唐朝再次占领甘肃。北宋时西夏统治河西,有甘肃军师。

这是甘肃最早的名字。元朝时设立甘肃兴中术省,治黄河以西七路二州,治黄河以东陕西兴远路。

苏明王宓-甘肃省人民政府明朝时,该省改为设一个司。行省版图属于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杜兴,所辖土地大部分继承元朝。按照明朝的定制,守卫都设在边境和重点地区,所有的分支都设在边境城镇,每个省设一个司令。卫,军屯,是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疆卫,也管理民政。

清朝时设置右陕西省布政司,后改甘肃省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常工迁到兰州,现辖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部分地区。光绪十年脱离新疆。

1912年,该省被划分为宁夏、西宁、岚山、靖远、渭川、甘凉和安苏。辖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外蒙古西南部和宁夏。

1927年撤省,1929年又分为青海省和宁夏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在陕甘宁边区被分为陇东和关中。

1949年8月26日,甘肃省行政公署成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等11区73县。甘肃行署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现辖甘肃和内蒙古西部。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废除的宁夏省并入甘肃省。

195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1929年原宁夏行政区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的名字从元朝就有了。

1958年,划分为3个特区和19个县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62年特区增加到13个,分别是兰州、白银、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定西、临洮、武威、张掖、酒泉、临夏、甘南。

1965年,共有12个特区、81个县、32个区办事处、1,559个人民公社和88个分区办事处。1975年,全省有12个地、市、82个县。

1985年,全省共有14个行政公署,管辖86个县。至此,甘肃省行政区域已经形成。2004年,该省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和86个县。

3.客观评价甘肃的历史文化

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的军政文化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是西部长安两千多年来最大的军政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大都市的宣传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可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应该影响到它的历史文化宣传到这种程度。陇西的名字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

我认为,如果甘肃放弃陇西,就意味着放弃甘肃悠久人文历史的丰富资源,放弃强大的地域名称和历史名人,因为陇西是甘肃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天水、武威在历史上曾有过舞台辉煌,或与陇西并驾齐驱,但耐久性和整体重量都不如陇西。

以上所列的历史人文大多以“陇西”之名记载,这是历史上陇西县的所在地。陇西是中国历史文化上为数不多的模范地名,不仅在甘肃,在全国也是如此。它承载着民族古老的经典文化。

如果把中国浩瀚的文化史挪开,就无法避免随处可见的陇西,因为陇西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是秦文化和的发源地。一个地名,被国库书籍承载了三四千年,融合了典型的帝王和文化名人,具有丰富的历史分量和灿烂的文化光彩。目前在甘肃很难找到比陇西更能代表甘肃历史文学的另外两个词。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名,几千年来一直是历史塑造的焦点。历史从这里来,人们从这里知道,这个地名应该是连接甘肃历史文化的中心线,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改变的。甘肃的宣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轴心。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小规模场所,要遵循代表地域和历史记载的惯例,小部分名人和名人事件的纷争要服从大局。

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区域的代名词,不能只靠区域组织的暂时划分来忽略。对于陇西的宣传,其历史事件人物必须超出陇西县的范围,但历史上应该进入陇西县和常工府的地理范围,这是符合历史的。秦汉以前,陇西县包括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的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初期。需要注意的是,陇西是一个历史区域和历史概念,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是来自陇西历史文化区的“陇中”、“陇上”和甘肃的简称“龙”。

只有陇西机务段强大的电力机车,只有一根树干,51年来每天往返于兰州和天水之间,同时默默地告诉全国无数人,这片被遗忘的六百里热土,有着中国历史的光环,有着至今被掩盖的焦人的文化品位。陇西是一个相对历史文化的地域概念。比如李白在陇西被统一记载为成年人,李世民是陇西的始祖。如果把李白和划分为小块区域,改为秦安人或临洮人,那么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陇西院”和陇西县李祠堂的“陇西堂”就要改为“秦安院”和“临洮堂”

因此,央视国际频道海外栏目标题中的“陇西厅”不得不取消或更名。与此同时,居住在海外的李后裔不得不放弃通常的“陇西”名称,这是在开一个国际玩笑。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建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留下。直到公元1669年,一直是京都长安最大的军事文化中心。

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下的一、二级军权。陇西县初,辖兰州市、定西区、天水市、陇南区之和。后来因辖地大,从其分设天水郡:晋城郡、武都郡、安定郡。

