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导语:负荆请罪的故事是怎么回事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之间有误会到和解的故事,所以也叫将相和,是流传至今最为出名的典故之一,“负荆请罪”后来也成为了成语。负荆请罪蔺相如

负荆请罪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之间有误会到和解的故事,所以也叫将相和,是流传至今最为出名的典故之一,“负荆请罪”后来也成为了成语。

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者令的舍人,就是太监总管的家臣,后来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情为赵国立下大功,被封为上卿。廉颇见蔺相如依靠嘴皮子功夫,地位就轻易地在他这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之上,所以感到不满和羞耻,于是就表示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后,就一直不和廉颇相见,以生病为由不上朝,外出遇到也调转车子回避他。

蔺相如的门客见此,就来向他进谏,说:“我们是仰慕你的高尚节操才来投靠,如今你连被自己同位的廉颇羞辱都不敢回应,我们感到耻辱所以想辞官。”蔺相如解释道:“我连秦王都不怕,我又怎么会怕廉颇?如今赵国能够保全,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两个人在。我忍让他是不想为了个人仇怨而不顾更重要的国家大事。”

廉颇听说蔺相如的话后非常自责,赤身背着荆条,就去蔺相如的府上给他请罪。两人和解后,结为了同生共死的好友,一同为国家效力。

如今,在河北省邯郸市有一条巷子取名为回车巷,传说就是蔺相如回车躲避廉颇的地方,而在这里的巷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背景是怎样的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战国七雄当中,以秦国和齐国最强,而赵国的实力在剩下的五国中也算是中流。但是就地理位置而言,赵国是军家必争之地,东西南北分别是齐、秦、魏国和匈奴。

赵国地图

齐国之前实力不强,但是赵武灵王在位时实行“胡服骑射”政策,士兵从穿战服改为了胡服,军队的主力也从步兵改为了骑兵,因此实力大增。到了公元前284年,齐国因为吞并宋国而实力大增,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反对。于是,秦、燕、赵、魏、韩这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拜乐毅为将,统一率军指挥,最后大破齐国。齐国至此遭到沉重打击,开始衰败。而赵国至此一跃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的国家。廉颇也正是因为在伐齐战争中履立战功而被封为上卿。

虽然赵国和秦国本来是同一祖先,但赵国挡在了秦国向东扩张的路线上,是它最大的阻碍。赵国实力一步步强大,越来越威胁秦国的地位,成为它未来争霸的潜在对手之一。因此,秦国开始寻找机会攻打赵国来削弱它的国力。但是当时赵国名将辈出,有赵奢、廉颇、李牧等,所以秦国的几次攻打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明面上的军事行动,秦国对赵国也不断实行着外交攻势,靠阴谋来打击对方。蔺相如在场的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就都是秦国对赵国的外交阴谋。因为蔺相如成功破坏了秦国的阴谋,保全了赵国和大王的颜面,因此后来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居然还有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事情要从很久以前说起,赵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和氏璧。消息被秦王得知,他十分眼馋,想要将和氏璧据为己有。秦王派使者去见赵王,说是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和氏璧。

蔺相如雕像

赵王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大家都认为秦王只不过是想要骗和氏璧罢了,不是真心想要交换的。可是不答应,又怕秦国进攻赵国。赵王左右为难,这时有个人推荐了蔺相如,赞扬他机智勇敢,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蔺相如带着赵国使者与和氏璧前往秦国,将和氏璧呈给了秦王。秦王对宝贝爱不释手,可是对十五座城池没有提起。蔺相如知道秦王不愿意交换,心生一计,对秦王说宝玉上有条裂缝,让他指给秦王看。秦王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将宝玉交给了他。蔺相如得到宝玉,便举着它靠向柱子说,赵国诚心实意来交换,秦国却没有交换的诚意,如果秦王相逼,他就撞碎宝玉。秦王怕蔺相如乱来,取出地图,表明那几座城池是用来交换的。蔺相如表面上是妥协了,实际上让人在夜间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在之后的渑池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了下来。蔺相如让秦王给赵王击缶,在秦王拒绝之后,以命相逼。秦王只好听从蔺相如的话给赵王击缶,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了下来。在蔺相如的帮助下,赵王维持了王的尊严。蔺相如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被赵王封为相国,地位远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之后就有了将相和的故事。这就是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原因解析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因为在赵国与其他四国联合伐齐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而被封为了上卿。廉颇最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推测他的原因,大概有三点。

