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堑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堑壕为什么这么难打

导语: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壕这么难打?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众所周知,堑壕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西方战场。盟军和盟军在从南部法瑞边境到北部英吉利海峡的漫长战线上战斗了四年。从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壕这么难打?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众所周知,堑壕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西方战场。盟军和盟军在从南部法瑞边境到北部英吉利海峡的漫长战线上战斗了四年。从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到1918年,大部分战线都没有太大变化。在很多战斗中,付出巨大伤亡后,进攻方只能让对方的防线稍稍后退几公里。这种情况叫做壕沟僵局。马恩河战役后,西线四年基本不变。1914年至1917年常规战役的发展过程是,进攻方先将炮火压制数天,然后让步兵爬出堑壕向敌人堑壕发起进攻。当穿越双方阵地之间长达1-2公里的无人区时,步兵需要面对猛烈的机枪火力和远程火炮轰击。能保护士兵的只有头上的头盔和身上做的军装。士兵们一爬出战壕,就要面临钢铁的洗礼。当英勇的士兵突破死亡地带空并深入200米内的敌人战壕时,他们将面临躲在工事后面等待工作的敌人步兵的射击。即使勇敢的士兵能继续突破敌人的第一条战壕,也无济于事,后面还会有第二、第三道防线。此时进攻方往往伤亡巨大,无力进攻。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伤亡数以万计的战斗往往以己方战线推进1-2公里而告终,有时可能因为伤亡巨大而被防守方击退。堑壕体系突破堑壕的初步努力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盟军和协约国想了很多办法。德国人制造毒气,英国人制造车载机枪,法国人计划用自动步枪火力装备全军压制战壕,但都收效甚微。德国军队在1915年的伊普雷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武器。德军利用顺风向英军阵地施放了180吨氯气,戴着防毒面具的德军步兵正在跟随毒烟的袭击。当时英国士兵没有配备防毒面具,无法抵挡铺天盖地的毒烟。他们要么逃离阵地,要么窒息倒地。德国人可以说,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英国军队的第一线阵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释放毒气,但盟军立即向士兵分发防毒面具和如何处理毒气的手册。德国新型化学武器带来的恐慌效应也影响了战场,回到了之前的战壕僵局。而且,盟军的化学武器很快就出现在战场上。在随后的战争中,双方频繁使用化学武器,却再也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原因是当时化学武器的效果还是低效的,基本的防毒面具可以抵消大部分毒气攻击,而且很容易受天气影响。雨水方向的改变会极大地影响化学武器的效果。欧洲大国发放防毒面具太简单了。英国人把辎重僵局归结于步兵的进攻速度和火力不足,所以兼具火力和机动性的摩托化机枪分队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摩托化机枪分队装备了维克斯机枪,但英军忽略了两个致命问题,越野和防护。摩托车在高速公路上确实像苍蝇一样疾驰,但是在堑壕战的情况下,没有那么好的路况让摩托车疾驰。摩托车必须穿过有铁丝网环形山和壕沟的无人地带。摩托车的机动性在这个复杂的战区根本无法展现,比步兵快不了多少。而且摩托车是用铁包裹着肉做的,即使加上一些防护装甲,它在战场上的低生存能力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英军委托的摩托化机枪分队只能在几次不利的开局后消失,但运动战的概念给了英军新的启发。摩托车穿越无人区就像“月球”一样,像自动步枪一样边行进边射击,法国人解决战壕僵局的最初想法是加强步兵火力。法军认为单支步枪不足以压制防守方的机枪。如果所有的士兵都装备了自动武器,那么进攻的士兵就可以依靠自己的火力压制住战壕的机枪火力。