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华罗庚的小故事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是什么

导语:华罗庚的数学故事是什么在华罗庚读小学的时候就出过好几则数学故事。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个古代有名的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答案是多少?问题一出,班上的同学便热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是什么

在华罗庚读小学的时候就出过好几则数学故事。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个古代有名的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答案是多少?问题一出,班上的同学便热烈讨论起来,但是谁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于是老师准备公布答案,在这个时候,华罗庚举手回答:我知道这个答案,是23。于是老师请他说说是怎么算的,他的解法不仅是对的,而且很不一样,就连老师也很惊叹。

华罗庚

另一则华罗庚的数学故事是关于他和他的恩师熊庆来的。有一天,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在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论文,于是惊叹地问道:“华罗庚是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场的人都摇摇头。熊庆来又继续问道:“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呢?”结果都没有人回答。最后一个江苏人说:“他是我弟弟的同乡,他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也没有教过书,他只是初中毕业。”熊庆来听后大为惊叹,初中毕业的人竟能写出这么高深的论文,一定是一个人才。于是他就把华罗庚请到了清华来。熊庆来就是千里马华罗庚的伯乐。

从那以后,华罗庚就成了清华的数学系助理。他在清华能接触到的数学资源远远大于他那个小县城。他在这里就如同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每天他只给自己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夸张的说。他在睡觉的时候,脑海里也在做题。他会在睡前看书,然后熄灯之后又在脑海里回忆那些题目,遇到难题,他才会把灯开来翻书看。别人半个月才看完的书,他一两天就看完了,简直是奇才。

关于华罗庚留学故事有什么

大家都知道,华罗庚是一名靠自己自学成才并在数学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数学家。他只有初中文化,因为家里没有钱于是上不了高中,学业断了,但是华罗庚对学习的热爱之情不断。他自己专研数学,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被清华教授熊庆来看到。于是爱惜人才的熊庆来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学习。后来华罗庚留学到英国剑桥。

华罗庚

着名数学家哈代对他说:“你可以在两年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华罗庚来英国深造的目的并不是要拿学位,只是想在探索数学上得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当一个学者。于是他专研了好几门学科,发表了接近二十篇的论文。一九四六年,华罗庚留学到美国。如果定居在美国就意味着有车有房,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会很优越。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打算震惊了很多人。因为美国人以及海外华人都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国的。

数学和音乐一样是没有国界的,但是一个人是有自己的祖国的。无论身在哪里,心总是向往着祖国的一切。华罗庚从美国回来,中国人民都很高兴。他回到清华大学当上了数学系主任,后来当上科学院数学所长。他自身不仅继续学习,还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为了自己心爱的数学呕心沥血,也为了祖国的建设尽心尽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合格的科学家。

关于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

中国杰出的数学界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区。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是值得一说的。这些故事证明了他未来的成就与小时候的刻苦是紧密相连的。华罗庚的父亲算是老来得子,在四十岁的时候才生下华罗庚,所以很担心他会长不大。因为那句“放在箩筐里可以生根,比较好养活”于是想要叫他“箩根”,最后定为华罗庚。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代表着父亲希望他健康成长的心愿。

花庚故事书的封面

华罗庚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因为成绩不是太好,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他是个非常爱玩的孩子,但是他很爱学数学。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古代的数学题考考班里的同学。那道题目是这样的: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一说完,班里炸开了锅,热烈的讨论起来,但是谁也没有说出确切的答案,老师刚想说答案,华罗庚便举手回答:我知道,答案是23。他不仅说出了答案,而且他的算法也是大为不同,老师也被震惊了。华罗庚就是这喜欢动脑筋,追求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还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求面积的数学题。华罗庚没有采用数学老师的方法,而是自己想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算法,这引起了老师的不满。老师在发练习本的时候,故意将华罗庚的练习本放在最后发并且质疑华罗庚是怎么得出正确答案的。于是华罗庚将自己的解题方法说了一遍,果然简单多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瞿独伊 瞿秋白后代在哪里下一篇:仓央嘉措问佛 仓央嘉措的著作我问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