清朝分陕甘诸侯,然后建立甘肃省。省会最初设在陇西,后于公元1669年迁至兰州,再将经济文化中心从陇西迁至兰州。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有无数历史文化名人被冠以陇西之名。“很难只统计唐朝近三百年入朝的陇西人才。可以说历史上全国直接或间接输送很多人才到国家的地方屈指可数,像陇西。古人云:‘天宝中国,地为出类拔萃之人’,这就使得龙山文化冠中国。”

跟随历史的“大区域”一词,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延续,有利于人们对重要历史人物认识的统一。陇西承载着甘肃的历史文化,有史料记载。

陇西位于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的陇西盆地,自然面积开阔。魏水通境,古今有鸟鼠名山。有一个商朝的伯夷不为两朝效力,还有一个舒淇不吃苏洲而自杀。

位于古城中心的是建于元代的威远楼,气势恢宏,使古城凸显其永恒的辉煌。陇西元朝是陕西常工的总指挥。

元朝实行军政管理,将军在渭源大厦,“督、平凉、临洮、庆阳、秦、龙、宁、定西、兰、镇远、桀、成、西和、惠、桓、晋、惠、德顺、。”古城承担着甘肃省会兰州的角色。可想而知,那一年陇西盛世。

4.客观评价甘肃的历史文化

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的军政文化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是西部长安两千多年来最大的军政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大都市的宣传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可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应该影响到它的历史文化宣传到这种程度。陇西的名字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

我认为,如果甘肃放弃陇西,就意味着放弃甘肃悠久人文历史的丰富资源,放弃强大的地域名称和历史名人,因为陇西是甘肃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天水、武威在历史上曾有过舞台辉煌,或与陇西并驾齐驱,但耐久性和整体重量都不如陇西。

以上所列的历史人文大多以“陇西”之名记载,这是历史上陇西县的所在地。陇西是中国历史文化上为数不多的模范地名,不仅在甘肃,在全国也是如此。它承载着民族古老的经典文化。

如果把中国浩瀚的文化史挪开,就无法避免随处可见的陇西,因为陇西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是秦文化和的发源地。一个地名,被国库书籍承载了三四千年,融合了典型的帝王和文化名人,具有丰富的历史分量和灿烂的文化光彩。目前在甘肃很难找到比陇西更能代表甘肃历史文学的另外两个词。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名,几千年来一直是历史塑造的焦点。历史从这里来,人们从这里知道,这个地名应该是连接甘肃历史文化的中心线,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改变的。甘肃的宣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轴心。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小规模场所,要遵循代表地域和历史记载的惯例,小部分名人和名人事件的纷争要服从大局。

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区域的代名词,不能只靠区域组织的暂时划分来忽略。对于陇西的宣传,其历史事件人物必须超出陇西县的范围,但历史上应该进入陇西县和常工府的地理范围,这是符合历史的。秦汉以前,陇西县包括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的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初期。需要注意的是,陇西是一个历史区域和历史概念,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是来自陇西历史文化区的“陇中”、“陇上”和甘肃的简称“龙”。

只有陇西机务段强大的电力机车,只有一根树干,51年来每天往返于兰州和天水之间,同时默默地告诉全国无数人,这片被遗忘的六百里热土,有着中国历史的光环,有着至今被掩盖的焦人的文化品位。陇西是一个相对历史文化的地域概念。比如李白在陇西被统一记载为成年人,李世民是陇西的始祖。如果把李白和划分为小块区域,改为秦安人或临洮人,那么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陇西院”和陇西县李祠堂的“陇西堂”就要改为“秦安院”和“临洮堂”

因此,央视国际频道海外栏目标题中的“陇西厅”不得不取消或更名。与此同时,居住在海外的李后裔不得不放弃通常的“陇西”名称,这是在开一个国际玩笑。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建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留下。直到公元1669年,一直是京都长安最大的军事文化中心。

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下的一、二级军权。陇西县初,辖兰州市、定西区、天水市、陇南区之和。后来因辖地大,从其分设天水郡:晋城郡、武都郡、安定郡。

