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揭秘:草原帝国为什么容易发生分裂?

导语:草原帝国鼎盛时期,为什么容易分裂?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详细介绍。我们来看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草原民族创建的帝国多次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脉络。但是,相当奇怪的是,在历代,只要实力发展到一定程

草原帝国鼎盛时期,为什么容易分裂?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详细介绍。我们来看看!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草原民族创建的帝国多次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脉络。但是,相当奇怪的是,在历代,只要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分裂。为什么?

草原帝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古代亚欧大陆的游牧帝国,与中原或罗马、两河流域、古埃及等农耕文明在治理和管理领土的逻辑和方式上有很大差异。为此,隋朝越王杨素才在诗中说“胡允穷百年”。我们来探究一下草原游牧帝国为什么经常在鼎盛时期分裂。

草原民族靠放牧为生,靠水生植物为生,畜牧业是大家定居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草原群落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需要广阔的草原来供养足够的牲畜供部落口粮。这就导致了游牧群体的自然存在,具有土地广、人口稀少、流动性高两个特点。

在农耕社会,统治者通过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让官僚向农民征收农业税。但是这种税收统治模式并不适合草原,因为官僚体系本身需要高额的财政来维持和运作,所以存在统治成本的问题。农耕地区的君主可以用丰厚的税收填满国库。但在人口稀少、居住不规律的游牧部落中,收税极其困难,征收的税款很少。所以草原的统治逻辑其实是一种军事贵族联盟的模式,也就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制度演变而来,强者受尊重!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草原游牧部落无法建立完整的官僚体系和完整的税收。可汗只能将权力转移给其他强大的部落首领,通过共治的模式维持整体权力的延续。在这种模式下,更英勇,能从其他领导人那里获得足够支持的领导人,最有可能成为可汗。然而,一个人可以管理的联系人数量是有限的。根据牛津大学教授、莫德林学院研究员罗宾·邓巴在进化心理学专著《梳理头发》中的研究,150人是一个人与朋友交往的上限。一旦超过这个数字,人们就会产生社会混乱。强迫过多的接触会导致生产和生活效率的显著下降。这就是心理学和社会学著名的“150定律”。也就是说,当一个游牧帝国发展壮大,可汗需要维持的大臣、家族成员等部落首领数量超过150人,关系的亲密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为分裂铺平道路。

如果说草原政权的统治逻辑在其统治机制上造成了固有的隐患,那么草原的继承者制度就是这种隐患的导火索。同样源于游牧生活的内在逻辑,在一个强者受到尊重的社会里,兄弟兄弟的继承模式可以明显的巩固汗家统治地位的延续,但也面临着父子的挑战,导致草原政权周期性的动荡。因为单于王廷没有足够的财力去碾压他指挥下的小部落势力,所以在王廷动乱之后,这些处于共治状态的小部落首领会伺机而动,要么支持一方争夺单于的地位,要么独立取而代之,这是胡百年不息的内在原因。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中亚草原上有大量的游牧部落,他们从特定的历史时期崛起成为强大的游牧帝国。虽然大部分帝国已经灭亡,但是这些政权的灭亡并不意味着这个草原部落的灭亡。

在草原游牧区,虽然同一部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差异很大,但这只是由游牧流动性的生活特点决定的。当一个草原帝国灭亡,另一个帝国崛起时,这些处于共治或征服状态的草原部落发生了变化,并采用了新统治部落的名称。智利曾经以高车和突厥的名字生活在世界上。在此期间,被鲁兰手下的阿史那隼部征服,自称鲁兰。至于以白匈奴命名的羯族,曾经是中亚被匈奴俘虏的塞尔维亚人口的后代。

胡武百年运动,是说草原政权鼎盛不到百年,而不是说灭亡不到百年。历史上强大繁荣的游牧帝国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其中匈奴即使在被霍去病、卫青重创后,也只是被封为狼后逃出了西北阿尔泰山,并没有分裂或灭亡。而东汉时期,被汉朝广布并带下来的匈奴,分裂频繁,甚至出现了共存草原的五大“壮阔景象”。鲜卑南下后,拓跋部的奴隶迅速联系留守草原的鲜卑部落建立柔然。突厥东西突厥分裂也发生在第二代传人风华绝代之后的动荡时期。至于蒙古,西征后的辽阔疆域也与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绝缘。这些曾经称霸草原的帝国,在不到一百年,甚至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就面临着民族运动的衰落。

有发展到全盛时期的游牧帝国,也有还没兴盛就灭亡的。先秦时期,东胡一时强盛,但匈奴崛起,就被打败,分裂成鲜卑和乌桓。鲜卑入主中原后,柔然在草原上崛起,但由于阿史那隼的崛起和北周的精巧布局,柔然迅速衰落。至于被怀疑是月氏、匈奴、鬼霜等残余势力整合的帕达,他还没有称霸中亚,即被萨珊波斯和突厥汗国攻击而死。这些霸权的失败者,从崛起到繁荣,也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谈谈一些“非主流”的游牧帝国

草原帝国虽然一度兴盛,但是分裂了,但是出现了回纥的特例。维吾尔帝国比较特殊。原本是唐朝扶持的地理势力,用来牵制土耳其人。后来逐渐扩大,继续与唐朝保持联系。但安史之乱后,乘火打劫的维吾尔人以援助的名义抢劫唐朝。之后,在丝绸之路上经商的中亚粟特人大举涌向回鹘,对回鹘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游牧的回鹘实际上成了古代草原帝国中唯一一个建城的政权,使得回鹘的继承制度相对于其他草原帝国而言相对稳定,但也因此失去了流动性很高的军事实力,最终被昔日的下属快迦打败,南逃西逃。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突破百年的游牧政权,但其统治逻辑并非纯草原模式。五代时,沙陀石敬堂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给了大辽肥沃的农耕领土。游云十六州虽然只占辽国领土的一角,但其人口占辽国总人口的60%以上。如此密集的人口和农耕生活方式给了廖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为了分别管理漠北和幽云,辽建立了南北府制度,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双重模式的帝国。袁谭联盟以后,宋朝给辽的旧币只占财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但对辽国的收入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辽国在充足的财政支持下,得以维持完整的官僚体系和长期稳定的统治。

清朝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政权,也是人们经常用来反驳胡百年运动的案例。而清朝既不是辽国的二元模式,也不是北魏的汉化模式。是建立在中原农耕社会和漠北草原军事支持基础上的多元模式。

首先,起源于白山、黑水的满族人,并不是金代女真的直系后裔,而是西伯利亚通古斯卡的一个分支,混合了当时东北渔猎部落的新族群。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其次,当满洲首领通过宗教、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成为蒙古草原的大汗,成为雪域高原文殊菩萨转世,成为中原王朝的皇帝时,也是八旗的共同拥有者。此外,清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耕地区,主要集中在史静和盛京地区,而不是漠北草原。

综上所述,处于草原生活模式,以草原游牧区为主体的政权在鼎盛时期,由于内部统治逻辑,各地离心力会大大增加,伴随着继承人周期性的内乱。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一种胡百年不遇的现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准噶尔和清朝为敌的原因是什么 看完就知道为什么要对着干了下一篇:慈禧太后的死因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太医死都不敢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