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有幅画上的四个字,藏着明朝一段惨烈历史

导语:在今天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幅名为《三友百鸟》的画,是明初著名宫廷画家卞进所作。这幅画的标题是在永乐十一年七月签署的。但是,有一点特别奇怪,就是这幅画的签名边上有个印章,写着“来自祥符寺”。“祥符”在哪里?用“庙”字,足见此人在他府中地位显赫,必是孙子。印度的“祥符”指的是

在今天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幅名为《三友百鸟》的画,是明初著名宫廷画家卞进所作。这幅画的标题是在永乐十一年七月签署的。但是,有一点特别奇怪,就是这幅画的签名边上有个印章,写着“来自祥符寺”。

“祥符”在哪里?用“庙”字,足见此人在他府中地位显赫,必是孙子。印度的“祥符”指的是项王宓,其主人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白澍,曾被封为项王,后属荆州。

永乐十一年,湖南王白澍已经去世多年,所谓的“湘府”不复存在。但卞进仍在画作上加盖“湘赋典词”以表达对白澍的怀念之情,可见卞进对白澍的欣赏和礼遇一直留在心中。

王祥·白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这涉及到一个明初的悲剧历史…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反思以前的政治制度,觉得秦以来的垂直管理的郡县制是有问题的。一旦改了,就没有皇家救援来保卫朝廷了,分封制一定要恢复到一定程度。

洪武二年,朱元璋制定了“封建王制”,认为“天下大,必筑诸侯屏,保卫国家,保百姓平安。今诸子皆长,各有封号,分乡镇。”次年,秦、晋、燕、吴、楚十王分封,洪武十一年又封蜀、湘、豫、汉、魏诸王。

第二次分封时,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白澍也被封为湖南王,封地为荆州。被称为湖南皇后的白澍只有八岁,所以她留在南京学习和体验。

白澍生于洪武四年八月三日,生母朱元璋的顺妃胡。在朱元璋的哲学家中,白澍排名第12位,从小就很聪明。明初著名文官在《湘墓碑文》中说:“只有国王年轻貌美,长得明艳。”白澍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孝顺的孩子。

长大后,君王都成了诸侯,朱元璋给每个太子一条腰带。临行时,朱元璋命诸王调头,好让他看看腰带背后的饰物。所有的国王都转过身来,但白澍转过他的腰带给他父亲看。朱元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白澍回答:“你爸爸扛不住!”这个回答让朱很满意。即使白澍在玩心机,这个心机也很巧妙。

白澍和历史上汉朝的河间王刘德很像。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王子,求知欲强,冷静,善于读书,“爱学习,每天晚上都读书”。即使是行军打仗,他也带着大量的书籍。和西汉淮南王刘安也很像,也喜欢道家神仙艺术,“活在儒家之外,尤擅道家之言”。

白澍不仅擅长诗歌,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在他的《墓碑》中,解缙称赞他“诗歌丰富、优美、飘飘欲仙,他想走出尘埃,他的散文也精彩地理顺了,有所作为”。这种评价虽然略显美好,但大体符合现实。白澍信奉道教,所以他写了许多关于神仙的诗。白澍的画没有传世,但他与当代著名艺术家有很多接触,思维水平也不低。清朝的人说他“擅长画婴儿”。

不要认为白澍是一个软弱的学者!白澍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极其强大,精通军事战略。白澍精通兵法,对武器制造有很好的研究,个人作战能力也很强。“他擅长弓箭,他擅长马若飞。”。

尽管白澍没有朱迪那么出色,但他也在有限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素质。

白澍,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对朝廷没有恶意,最后却陷入了悲惨的境地!

朱元璋的诸侯王镇守朝廷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就像后来成为文健皇帝的朱允炆,在他还是曾孙的时候,对他的祖父朱元璋说:“你不安静,列王就要称王;如果国王们不安静,他们该怎么办?”朱元璋没什么好主意,只好问:“什么意思?”

朱允炆的计划是“用道德关心它,用礼貌创造它。不行就砍它的地,不行就换你的人,甚至攻击它。”

朱允炆称帝后,立即着手“伐诸侯”。文健皇帝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神志不清,也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善良。

朱允炆并不知道朱迪,这个拥有强大军队并占据北平的王子,是最大的隐患。至于如何削弱朱迪,法院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应该直接进攻朱迪,有人认为应该先削弱朱迪的羽翼,转移其他藩王,间接削弱朱迪。

文健元年,朝廷秘密议废宗室,从王艳及其母弟纣王朱尧开始,派兵将他逮捕回京,被贬为庶人,囚禁在南京。

当时朝廷的主要目标是纣王和王祥。当时的朝廷侍郎郭任公开说:“今天,如果你攒钱准备参军,那是什么?”是讨论周在北,项在南。"

王祥·白澍的死非常戏剧性。文健元年四月十三日,有人向朝廷报告白澍谋反,朝廷派钦差前往荆州问责。结果,白澍自焚身亡。

根据目前的史料,没有白澍谋反的实质性证据,事实上也没有可操作性。明朝中叶,王世贞在《庐山堂杂集》中记载:“文健元年,有抗议者,当即宣旨,王害怕,宫中自焚。”

那么,文健朝廷是如何操作这次“谋反”事件的呢?后来,造反时,朝廷公布的檄文说:“上星期,不合规矩,连颜、齐、项都是同谋。”

在朝廷对纣王下手之后,王祥的所谓叛乱似乎只是一个制造事端的借口。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个“文字联系”。

王祥白澍有什么违法问题吗?据《灭》记载,元年四月,有人报载“项私造宝钞,拷打杀人,遣王。”从白澍的性格来看,这个指控应该是不真实的!

白澍之死十分惨烈,清代查继佐的《罪不过鲁》中记载“朝廷命定的兵士冒充商旅,将武器藏在俸禄中,筑王都,围宫。王度失败了,于是告别了宫人的痛苦,放火烧自己的宫人美。牵一匹白马,弯弓跳入火中。”

今年是文健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白澍28岁。白澍当时没有孩子,所以人死了,国家也死了...

白澍选择自杀,因为他想通过死亡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事实上,他只是文健朝廷割据政策的受害者。

白澍的惨死使他感到遗憾。“自焚项。说说在燕手下的罪。王艳写了一本书申请救世,皇帝看了这本书,说这件事已经结束了。”皇帝放慢了除掉燕王的速度,对朝臣说:“我很久没有登基了。如果我连燕子都砍了,我为什么要在世上解决自己?”

朱迪也借此机会加速了叛乱。白澍燃烧了三个月后,朱迪发起了一场战胜困难的战斗。朱迪在他的文章中说,“王祥是无辜的,听了这位名誉扫地的部长的话,把他烧死。”。

四年后,朱迪率领他的军队进入南京,赶走了皇帝文健,夺取了王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报应,但朱允炆选择的死亡方式是“自焚”。

我不知道在春天遇见一个叔叔是什么感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纯军事角度分析:百万秦军消失,至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下一篇: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中,黎山老母有没有思凡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