清朝分陕甘诸侯,然后建立甘肃省。省会最初设在陇西,后于公元1669年迁至兰州,再将经济文化中心从陇西迁至兰州。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有无数历史文化名人被冠以陇西之名。“很难只统计唐朝近三百年入朝的陇西人才。可以说历史上全国直接或间接输送很多人才到国家的地方屈指可数,像陇西。古人云:‘天宝中国,地为出类拔萃之人’,这就使得龙山文化冠中国。”

跟随历史的“大区域”一词,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延续,有利于人们对重要历史人物认识的统一。陇西承载着甘肃的历史文化,有史料记载。

陇西位于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的陇西盆地,自然面积开阔。魏水通境,古今有鸟鼠名山。有一个商朝的伯夷不为两朝效力,还有一个舒淇不吃苏洲而自杀。

位于古城中心的是建于元代的威远楼,气势恢宏,使古城凸显其永恒的辉煌。陇西元朝是陕西常工的总指挥。

元朝实行军政管理,将军在渭源大厦,“督、平凉、临洮、庆阳、秦、龙、宁、定西、兰、镇远、桀、成、西和、惠、桓、晋、惠、德顺、。”古城承担着甘肃省会兰州的角色。可想而知,陇西。

5.甘肃的历史演变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隶属于雍、梁国,原名“雍、梁之地”。

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定居在省的东部,即今天的水域,开始了从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公元前688年秦时期,秦国在被征服的六安和地区建立了滦县和蓟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两个县。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到甘肃省东南部。前320~314年,秦国多次入侵夷曲平定西域诸戎。

秦昭王二十七年设立陇西县,九年后秦昭王三十五年设立北帝县。秦一统天下,三十六郡,甘肃仍属陇西郡、北地郡。

西汉第二年,在陇西县、北地县的基础上增设武威县、酒泉县,治甘肃西北部。丁原第三年,增设天水县、安定县、武都县。

丁原六年,武威县分为张掖县,酒泉县分为敦煌县。前六年,由天水、陇西、张掖等县建立晋城县。

自此,甘肃设十郡。东汉时,行政区划基本为州、县、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制度,增设了张掖县和张掖居延县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

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制度。大部分地方属于曹魏,南方部分地区属于蜀汉。

西晋时期,它属于凉州、周琴和永州。西晋末至十六国时期,在甘肃境内或跨境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梁倩、西秦、侯亮、南凉、北凉、西凉,各占今甘肃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甘肃是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这一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州县众多,政权更迭频繁,行政编制混乱。

北魏时,甘肃有8州35县91县;北周时有22州56郡104郡。隋统一中国,割据郡县。

全省16县76县。唐朝时郡改道,省界属关内路、龙游路、山南路,共辖22州。

“安史之乱”时期,河西走廊被吐蕃控制了890年。北宋时西夏统治河西,有甘肃军师。

这是甘肃最早的名字。元朝时设立甘肃兴中术省,治黄河以西七路二州,治黄河以东陕西兴远路。

到了明朝,改省设师。行省版图属于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杜兴,所辖土地大部分继承元朝。根据明朝的定制,守卫和驿站都设在边境和重点地区,所有的线路都设在边境城镇,每个省设一个司令。卫,军屯,是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疆卫,也管理民政。

清朝时设置右陕西省布政司,后改甘肃省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常工迁到兰州,现辖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部分地区。光绪十年脱离新疆。

1912年,该省被划分为宁夏、西宁、岚山、靖远、渭川、甘凉和安苏。辖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外蒙古西南部和宁夏。

1927年撤省,1929年又分为青海省和宁夏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在陕甘宁边区被分为陇东和关中。

1949年8月26日,甘肃省行政公署成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等11区73县。甘肃行署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现辖甘肃和内蒙古西部。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废除的宁夏省并入甘肃省。

195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1929年原宁夏行政区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的名字从元朝就有了。

1958年,划分为3个特区和19个县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62年特区增加到13个,分别是兰州、白银、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定西、临洮、武威、张掖、酒泉、临夏、甘南。

1965年,共有12个特区、81个县、32个区办事处、1,559个人民公社和88个分区办事处。1975年,全省有12个地、市、82个县。

1985年,全省共有14个行政公署,管辖86个县。至此,甘肃省行政区域已经形成。2004年,该省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和86个县。

6.古代甘肃是什么国家

甘肃不是古代建立的。

春秋时期甘肃部分土地归秦国管辖,汉武帝时期甘肃全境进入中原王朝管辖,汉武帝开边扩境,西域开边。先后建成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县。

