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美英二战巨型航空炸弹 有的还用在了朝鲜战争中

导语:美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巨型航空炸弹,其中一些曾在朝鲜战争中使用过,由边肖为所有人收集并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打击地下堡垒的「 ”超级空中堡垒” 二战期间能运载巨型炸弹的飞机并不多,适合改装的也很少,因此英、美两国也只改装了「 ”兰开

美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巨型航空炸弹,其中一些曾在朝鲜战争中使用过,由边肖为所有人收集并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打击地下堡垒的「 ”超级空中堡垒” 二战期间能运载巨型炸弹的飞机并不多,适合改装的也很少,因此英、美两国也只改装了「 ”兰开斯特”和B-29「 ”超级空中堡垒”两种飞机。 美军委托贝尔公司对编号为42-63557的B-29轰炸机进行了改装。第一阶段在怀特曼基地试验了携带炸弹后的飞机飞行性能,第二阶段试验了装载、运输和投放武器的机械机构功能,两个阶段各用了两个星期。由于陆军航空队要求B-29既能携带「 ”橱柜”又能携带「 ”巨响”,因此1945年夏天在波音公司又进行了第三阶段试验,看一架飞机是否能携带两枚「 ”橱柜”或两枚「 ”巨响”。 标有波音字样的B-29轰炸机以半外置方式携带「 ”巨响”炸弹 对B-29的改装包括切割并加固前后炸弹舱门。因为炸弹尺寸太大,因此只有一半能装入弹舱,另一半要露在机身外。以前炸弹舱安装的氧气瓶、输气管等设备都改到了其它地方。试验中发现,由于炸弹太大,在装载过程中需要更大马力的起重机,以减少装载时间和所需人员数量。而且由于炸弹部分在弹舱外,弹舱门必须处在开启状态,使飞机的飞行性能严重下降。特别是炸弹投放后,无法闭合的炸弹舱门产生的阻力更大,这使它无法与未改装的B-29协调执行任务。装有炸弹时的阻力使飞机高空单位油料消耗的航程减少4%,而投弹后的则减少10.5%。 以后又对B-29进行了装载「 ”巨响”的改装。这次改装采用外挂方式,外挂点选在两侧机翼的发动机和机身之间。在佛罗里达英格林空军基地试验后,要求照此改装50架B-29。如果原子弹轰炸后战争还没有结束,可能在9月的头一个星期就能看到一次携带两枚「 ”巨响”的B-29轰炸日本了。战后公开的照片从来没有显示同时有3架以上的改装型B-29编队飞行,这可能就是总的改装数量。 对「 ”兰开斯特”的改装包括拆掉机头和机背上的炮塔及外罩,拆除炸弹舱门,将平板舱顶壁改装成倒V形,以适合「 ”巨响”的外形。 此外,由于美国考虑可能在欧洲作战,而在英国又没有基地,于是在1941年4月就启动了一项洲际轰炸机计划,主要是设计能携载4 536千克炸弹飞行16 093千米的飞机。当时制定了两个方案,分别是诺斯罗普的XB-35「 ”飞翼”和XB-36「 ”和平卫士”。但直到战争结束,飞机原型设计也没有完成。 战后发展 二战结束后,美英不但未停止巨型炸弹的发展,反而加大了开发力度,专门启动了「 ”鲁比”和「 ”哈肯”两项计划,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巨型钻地炸弹的研究。美国还独立设计了更大的T-12炸弹,这使巨型炸弹的类型迅速增加。 美国的T-12炸弹 美英军方一直对战争期间打击法戈U型潜艇掩体的失败耿耿于怀。1945年3月27日,皇家空军向法戈的生产设施投了13枚「 ”巨响”和4枚「 ”橱柜”,但只有2枚「 ”巨响”钻入混凝土建筑,且并未造成严重破坏。 法戈生产场是由厂房、仓库和组装船坞构成的巨大生产综合设施,其中船坞长1 189米,宽110米。超强加固的混凝土棚顶是试验新型炸弹的最佳目标。 原来浇注的水泥顶大约有3.7米厚,后来又用水泥将厚度增加到大约4.9米,而且车间的大部分棚顶还密密麻麻地砌了许多倒「 ”U”形水泥柱。这些水泥柱大约宽0.9米,高1.7米左右,主要是为了使炸弹偏转或在棚顶一定高度上引爆炸弹,削弱爆炸效果。在棚顶下还覆了一层波纹金属垫,能防止炸裂的混凝土飞落。因为造成坍塌的危害比直接钻入还要大,因此德国人在许多建筑内侧还设置了一个钢质护垫,既能起到加固作用,又能拦阻从天棚崩塌下来的水泥块。从战后照片看,当时使用的混凝土质量一般,因为在「 ”巨响”炸弹钻入的地方,很少有混凝土附着在扭曲的加固钢筋上。 为了避免影响周围民用设施,美英一直没有在法戈进行实弹试验。 