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旅顺大屠杀 惨绝人寰:日军旅顺大屠城后仅留了36人抬尸体

导语:其中一名妇女抱着一名儿童浮出水面,岸上的日本士兵用刺刀刺伤了这名儿童。孩子被刺刀刺伤了,他把枪举得高高的,摇晃着当作玩物...日本士兵按照杀人的方法把那个女人切成了几块。" 这是英国证人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记录的一段话,真实地描述了1894-189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旅顺残暴杀害中国人的令人发指的一幕。 在这

其中一名妇女抱着一名儿童浮出水面,岸上的日本士兵用刺刀刺伤了这名儿童。孩子被刺刀刺伤了,他把枪举得高高的,摇晃着当作玩物...日本士兵按照杀人的方法把那个女人切成了几块。"

这是英国证人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记录的一段话,真实地描述了1894-189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旅顺残暴杀害中国人的令人发指的一幕。

在这场疯狂的大屠杀中,据说整个城市只剩下36人。日本人留下这些人是因为他们需要处理尸体,并在他们的头上放一块白布,上面用日语写着“这个人不会被杀”。36人抬尸队整整工作了一个月,把尸体收集在一起,烧尸持续了10多天。参与抬尸的包少武回忆多年后:“我们来收尸的时候,看到有些人坐在椅子上,被人刺死。更糟糕的是,母亲身边还有一家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喂奶的时候就被打死了。”

这场屠杀让战时倾向于日本的西方媒体不禁感叹“日本是蒙古文明中有着野蛮筋骨的怪物...现在,它摘下了文明的面具,揭示了野蛮的本体”。但战后,日本官员和学术界仍坚持日军只杀2000人;或者找借口大屠杀,说是为了报复清军杀害战俘。

那么,被日军屠杀的人数是2000还是2万?

日本大屠杀后只剩下36人的“抬尸队”了吗?

大屠杀究竟只是为了报复清军的“虐杀”事件,还是有计划的进行?

让我们通过史料回顾历史,再现当年的历史真相...

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军第二军于10月24日在花园口登陆,随后占领了七子窝、锦州、大连湾。11月17日,日军从锦州入侵旅顺。清政府苦心经营旅顺口16年,耗资最大。李鸿章以为可以坚持三年,结果只过了一天,就彻底倒了。

日军占领旅顺口后,进行了可怕的血腥屠杀,却声称旅顺大屠杀是为了“报复”清军的“侮辱”。有日本学者认为,旅顺大屠杀前清军对日军的野蛮屠杀是“旅顺被杀的导火索”。根据日本和国外的一些文件,“上尉钟万等11人死亡。当时清兵羞辱日军尸体,割鼻剜眼,剖腹,引起全军大怒。为虐复仇导致旅顺惨案。”

日军进攻旅顺的主力是第一师,其师长中将·山·袁志是大屠杀的制造者。

据说他看到被清军杀死的士兵尸体时,大喊:“从今以后,如果再遇到清兵,应该没人能活下来!”他的情绪对所有士兵都极具煽动性。

日军进攻城市后,开始大屠杀,不仅没有留下士兵,甚至连平民都没有。

美国记者克里曼在1894年11月24日的《世界报》上报道说,他看到当地人“跪在士兵面前”...一只手将刺刀插入地下,另一只手用剑砍下他们的头”。

1894年12月1日《泰晤士报》报道,日军“杀害俘虏或平民,尤其是妇女,这不仅是欧美报纸记者亲眼所见,各国自卫队军官甚至英国海军中将也亲眼目睹。”

大屠杀被西方媒体传播后,全世界都震惊了。英国《标准报》跟进报道称,“当人们得知事件细节后,对远东的暴行都感到震惊、痛心、愤怒”。西方国家谴责了日军。

时任伊藤博文内阁外长的陆奥宗光向各国外交使节发出了1894年12月20日的《陆奥声明》,该声明被列入日本945号外交文件附件A,其中旅顺事件被指“误传”,严重“损害我军名誉”;指责清军利用日军不杀平民,伪装成平民袭击日军,可能误伤了部分平民。

事实是否如日本防卫中所述?