京剧中的廉颇

第一点,他能够自知有错。为将者,大多骄傲和爽直。尤其像廉颇这种战功赫赫的大将,司马迁评价他是“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他看来,自己辛辛苦苦靠带兵打仗、攻城野战赢来了上卿之位,蔺相如却凭借口舌之利、两次出使就轻松得到,而且官位还在自己之上,所以就不满不服蔺相如,才会口出狂言。因此当他知道自己错时,就承认错误。这对于为将者而言,错就是错,这没什么不可以承认的。

第二点,他出于为国考虑。蔺相如是出于先国难而后私仇的考虑,一直回避廉颇,不与他产生冲突。而廉颇当初针对蔺相如时,只是因为内心不满,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等到知道后,爱国的他自然也会像蔺相如一样。廉颇爱国,可以从他晚年被排挤离开赵国,即使投奔他国也常常思念故国可以看出。

第三点,他认同了蔺相如。廉颇是不满蔺相如才要羞辱他,其实是他并不知蔺相如的能力才不认同他的地位高于自己。而当蔺相如一直回避他,他对门客的解释传到他耳中后,他醒悟了,肯定了蔺相如。因此,廉颇负荆请罪时,说自己是粗鄙卑贱,而蔺相如是心胸宽广。而等到蔺相如原谅自己后,也愿意与他结为同生共死的好友。

廉颇负荆请罪简介

负荆请罪简介是这样的。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功,赵王封了他一个宰相的职位。这让老将军廉颇非常不满,对别人抱怨说,自己是长胜将军,立了许多大功。蔺相如的能耐不过一张嘴而已,凭什么蔺相如的官位比他廉颇要高。廉颇放出狠话,以后看见蔺相如找个机会要整他一次。蔺相如得知了廉颇的抱怨,干脆请假,免得碰见廉老将军。

负荆请罪雕像

一次,蔺相如乘坐马车上街,远远地就看见老将军骑马正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连忙命令车夫往回赶。蔺相如自己避让廉颇心平气和,可是他的手下却不甘心了。手下对门客说,他们远离家乡投奔宰相是仰慕他,可是现在蔺相如见了廉颇都要躲躲藏藏,失去了以前的风范,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廉颇。门客们想要离开蔺相如回乡。

这时蔺相如反问他们,将军与秦王谁强大?手下回答道,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接着又说,连秦王他都不怕,他怎么会害怕廉老将军。现在秦国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在军事上有廉将军支撑着,而蔺相如自己是文臣的领袖。如果文武两位重臣闹不和,只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最后便宜了敌国。蔺相如最后总结,他之所以躲着廉老将军其实是为了大局着想。

蔺相如的门客被他的话震惊了,再没不说要离开的话了。廉颇也听到了他的假想敌这番话,觉得自己因为心态的不平衡针对蔺相如那样确实不应该,差点因为自己的小心思导致国家的灭亡。

廉颇脱下了衣服,背上荆条,登上了宰相的大门。宰相见将军上门赔罪感动万分,两人真正成为了好知己,一同守卫祖国。这就是负荆请罪简介。

负荆请罪漫画版本介绍

负荆请罪的故事后世流传很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有不少人把这个故事制作成了图画,从前一般是连环画的形式,现在则变成了漫画,故事情节和内涵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编。

负荆请罪

从前是连环画的时候,画里面的故事还是和历史上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典故基本一致。那时候,中国有许多历史典故被制作成了连环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小孩子,让儿童在看连环画的时候就可以从小熟知这些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图画精美,小孩子大多也非常喜欢,所以历史故事的连环画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负荆请罪也是其中之一。

现在,连环画早就消失不见,没人在这么一笔一划地画着连环画,只剩下更为方便的漫画。网上历史故事的漫画,大多有两种,一种故事还是按照历史来,画风大多是古风美型;另一种是把原来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变成搞笑的或者有内涵的。后一种漫画的出现,主要是原有的历史故事早已被人熟知,没人愿意再看老版的。

就负荆请罪的漫画而言,有一个搞笑版本,里面蔺相如和廉颇是一对好基友,一个攻一个受,蔺相如被封官是因为赵王喜欢他,而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吃醋为了让蔺相如回心转意,负荆其实是SM的用处;还有内涵版本,在里面“负荆请罪”被内涵成“付精请罪”,整部漫画就变得很邪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自成之死 历史人物李自成是怎么死的下一篇:苏轼简介 关于苏轼的资料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