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历史解密:中原王朝为何屡屡受困于游牧民族?

导语:对于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人来说,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为什么先进富裕的中原王朝经常被落后的游牧民族困在北方草原。关于这一点,笔者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这个问题。中国东南部面向大海,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大,而远北草原为大陆性气候。与中原湿润温暖的气候相比

对于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人来说,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为什么先进富裕的中原王朝经常被落后的游牧民族困在北方草原。关于这一点,笔者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东南部面向大海,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大,而远北草原为大陆性气候。与中原湿润温暖的气候相比,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环境更加寒冷干燥。由于气候的不同,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不能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那样从事大规模的农业耕作,而是发展狩猎和畜牧业,使民族更加流动和嗜血。

网络映射

北方的草原虽然干燥贫瘠,但也是一个巨大的马场。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马匹众多,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草原民族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大家可以随时上马,成为冷兵器时代战场的主人——骑兵。

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对中原王朝施加巨大压力的游牧民族,无论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总有不到中原王朝十分之一的人口,却往往在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中占据主动。

一方面是北方边境线长,中原王朝要处处防备游牧民族的入侵,军事力量无法集中。游牧民族通常集中进攻一个地方,所以虽然在人口和总兵力上无法与中原王朝相提并论,但在具体细致的战斗中,往往形成多打少打的局面,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另一方面,游牧民族的猛骑兵部队,战术机动性远胜以混合步兵甚至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部队。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汉与匈奴的对抗。从汉高祖的“邓白包围圈”到武帝的“玛伊计划”发动全面反击,汉朝经历了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以及五位统治者六十多年,始终对匈奴采取防御措施。面对匈奴数次入侵,汉军在第一时间无法有效应对。当军队集结攻击匈奴军队时,对方已经带着掠夺的人畜财物回国了。公元前166年,匈奴老单于率军大举进犯,其后齐甚至一度逼近西汉国长安,举国惊恐,最终结果是“单于在塞浦路斯待了一个多月,却去了。韩驱逐塞也是,不能杀也”。

这场战争充分体现了游牧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其具有极大的优势。此后,汉武帝改变被动防御的策略,转而采取主动进攻。卫青司令和霍去病深入匈奴,封狼为职业。这一切的背后,是军事史上的一场革命。从此汉朝以骑兵为主力,利用其机动性,通过大规模的迂回和闪电战突袭匈奴,使匈奴元气大伤,不再有与汉朝抗衡的实力。同样,在唐初,李靖灭突厥时,也利用骑兵以轻兵掩盖进攻,建立了非凡的功勋。

宋朝的辽、金、西夏、蒙古都是利用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在战场上自由驰骋。宋朝建立的时候就有先天不足。一是十六郡从石敬堂割让给辽人,失去了中原王朝赖以生存的天然防线。胡人的骑兵可以自由穿越华北平原,北宋军队则无险可守;第二,北方马场的丧失,使得宋朝不可能像汉唐那样形成大规模的高素质骑兵部队。步兵部队经常容易受到胡人骑兵部队的攻击。当然,这不是宋朝外行人的唯一理由,但足以证明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强大威力。拥有天然马场出产的好马,拥有彪悍优质的士兵,无疑是游牧民族的一大优势。

网络映射

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原王朝属于农耕文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是不同的。管理这么庞大的国家,自然需要一套精密的国家机器来控制。所以从秦汉大一统开始,除了少数几次,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就是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实现对各个地方的有效控制,中央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这台庞大而复杂的机器总是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工作,而且很容易坏。

相比之下,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社会形态的简单化,各级政府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重要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的组织结构更加军事化,不仅牧民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士兵,政府也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战时政府,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所以几十万牧民可以瞬间成为强大而可怕的军队,而简单的组织结构可以很好。

同样,游牧民族的君主不仅是一个政权的领袖,也是整个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实际统帅。他们在草原上生活了几代人,追逐野生动物、向西探险是他们的通病。他们有作为武将的各种素质,也有长期战斗中积累的各种战斗经验,也有足够的威望掌控一切。而中原王朝的君主,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大多出生于深宫,成长于女性之手。他们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影响,也不知道与部队作战的各种方法。他们对国军的控制更多的来自于其父死而受命于天的王朝延续的合法性,以及一套复杂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这决定了他们既不熟悉自己的军队,也不能非常有效地树立威望。所以对自己来说,比如宋朝的重文打压吴,明朝的宦官监督军队等等,都是这种心态下产生的妖怪。

以文人为代表的官僚集团的高度发展也催生了另一场畸形的政党斗争。只要一方支持,另一方肯定会反对,不管是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所以很多名将,因为踩了政治地雷,不得不离开,翻明朝的历史。这种事情到处都是。所以,当一个将军得不到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害怕上层君主的猜忌和下层同僚的诬陷,对如何讨好上级、保持部队在位满脑子想法的时候,他还会有斗志吗?这样一个人领导下的军队怎么有效?

中原王朝虽然拥有先进的文明和技术,但是没有人能阻挡这两样东西的传播。南宋时期蒙古人在火器下损失惨重,但没过多久,他们用学到的火器知识横扫欧洲,打败了宋朝;曼酋努尔哈赤死于宁远城下的红夷炮兵,皇太极也组建了后金的炮兵部队。

科技是中原王朝的一大武器,但随着战争的深入,游牧民族会想方设法掌握并使用这种武器对付中原王朝。这是一个互相赶超的游戏,领导当然领先,但是这个领先地位能维持多久就不好说了。

当然相比之下,中原王朝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先进的文化,辽阔的土地,庞大的人口,丰富的物产,让中原王朝在各项指标上占据绝对优势。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对游牧民族有利、对中原王朝不利的因素外,还有以下几点制约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服,简述如下:

第一,农耕民族的性质比较保守,中国地大物博更重要。只保留当下就够了,缺少游牧民族对物质和财富的渴望。

网络映射

第二,由于自古以来优越的心态,中国人一直把周边国家当成蛮夷,用动物来养。如果你不诚实,你应该给自己一个教训。如果你不着急,你就不会尽全力和思怡竞争。汉诛匈奴,唐灭突厥,都是为了洗刷掉莫大的耻辱。

第三,攻防趋势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像长城这样建在北方许多山上的防御工事,可以有效地抵御北方的野蛮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种骚扰只是皮痒,不会有太大损失。一旦下定决心征服游牧民族,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至于每一个统治者都不得不认真考虑“国内浪费,户籍减半”。国防政策也会影响军队的将领,军队往往士气低落,被动避战的人很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决定性的因素——统治者的素质。在集权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所以明君统治中国的时候,国家机器是可以高效运转的。中原王朝凭借各种优势,总是能够扩张领土,向海外传播影响力。而当统治者软弱的时候,整个国家就会异常沉重缓慢,疲于应付周围的一切。

至于朝代更替,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始终取决于两点:时间和人员。欢迎读者踊跃讨论这个问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邦太子 刘邦为什么要废掉太子?真的是因为戚夫人吗下一篇:虞姬死后身首异处之谜:虞姬最终被埋在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