但为了将来打击像法戈这样的目标,美英在1946年春联合启动了名为「 ”鲁比工程”的试验计划,以判断「 ”地震”炸弹在战争期间失败的原因,并利用占领的德国堡垒在理想条件下试验新的钻地炸弹。在「 ”鲁比工程”之前,美国陆军弹药部曾花费38万美元开发能钻透9.8米厚加固混凝土的弹药。当时美国把深钻地航空炸弹作为反攻战役中仅次于原子弹的重要武器看待。 1946年3月,3架B-29「 ”超级空中堡垒”经过了专门改装,一同改装的还有第15轰炸机中队的10架「 ”兰开斯特”MK1飞机。这些飞机都进行了特殊目标的轰炸训练。「 ”鲁比工程”试验使用的是陆军弹药部的10吨重「 ”亚马逊”钻地炸弹。此外,7架B-17G「 ”空中堡垒”也参加了试验,该机能外挂2041千克的「 ”迪斯尼”火箭助推型炸弹。 试验期间糟糕的天气使轰炸高度只能在6 096米以下。在试验结论中,美国装备部门认为,「 ”鲁比工程”中试验的所有炸弹都不适用于打击重型加固的混凝土建筑。值得注意的是,「 ”鲁比工程”中只考虑了炸弹直接命中目标,而不是像英国工程师巴尼斯·沃利斯最初设计的「 ”地震”炸弹那样,是「 ”就近”爆炸震动破坏建筑基础。 「 ”鲁比工程”失败后,美英又在1947年4月1日启动了「 ”哈肯工程”,在「 ”鲁比工程”和其它设计的基础上开始试验更有效的新武器。 从1947年4月1日开始试验了两种新型钻地炸弹,投放了35枚,每枚重约11 340千克,代号为「 ”亚马逊”2和「 ”珊桑”,试验持续了大约4到6个月。「 ”亚马逊”2和「 ”珊桑”在美国本土的投放试验非常成功。 左侧较大的是「 ”巨响”,右侧稍小的是「 ”珊桑” 「 ”珊桑”的开发工作大致始于1946年,总长与「 ”巨响”大致相当,弹壳长约5.07米,直径0.81米,尾翼由16个螺栓固定在弹体上。与「 ”巨响”不同的是,其头部没有穿甲弹芯,只是一个坚固的弹片。1954年该计划被取消,因为当时数兆吨当量的氢弹才与此类常规钻地炸弹的重量相当,这使此类炸弹落伍了。 根据「 ”橱柜”和「 ”巨响”的设计,美国自己还设计了更大的T-12通用炸弹,设计时的重量为19 051千克,实际制造重量却达到19 777千克,其中41%为高爆炸药。炸弹长5.08米,直径1.37米,由6块轧钢部件焊接而成,装上尾翼后的总长度为8.18米。美国陆军根据「 ”橱柜”的战时使用经验对其进行了较大改进。到战争结束时,T-12已经部署。 通过T-12计划发展起来5万磅炸弹升举器 这种炸弹的长度使其不可能完全装进载机,因此炸弹露在飞机外面的部分会产生巨大的阻力和投掷弹道问题,但较长的尾翼使炸弹在投放后飞行更稳定,打击目标也就更精确。英国最初设计的尾翼都为铝制,而美国基本都使用钢制部件。尾翼组件由24个螺栓固定在炸弹上。美国空军曾有人建议该炸弹采用环状弹翼,但这一建议被否决,因为这样的设计过于复杂,弹翼有可能无法张开或迟缓,从而造成投掷距离和精度的偏差。这种「 ”地震”炸弹准确打击目标点才能达到最大地震效果。为了减少设计时间,最初的设计采用了英国的引信和启爆器,但英国引信没有在飞机起飞后再启动的功能,美国人在以后的改进中首先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左到右:5 443千克「 ”橱柜”、10吨「 ”巨响”、19051千克T-12、11340千克「 ”珊桑” 为了携带这种武器,波音公司在1945年夏对一架B-29进行了改装。这次改装对机身中部进行了改动,对前后炸弹舱门进行了部分切割,使其适应炸弹外部轮廓,还安装了能记录投放过程的照相机。1948年3月5日,美国在7 620米高空投放了6枚无装药的该型炸弹。 美国空军一得到B-36轰炸机,马上让其参加了试验。B-36在1946年完成首飞,其巨大的弹舱很容易携带2枚T-12,或1枚T-12和2枚「 ”橱柜”或「 ”巨响”。1949年1月29日,一架B-36飞行4 667千米,在10 668米和12 192米高空投掷了两枚T-12。美国陆军弹药部下达了100枚的生产命令,但到计划取消时只生产了57枚。 1954年8月11日,试验无疾而终,因为数兆吨的第一代热核武器在1954年夏进行了试验,比T-12小得多的钻地核武器的出现使大型常规炸弹落伍了。核武器要求运载飞机和装载工具都具有能转运22 680千克炸弹的能力,这实际上已在T-12计划中实现了,因此可以说巨型炸弹计划为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人造血 人造血液能否代替人血 人造血液的原材料是什么下一篇:印刷线路板 柔性电子印刷术和印刷电路板的区别 两者很多地方都不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