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2013广东高考 2013高考广东卷历史

导语:2013高考广东卷历史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B卷答案 B卷选择题答案:12-16BCDBA 17-21BCACB 22-23AD另附B卷试题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

2013高考广东卷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B卷答案

B卷选择题答案:12-16BCDBA 17-21BCACB 22-23AD另附B卷试题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翻地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方式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及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8.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9.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

2.2013广东高考历史的选择题的18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新高考题,既要求学生懂的获取信息,又要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还要懂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一、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严重威胁民主政治。二、分析推敲四个选项: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要知道,这三项都是说个人的态度而已,雅典只直接民主,也就是公民直接参加城邦政治活动,至少有几万个公民,少了一个并不会威胁民主政治。而C就不同了,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用流行术语来说就是公开贿赂,拉选票啊。

当然危害大了。其实选项中也有恨突出的信息“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

今年的广东高考题,假如很粗枝大叶的话,真的会被考倒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用英语怎么说 在中国历史上的英语翻译下一篇:孙无生 孙无生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