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一个外国人让狄仁杰火遍全世界 一个外国人让狄仁杰火遍全世界 这些破案故事都是他写的

导语:一个外国人使迪·徐人杰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他写了所有这些破案的故事。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说到狄仁杰狄阁老,我们的第一印象肯定就是那个慈祥、胖墩墩而面带笑容的睿智老者,当然更不能忘记他的那句口头禅:元芳,你怎么看? 但您是否知道,和现在火爆大江南北的「 ”狄阁老”不同,早年的狄仁杰只不过是众多公案小说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人物,关于他断案故事普普通通,以狄阁老为主角的

一个外国人使迪·徐人杰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他写了所有这些破案的故事。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说到狄仁杰狄阁老,我们的第一印象肯定就是那个慈祥、胖墩墩而面带笑容的睿智老者,当然更不能忘记他的那句口头禅:元芳,你怎么看? 但您是否知道,和现在火爆大江南北的「 ”狄阁老”不同,早年的狄仁杰只不过是众多公案小说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人物,关于他断案故事普普通通,以狄阁老为主角的小说问世后也一直籍籍无名。而狄仁杰之所以能够咸鱼翻身,发展到现在进军影视圈,成为中国「 ”神探”IP,一个荷兰人功不可没。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荷兰人让狄仁杰火遍了全世界! 您可能会奇怪,狄仁杰这个人物形象和荷兰人有什么关系?您听我慢慢给您解释。 咱们中国有一种独特的小说:公案小说,这类小说一般以判案断案为主,并且往往结合了恩怨情仇、武林侠义等类型,所以在明清时期很受欢迎。公案小说中最出名的一本就是《三侠五义》,里面的剧情咱们大致也知道,开封府尹包拯是如何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其中「 ”五鼠闹东京”、「 ”御猫展昭”等人物剧情咱们更是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而包公的火爆也引发了公案小说的井喷式创作,只要是历代有名的大臣,名声好,在百姓们心中有崇高威望,都拿来当这类小说的主角,于是就出现了《施公案》、《刘公案》、《海公案》、《于公案》、《彭公案》、《李公案》等等,什么海瑞、施世伦、于成龙甚至包括刘罗锅都成了断案的高手,他们神机妙算,明察秋毫,甭管是多有难度的案情都能查个水落石出。 这里也就包括了咱们今天要讲的大唐名相狄仁杰。狄仁杰,武则天的股肱之臣,历史上他以举荐人才,整肃纲纪闻名,后来更是劝武则天还政李唐受到人们赞扬。与咱们现在认为的「 ”神探”、「 ”神断”形象距离甚远,那作家们为什么把狄仁杰也拉过来当主角使,他有断案经历么? 还真有,狄仁杰早年当过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后来又在中央担任大理寺丞,算是审理案件方面的老手了。而且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狄仁杰大发神威,「 ”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狄阁老一年之内把历年积压的案件全部审理了一遍,涉案的一万千多人竟然全部服从判决,没有一个有异议,如此能力可见狄仁杰的确是个「 ”神断”。 但狄阁老具体办过什么大案要案?史书上一概没记载,于是作家们就想了个方法:编! 其实绝大多数的公案小说都是编的,不过是披着古人的一张皮,用了这个IP而已。 作家们以狄仁杰为主角写的小说就是《狄公案》,也叫《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本小说一共六十四回,前三十回讲狄仁杰平断冤狱,明察秋毫,连破三桩奇案,后三十四回讲狄仁杰回到朝中整顿朝纲,剪除武氏匡扶大唐的故事。 那么这本书好看么,受欢迎么?答:不好看,更不受欢迎,为啥?因为这本书于光绪十六年出版,前三十回还好,涉及到判案啦等故事容易吸引观众,但后几十回却夹杂了浓厚的政治氛围,可读性不高。小说里还一再吐槽武则天荒淫误国,盗取大唐国祚,还说这江山败坏于妇人女子之手......咱们结合一下内容再看看时间,明显借着骂武则天来喷慈禧嘛!所以这本书迅速被定义为「 ”反书”,不得印刷传播,就连作者都不敢署名,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狄公案》的作者到底是谁。 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狄仁杰这个历史形象就该继续沉沦下去无人知晓,只在历史书中简短的提上一笔。那么狄仁杰是如何咸鱼翻身成为神探代名词呢?这就不得不归功于荷兰人高罗佩。 高罗佩,荷兰着名汉学家,职业外交官。他曾在在抗战期间担任过荷兰驻中国的外交大使。此人不但精通中、英、日等十几国文字,还是个超级中国迷,他自幼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痴迷不已,经过长期的拜师学习和刻苦钻研后,高罗佩在书法、篆刻、古董、弹琴、绘画、诗歌等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能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更精通古董鉴赏,在重庆期间高大使大放异彩,让重庆文化人都大吃一惊。他还效仿中国人给自己取了个字叫忘笑,号芝台,给自己的住所取了个名字叫犹忘斋、吟月庵。