这种想法被称为“行进间射击”战术。法国的Sausa和美国的BAR就是这种战术的产物。“边行进边射击”,就像英国的摩托化机枪部队一样,是一种漂亮的战术。发射全威力步枪的自动步枪比较重,只有身体强壮的士兵才能边走边射击。整个军队的装备还是有点异想天开。而且即使你发现了很多“兰博”,你也可以边旅行边射击,实际上你无法压制战壕里的防御机枪火力。单兵自动步枪的射程火力与战壕里的重机枪相比还相差甚远,步兵面对炮火同样不堪一击。这种战术最终以失败告终,少侠和BAR最终以团队轻机枪的形式分配兵力。德国风暴突击队德国人于1915年5月建立了第一个突击营,成员从步兵、工兵和山地步兵中挑选。特种兵被训练快速突破战壕。他们携带工程装备、短卡宾枪、轻机枪、喷火器和大量手榴弹深入盟军防线,通过手榴弹和近距离火力摧毁机枪据点和指挥部,从而为后续步兵主力打开通道。暴风突击队总是携带大量手榴弹。暴风突击队的战术与当时传统的步兵战术有很大不同。当时欧洲陆军的核心思想是“炮兵破坏,步兵占领”。“每次大规模进攻前,都会进行数天甚至数周的炮击,以破坏防御阵地和防御工事,但这相当于变相通知对方“我们要进攻,做好准备”。炮击后,步兵发起了一线的推搡攻势。风暴突击队的突击战术是使用短而精确的短时间炮击。突击队尽可能深入敌后,通过手榴弹和自动武器进行短时间的点对点精确打击。打开通道后,突击队继续纵深进攻,而后续步兵则发展到突破两翼扩大突破。风暴突击队还配备了MG08-15中型机枪和MP18冲锋枪,都是自动武器。德军突击队战术的巅峰是1918年春季攻势“皇帝战役”。在炮兵和空军的支援下,德国突击队粉碎了英国第五集团军的防线。在半个月的战斗中,德军推进了近100公里,杀死并俘虏了盟军21万士兵。这是过去的四年。但由于德国缺乏骑兵和汽车,无法迅速扩大战果,盟军关闭了防线的缺口。1915年,在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支持下,同盟国的坦克开始批量生产。英国人民对这艘“陆地战舰”充满信心,认为这是穿越战壕、摧毁战壕地带铁丝网和机枪的最佳选择。马克-1坦克首次投入实战是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投入战斗的坦克有六十辆,有些战线代替了突破,但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因为当时的坦克太慢,故障率太高。由于失败而损失的坦克比被德国人摧毁的还要多。然而,英国人并没有放弃使用坦克。1917年坎伯兰战役中,英军集中378辆坦克进攻德军防线。为了追求突然袭击,英国人甚至没有发动压制炮击。英国步兵和坦克相互配合,在第二天内突破了德军的两道防线。英国人甚至出动了存放了三年的骑兵部队来扩大战果,而德国人则出动了安装在卡车上的飞机和野战炮来迎击英国坦克。康布雷战役可以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步兵炮兵坦克协同空出航的战斗案例。然而,和前几次战役一样,德军再次关闭战线,英军在坎伯兰战役中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布坦坦合作后,坦克成为盟军进攻的矛头。到1918年7月,盟军在西线拥有各种类型的坦克1500多辆,历次进攻都以数百辆坦克为进攻龙头,而前线德军坦克数量从未超过100辆。盟军的一些坦克速度很慢,在一战中有很多缺点,但它们的装甲和越野能力使它们成为唯一可以正面攻击战壕的武器。当时反坦克武器中唯一可靠的武器就是直射野战炮。德军要想抵抗盟军的大规模坦克突击,就应该将大量野战炮排成一条线,对着坦克射击,这样会大大降低纵深的反炮兵能力,使已经占据优势的盟军的炮火更加肆意地蹂躏德军的纵深。因此,战争结束时,盟军的坦克可以多次突破德军防线,但德军只能在放弃一线反坦克能力或放弃深弯火力之间左右为难。结语突击队和坦克的出现,让西线战争不再是以前炮兵轰炸步兵的单调局面,但也没能彻底解决堑壕僵局。西线直到最后都没能打起大规模的歼灭战,进攻方突破2-3道防线后往往无法进攻,只能坐视防守方重整旗鼓。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突破防线后缺乏有效扩大战果的能力。当时坦克突破防线后追敌太慢。骑兵速度很快,但过于脆弱,没有足够的汽车来运送步兵快速深入攻击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闪电战彻底解决了战壕僵局。二战初期的德国装甲集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纳粹德国全盛版图 图解1871至1945:德意志领土变迁史下一篇:中国五大战区划分省份 我国现在有5大战区 建国时是几个 中间经历了哪些变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