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为什么古代人一打仗就缺粮?烧钱又耗粮

导语:俗话说,军马不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无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强,一旦断了粮食供应,就会立刻由虎变羊。历史上因为粮食短缺而被打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战争数不胜数,如秦赵长平之战、北伐前的宋辽沟关之战等等

俗话说,军马不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无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强,一旦断了粮食供应,就会立刻由虎变羊。历史上因为粮食短缺而被打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战争数不胜数,如秦赵长平之战、北伐前的宋辽沟关之战等等。

昌平之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战场上的粮草对一支军队如此重要?换句话说,军队在战场上消耗了多少粮食,以至于一旦粮道被抢或者粮食耗尽,军队马上就麻烦了?关键问题是军人平时每天都要吃饭。为什么他们去打仗需要很多额外的食物?

火烧身吴超

首先,从制度层面来说,很多朝代都采用了征兵制,即兵农结合,士兵的主要身份是自耕农。他们按照一定的时间为国家服兵役,有的甚至自带衣服和食物。好处是免除了自己的徭役。服役期外,都是普通人,日常口粮自然不用朝廷操心。汉代的征兵制度和初唐的政府征兵制度都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军队长期停留在一个地方,就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也就是所谓的军仓库系统。明朝的制度和这种情况差不多,就像朱元璋说的:“我养百万兵,不花百姓一粒米。”

结合以上情况,不难看出,要想发动战争,首先要预测战争会持续多久,然后根据出动兵力的规模计算出大概需要的粮草总量,从官方仓库调拨。如果战争延长,必须不断补充。毕竟,不管士兵是自带干粮还是自己种地自给,一旦遇到长期作战,粮草的日常供给都无法维持,所以必须准备足够的口粮。这个数字往往很大。据乾隆三十三年的奏折估计,十个月只需要四万兵士42万石粮食,现在大约是两万五千吨。当时全省粮食储备量只有35万石。这只是士兵的口粮,但马所需的精饲料和运送谷物和平民工人的口粮没有考虑在内。

隋唐官仓

一般情况下,中原王朝国力强大,能调配的资源足以支撑长期作战。但是往往无法决定战争会在哪里打,有时候在千里之外的边境,所以交通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粮食不是问题,但是帝国疆域太大,不能及时运到战场,即使运到战场,成本也太高,也增加了粮草供应的压力。如果你遇到崎岖不平的地形,你会在路上消耗数百倍的食物。“汉刀在西南,作者数万,食熊千里,十余分钟杀一石。

一支军队除了路上的消耗之外,还包含着大量的非战斗人员或者战斗辅助人员,他们的数量往往大于战斗人员的数量。辽郑钧与代古草谷丁的比例为1:2,中世纪欧洲骑士数量不一。但北宋沈括记载的军民比例通常是1:3:“三人交一卒,尴尬至极。如果要招10万人,就要付出三分之一的辎重,就有7万士兵驻扎在战场上。已经用了30万人运输粮食,很难补充。”相应地,这些民夫消耗的粮食是正规军的几倍。

徐金国军队

为了省粮省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送粮食的民工会分批返回,但前线总会维持相当数量的每天消耗大量粮食的民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数字。军队中除了战争士兵和民夫,还有大量的骡马,包括需要集中饲料的战马,以及需要粗饲料的驮畜、马和骡等畜力。

比如战马,虽然马可以当场吃水生植物,但是需要准备专门的饲料。饲料可以是干草、稻麦秸秆、豆类甚至小米。一般来说,普通的畜力是喂干草的,而战马是喂草料和谷物的,以保证它们在战斗中的体力。饲料与谷物的比例没有绝对的标准,视情况而定。宋朝时,北方边军每匹军马的标准是每天生两升粮。“每人给一桶以上的面粉,里面装满了袋子。每匹马被招募生两个桶,做一个口袋。喂食日限两升。十天里,马没有饥饿。”

以上是北宋少数精锐骑兵的做法。和辽军一样,轻装上阵,在辽国进行短期骚扰行动。人和马需要的口粮都马上带来了,物资用完后还给宋朝。虽然这种战术对后勤要求不高,但并不代表宋军的平均水平,事实上,宋军大部分的后勤负担比这要重得多。正如宋祁所说:“每次看到国家出兵,我都没有赶到驻军,已经调人去两河县运粮了。远近皆宜,费事十倍。”

北宋骑兵

数万大军吃马喂马,所需粮草总量无法像少数跨境骑兵那样精确控制,作战时间无法预测。指挥官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干草并组织运输。一旦粮草供应出现问题,没必要等到粮食全部吃光。当粮食储存在一定警戒线以下时,全军可能会人心惶惶,难以在这里进行战争。这时,除非撤退被截断,否则总指挥官会选择撤退。

在己方粮草不足的情况下,有时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比如攻下理想的城市或粮仓,或者等小麦成熟了再吃。各种史料中都有很多记载。但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受时间和空的限制,很难准确把握。优秀的指挥官不能寄希望于此。食物永远是有限的,一场大战每天消耗的食物是天文数字。就算国力可以承受,交通也是个问题,皇帝的耐心有限。

其他人有独特的方式。比如伊羌乱战,双方都没有口粮,战斗结束,胜方吃掉敌人和同伴的尸体。唐五代时期,一些军阀大规模屠杀百姓,以人肉为食,是后勤领域的一场泥石流。

可见战场后勤是个大问题,总司令要么速战速决,要么减少军队对后勤的依赖,以免自己尴尬。总的来说,游牧骑兵对后勤的依赖要比中原军队少得多,至此,蒙古军队达到了巅峰。一方面,骑兵行动迅速,大大减少了行军过程中不必要的食物消耗。另一方面,士兵可以把自己所有的财物放在马背上,大大增加了士兵个人携带的物资数量。正是因为蒙古人可以零后勤压力千里出击,才可以出乎意料的猝不及防。

蒙古西征

综上所述,战争就是随时烧钱,消耗粮食的事情。在大规模的战争中,那么多士兵、民夫、骡马聚集在一个地方,每天消耗的粮食等物资是惊人的。为了运输这些材料,可能要多花很多倍的费用。一旦这种供应中断,整个战争机器就会戛然而止,所以双方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粮草物资的供应,无论代价有多沉重。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战争双方都会被这种消耗耗尽,直到其中一方彻底被打倒。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梅兰芳小型张 梅兰芳小型张真的有那么值钱吗?下一篇:朱元璋孙女的棺材漂在水中600年 朱元璋孙女的棺材漂在水中600年 考古队赶到下令:将整座山挖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