在重庆当大使期间,他还和文化界名流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鸿都交往甚深,大家经常在一起听琴喝酒,讨论文艺。 高罗佩与中国的缘分还远不止于此,在重庆期间他还娶了同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淑女水世芳,水夫人出身书香门第,愿意嫁给这样一个外国人,说明两人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她是这样形容丈夫的:「 ”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字。他最爱吃元盅腊肠,喜欢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 也亏得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才让高罗佩在众多公案小说中发现了狄仁杰潜在的文学价值。 在偶然间高罗佩读了《狄公案》这本小说,并且对此大感兴趣,与其他公案小说在开头就交代犯罪动机和罪犯身份不同,《狄公案》很接近现在的侦探小说和电视剧,直到最后才揭晓罪犯的身份。狄仁杰在破案过程中也并没有其他公案小说那样,借助神鬼妖怪来获得线索,完全是靠着细致的侦查,和对犯罪现场的缜密分析来侦破案。 除了剧情引人入胜之外,在对比中国公案和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后,高佩罗深深感慨古代中国的法官在逻辑推理、犯罪心理学方面的造诣,比起所谓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西方文化冲击,当时中国读者反而喜欢读西方的侦探小说,而这些小说文笔疏漏,逻辑禁不起推敲,翻译过来后文笔更是低劣,但由于是外国人写的,所以很受中国人的推崇和欢迎。这让高罗佩愤愤不平,中国就有这么好的人物,这么优秀的故事,为什么还要看外国人的这些玩意! 于是高罗佩将《狄公案》前三十回翻译成英文,取名为《狄公案:三起狄公解决的杀人事件》,为了保证故事的有趣性,高罗佩将后三十二回政治色彩浓郁的章节全部砍去,只留下破案的前三十回,发行后大受欢迎,西方读者们阅读后还觉得不过瘾,连连催促高罗佩:接着更新啊! 高佩罗没料到狄仁杰的故事这么受欢迎,大受鼓舞之下他决定亲自操刀,写一部原创狄仁杰探案的小说来满足中西方读者。于是这一创作可就停不下来了,在十几年的时间内,高罗佩完成了包括《铜钟案》、《迷宫案》、《黄金案》、《湖滨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在内的多部小说,狄仁杰系列包括15个长篇,8个短篇,多达130万字,汇总后就是后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唐狄公案》— 而高罗佩对古代中国司法、文化、艺术和风俗方面的渊博知识在《大唐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狄仁杰不停的侦破疑难大案的同时,高罗佩也对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情,民俗风貌等详细而生动的描绘出来,让读者们如痴如醉。他将古代东方的人物、公案小说描述手法和西方的心理学、侦探学等知识结合起来,大故事里套小故事,这种独特的、融合东西方文学的文学技巧让观众们看的入迷不已,可以说,狄仁杰和高罗佩真是完美的互相成就,没有狄仁杰和最初的这本《狄公案》,高罗佩也未必会想得到要写小说。而没有高罗佩扎实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西方文学知识,大唐狄公案也不可能在国外如此受追捧。 高罗佩的小说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等等多国文字文字,狄仁杰也成了西方人眼中的「 ”福尔摩斯”,关于他的电影和连环画更在西方世界风靡一时。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在西方国家广受追捧,狄仁杰在自己的家乡中国,却仍处于被遗忘的尴尬境地。 直到1979年,还是研究生的赵毅衡先生无意间在图书馆读到了英文版的《狄公案》,全书是英文,封面和插画却是中国人,这让赵毅衡先生好奇不已。翻开后才发现是一本侦探小说,很快赵先生就被这本小说里的故事吸引住了,阅读下来简直爱不释手,于是1981年赵毅衡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狄仁杰的书评,向国人推荐这些故事。 一篇书评还不够,赵先生还联系了陈来元先生和胡明先生来将《狄公案》翻译成中文,这两位先生与众不同,并没有使用现代小说的口语方式,反而借鉴《三国》、《水浒》等话本小说,采用半文言半口语的方式去翻译狄公案,让这本小说更有不同韵味。这两位一个学外文,一个研究古典文学,也是天作之合,有趣的是陈来元先生和高佩罗一样是个外交官,可真是几十年后的轮回啊!于是狄仁杰和他的相关故事开始在国内大热,陆续也有相关的影视作品问世,直到《神探狄仁杰》彻底把阁老捧上了神探的神坛。 这样看来狄阁老的走红真是相当有趣,长眠数千年的他可能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是因为一个外国人的小说而祖国受追捧,自己更是从一国宰辅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福尔摩斯式的「 ”神探”。 作者:胡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没有关系 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没有关系 甚至灭三大文明都是假的下一篇:基辛格访华期间何事引毛泽东一笑:有个人会告诉我 基辛格访华期间何事引毛泽东一笑:有个人会告诉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