从此,河西走廊成为连接中原王朝和西域的重要通道,延续了数百年。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形成了汉、藏、蒙、回文化交融,佛教与伊斯兰教共存的格局。

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扩展数据甘肃省会兰州,以赣州、苏州的第一个字命名。

由于西夏曾设立甘肃军师,甘肃省设立于元朝,简称甘;还有就是因为省内大部分在龙山以西,而龙游路在唐代就设置在这里,所以也简称龙。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东部是陕西,南部是四川和青海,西部是新疆,北部是宁夏和内蒙古,西北部是蒙古。它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到北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参考:百度百科-甘肃。

7.甘肃历史上有哪些封号

甘肃省,简称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以赣州、苏州命名,兰州为省会。

在秦武公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权力的迅速扩张,秦国开始在今天的甘肃东南部建立郡县。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今天甘肃省东南部已经建立了北帝县和陇西县。从西汉到先秦,甘肃都是中国的领土。元丰被封五年来,省内先后改为武都、陇西、晋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十县。隋朝到唐朝都是中国领土。后来是西夏领土。公元1227年,部分并入蒙古汗国版图。公元1241年,吐蕃等部全部并入蒙古汗国境内。之后改名为中国元朝。从元朝开始,又都是中国领土。甘肃兴中舒省建立于元代,辖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外蒙古西南部、新疆东南部和宁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中、前期相同。甘肃人,甘肃人,始于11世纪,取赣州、苏州的第一个字。因西夏境内分十二军督师,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还有就是因为省内大部分位于龙山以西,而龙游路在唐代就设置在这里,所以也简称甘或龙。

8.为什么要研究甘肃历史

据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华夏民族的创始人之一黄帝,都是甘肃人。在伏羲出生的甘肃省天水市,有中国最大的伏羲庙。每年都有盛大的伏羲公祭。

甘肃的名字始于西夏,以苏州、赣州的第一个字命名。大禹分天下九州时,甘肃属永州;春秋战国时期,甘肃黄河以东地区属于秦或西戎,河西走廊是乌孙、月氏、匈奴的游牧地。秦朝设陇西二郡,甘肃北地;西汉武帝时,霍去病破河西走廊匈奴,汉武帝“列河西四郡,按二关”。至此,甘肃全境被纳入中国版图;东汉时期,甘肃属于凉州;唐朝时甘肃属于陇右路;宋朝时甘肃隶属于西夏,统治者也统治甘肃。北宋在甘肃影响不大;元代置于甘肃,甘肃开始有身份认证。

只是当时甘肃省的范围和现在大不相同;明朝时甘肃归陕西管辖;清初采用明制。甘肃是陕西的右布政司,康熙改为甘肃的布政司,甘肃成为一个独立的省份。甘肃布政司建立后,权限从陇西转移到兰州,兰州成为甘肃省会。

古代中国时断时续,古代甘肃时断时续。每个朝代的管辖范围都不一样。甘肃面积最大的时候,宁夏、青海、内蒙古西部、新疆都属于甘肃。

无论历史多么动荡,时局如何变化,甘肃始终是中国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学习甘肃历史的收获

甘肃历史悠久,是古代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回到史前时期,甘肃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根据大量考古发掘,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曾有祖先活跃在甘肃,现在甘肃已发现1000多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西周时期,秦人先民定居甘肃天水,后发展到关中;秦统一全国后,设立陇西县,从西面的临洮到东北面的陕北建立秦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连年战乱。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经历了前凉、后凉、西凉等“五凉”政权。

隋唐时期是中西陆上贸易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也是甘肃历史上政治、军事、文化的全盛时期。政治家李渊、牛桑如、著名诗人李益、传奇作家李公所等都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时期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元朝统一帝国建立后,建立了省制。从元世祖到元朝的第十八年,甘肃省被建立为兴中术省,统治张掖,并接管了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因此,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

明清时期,中西陆路交通和贸易恢复,中原与边疆的交流日益繁荣。但是,随着国家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和几千年海上交通的发展,甘肃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发展已经无法与过去相比。

在编制上,清康熙六年将陕西右团师改为常工团师,次年又改为甘肃团师,将治所由常工迁至兰州,奠定了今天甘肃省的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收复台湾不久後 收复台湾不久後 郑成功爲何要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长孙下一篇:林则徐 林则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