日本间谍项健一在1932年出版的《参军日记》中写道:二军第一师团长在遇到第三联队肆意屠杀平民时,不但没有阻止,还指示部下“不要轻易放出来”。这充分证明他对下属杀害平民采取了默许和支持的态度。

1994年,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万中墓地”的清理工作,其详细情况记录在《旅顺万中墓地迁移清理报告》中。发现遗骸中有成人、少年和儿童。有些头骨只有1毫米厚,显然属于儿童,这一事实完全可以反驳日本的辩护。毕竟清军不可能把自己伪装成小孩子。

在日本,日本政府成功地掩盖了大屠杀的真相,大本营向约130名随军采访的日本记者发布了极其严厉的“随军纪律”,并全程监控。一旦发现不合作的记者,立即给予重罚。在全世界谴责日本旅顺大屠杀的同时,日本举行了庆祝攻占旅顺的全国游行。大家走上街头,高呼万岁庆祝胜利。东京股市也出现反弹,大涨。从旅顺掠夺的大量“战利品”被运回中国,陈列在东京的靖国神社。去看展览的人络绎不绝。“奖杯”这个名字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商家都推出了以“奖杯”命名的新产品,卖得很好。

旅顺大屠杀中清军和人民的人数很难准确统计。

较早记录的遇难人数是1896年太仓顾元勋主持“万中墓志”立碑时,碑文上记“光绪吴佳十月,倭国失盟,旅顺不守,1800余名官兵男女被流民杀害,忠骨火化骨灰葬于此”。

1948年,为纪念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同胞,重建了“万中公墓”,碑文“重建万中公墓”上写着“我的同胞中有两万多人牺牲”。

这两个数据有双重差异。

根据孙宝田的《旅大文献集存》经实地考察可知,抬尸队记载“实际有骨灰18300余枚,装在三口柳棺中,成簇葬于白宇山东麓”。此外,还有1000多具尸体被家属带走,分开埋葬,所以受害者总数应该超过19000人。

结合这个数据,推断死亡人数2万更准确。那么,旅顺惨案后就只剩下36个人了吗?

这个城市只剩下36人,最早是英国国际公法学者胡兰德提供的。

但当时参与抬尸的鲍绍武在1988年出版的《旅顺大屠杀故事》中提供证词,称日本人“逮捕890人抬尸”,是因为害怕尸体腐烂引发传染病。另一份文件也支持前者的说法。光绪20年12月13日《光绪朝日交涉史料》中“北洋大臣的一个电话”中说“逃到山东的有100多人”。

所以旅顺大屠杀后全市只剩下36人,需要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无论如何,旅顺日军的可怕屠杀是铁证如山。

与南京大屠杀相比,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鲜为人知,只是近代日本侵华暴行的冰山一角。不应忘记历史教训,不应篡改客观历史事实。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学习历史”,日本也要深刻反思历史,才能保持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不要忘记过去,做未来的老师”

警钟长鸣!

数据附录:

袁志山:日本中将。从小崇尚武术,暴力。他之所以被称为“独眼巨人”,是因为他年轻时双目失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他任第一师团长,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同年11月,先后攻占锦州城、大连湾、旅顺。士兵们杀了又杀了四天,杀害了旅顺市近2万无辜平民,在旅顺口制造了一场可怕的大屠杀。之后,他命令乃木希典率军北上,攻占普兰店和福州。1895年1月攻克盖平,2月制定辽河平原清剿行动计划;大军进大石桥,三月攻下营口、田庄。1897年因病去世。

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家。又名卢奥阳帮,正二,一等,伯爵。1868年,获得岩仓的赏识,进入日本政界;后来,他在伊藤博文的内阁中担任外交部长。他以剃刀部长的绰号,于1888年担任日本驻美国公使,并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利用朝鲜东校党起义,运用“狡猾”的外交手段,发动了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被称为“陆奥”名下的“陆奥外交”。

万中墓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23号,白宇山东麓,属于清代墓地建筑。1896年11月,清政府任命直隶候补道士顾元勋接任主持建立甲午战争死难者墓的旅顺,并在石碑上刻下《万中墓志》一书。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为了纪念1894年中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杀害的近两万名中国同胞而建造的。博物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沦陷”、“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和“旅顺万中墓园”。整个展览真实地反映了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旅顺的犯罪行为,时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忘记国耻。

Http://weibo.com/p/1001603862091286072800,微博的原地址来自烹饪酒的历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抗日殉国将领排名 盘点湘军抗战将领:牺牲在抗战中的就有38人下一篇:旅顺惨案 惨绝人寰:日军旅顺大屠城后仅留了36人抬尸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