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争端的来龙去脉

导语: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主权争端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国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印度在行政上由英属印度和土邦两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其中约有550个土著邦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主权争端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国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印度在行政上由英属印度和土邦两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其中约有550个土著邦。克什米尔是最大的土著国家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计划》,土邦地区的归属由当地王公决定,但土邦必须考虑该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非常特殊,它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这里不考虑“地理因素”。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将近80%的居民是穆斯林。根据分治方案中的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将其纳入巴基斯坦;但是,按照王公决定的原则,印度显然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在印度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无法解决。

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三场战争。由于1948年至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约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着另外三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次停火确定了双方对克什米尔的控制范围。此外,根据联合国决议,克什米尔的所有权必须通过全民投票决定。然而,双方未能就是否以及如何举行全民投票达成共识。通过循序渐进的行动,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声明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并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然而,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只表明双方都表明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全民投票,没有提到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和其他关键问题。

1971 -1972年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定》,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谈,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进行了多次会谈,但始终没有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连续交火,两国均遭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基斯坦军队将从穆斯林重要节日开斋节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基斯坦一侧实施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此提议表示欢迎,25日作出积极回应。25日,两国军方经过磋商,决定从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界”、“实际控制线”和“西阿钦实际接触线”实现停火。双方还表示希望停火将永远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从克什米尔的印度控制区和巴基斯坦控制区开出。这是印巴克什米尔近60年来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同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巴印双方经过长时间谈判,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沿线临时开放5个检查站,让双方居民共同开展震后救援行动。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紧张而缓慢,双方在克什米尔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归根结底,克什米尔问题是两国冲突不断的原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094型核潜艇 094型核潜艇:中国“南海之王”下一篇:梨花落后清明 梨花落后清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