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揭秘:崇祯皇帝为什么总是把大臣逼上绝路?

导语: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喜欢。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有远大的志向,吃衣服吃食物;还有人认为他为人苛刻多疑,没有治国才

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喜欢。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有远大的志向,吃衣服吃食物;还有人认为他为人苛刻多疑,没有治国才能,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崇祯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谈谈他的一个“怪癖”。

1629年10月,后金大汗黄达吉率领八旗军绕过蒙古,进入关内,不一会儿就到了北京城下。得知北京被围的消息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明军纷纷赶来救援首都。之后,明军和八旗军在北京附近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明军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让皇太极选择自愿撤军。

但是,这时候崇祯皇帝却无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强行让名人满桂带兵到永定门打八旗军。曼贵不能违抗你的命令,所以他必须去打仗。结果全军覆没,曼贵本人战死沙场,年仅36岁。

满清之死无疑是明朝的一大损失,崇祯皇帝在这件事上其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他会从中吸取教训吗?答案是:不会!

1641年,明季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在嵩山、锦州与清军作战,史称“晋松之战”。由于清军骑兵在战场上有很大优势,深谙兵法的洪承畴决定在宁远驻军,采取了“战而守之”的“持久方针”。但是,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适时进犯”。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好率领明朝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与清军决战。结果明军惨败,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叛变。

经过两次惨痛的教训,崇祯皇帝接受教训了吗?答案是:还没有!

1643年,李自成率领的义军成了燎原之势。明朝督学孙传庭麾下兵马虽有数百,但都是杂军,双方实力不在一个层次。所以孙传庭打算坚守潼关,静候时机。然而崇祯皇帝的老习惯又犯了。他命人催促孙传庭主动灭贼。无奈之下,孙传庭领兵东进。结果被李自成的军队包围,孙传庭自己也死了。明朝最后的有生力量也在这场战斗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年后,李自成率军入京,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死于明朝。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崇祯皇帝应该算是明朝优秀将领和军队逐渐枯竭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他没有一再催促战争,这些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是个脑残,明朝被他折磨死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平心而论,满清之死确实是崇祯皇帝无脑指挥的结果。然而,洪承畴的“晋松之战”和孙传庭的“汝州之战”,虽然结果也是崇祯皇帝一再催促战争导致的失败,但不能完全归咎于他。

从崇祯中期开始,天灾,和刘贼都轮番进攻垂死的明朝。在内忧外患的艰难形势下,明朝的国库完全枯竭。法院没钱,只好给前线战士“借条”,拖欠工资。一开始,将领们还可以用效忠君主的爱国思想来激励大家无条件为国捐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招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明军很多士兵上班时没有贡献,一些军纪不好的士兵甚至组织团伙抢劫老百姓,反而官兵成了官匪。

到宋金战争时,明朝的财政状况已经完全恶化。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崇祯皇帝可以说是倾其所有的钱来支援洪承畴的前线部队。诚然,洪承畴在分析战场敌我形势后,制定了“战而守之”的持久战战略,但大明的国库经不起持久战。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力劝洪承畴速战速决。因为长期消费和等死没什么区别。

“晋松战争”的结果虽然没有奇迹,但也只能算是无奈的选择。崇祯想死就死怎么让他做出选择?后来孙传庭的“汝州之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此时的情况更糟糕。任何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清朝历史:揭秘乾隆为何多次参拜明孝陵?下一篇:岳飞背后的四个字是什么 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记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