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二次北伐简介 二次北伐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介绍

导语:第二次北伐是指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1928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手,向奉系军阀张发动战争。因为国民政府声称这场战争是第一次北伐的延续,所以称这场战争为“第二次北伐”。1928年

第二次北伐是指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1928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手,向奉系军阀张发动战争。因为国民政府声称这场战争是第一次北伐的延续,所以称这场战争为“第二次北伐”。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宣誓北伐。打败军阀张宗昌后,张冯喜·左林被迫撤回东北,途中在皇姑屯被杀。他的儿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换旗,中华民国正式统一。

北伐背景

历史渊源

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合力北伐军阀张。因为国民政府宣称这场战争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延续,所以被称为“第二次北伐”。

达成协议

1928年1月,蒋介石再次上台,被重新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二月二日至七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改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谭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委主席。蒋介石为了统一全国,巩固自己在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打出了“继续北伐”的旗号,意图成为继承孙中山未竟事业的信徒,使国民党各派听从他的指挥。这时候,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强大的派系都有“北伐”的意图,以扩大自己的实力。于是,国民党内各派军阀在互相利用、互相竞争的基础上,作出了暂时的妥协,与奉系军阀展开了战争。

第二次探险

开始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北伐”决议。会议认为“加倍努力推动北伐战争的完成,是今天不容拖延的任务”,通过了《集中革命力量限期完成北伐战争案》。2月11日,国民政府下令军委限期完成北伐。此后,蒋介石以“北伐”的名义改组军队。蒋介石将北伐军组织成四个集团军,他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任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全军总司令,贺为参谋长。全军兵力40余人,约70万人。北伐的部署是:第一集团军沿金浦线向北推进;第二集团军从津浦和韩晶之间的鲁西和志南向北推进。第三集团军从京绥线、线向东攻占石家庄,然后转向京汉线向北推进;四方面军沿韩晶线北上,然后四路进攻京津。当时,张的“安。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发布总攻击令,各种战争同时发动。第一集团军在鲁南和金浦线上进展顺利。七日攻,九日攻郯城,十日攻台儿庄,中间攻临城、滕县、兖州、曲阜,后期攻莱芜、泰安,五月一日攻济南。第二集团军发动进攻后,先在邯郸,智南,后被安国军重兵抵抗,在大明和张德激战;在鲁西,甚至运城、巨野、济宁。4月20日,三方面军冲出娘子关进攻石家庄。

日本干涉

国民革命军北伐受到日本帝国的干涉。

1928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出兵山东;1928年5月3日,他公开进攻济南。济南居民被屠杀,驻扎在济南的北伐军造成了济南可怕的悲剧。面对日本的武装干涉,蒋介石妥协退让,命令部队离开济南,绕道北上。

宣布完成

1928年5月上半月,北伐军继续进攻冯军,先后占领石家庄、临猗、德州。5月19日,蒋介石调整了部署,第一、第二集团军为津浦线,第三集团军为京绥线,第四集团军为京汉线。5月28日,各集团军开始全线出击,先后攻占邯郸、石家庄、保定、德州、大同、桂穗、张家口。五月三十日,张见大势已去,下令大军离开京津,向滦方向撤退。他决定自己过海关。国民政府派南桂心、孔为代表到北京,与张学良、商谈和平接待京津事宜。双方同意,国民政府将为冯军的撤退提供便利条件,在冯军的撤退完成之前,国民党政府军不会追击它。6月2日,张见大势已去,遂于6月3日退京。6月4日,张在回沈阳途中经过皇姑屯车站,被日本帝国主义杀害。同日,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北京、天津警备总司令,阎上书张为北京警备司令,傅为天津警备司令。6月8日,三方面军商镇部进京,6月12日,傅部接津。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成功”,江、冯、阎、广西联合组织的“第二次北伐”宣告完成。

结果

6月15日,国民政府发表《外交宣言》,要求按照正当程序与其他国家签署新约。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直隶改为河北省,原京兆区各县并入省内;北京改名北平;北平和天津是特殊的城市。6月27日,张学良返回奉天。7月1日,张通电停战,开始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商谈合作事宜。7月6日,蒋介石和参加北伐的主要将领在北平象山碧云寺孙中山精神面前举行了宣布北伐完成的仪式。

张死后,其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说服张学良改旗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为了把东北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威胁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并利用在张守丧的机会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东北不听日本的劝告,“就必须采取必要行动,同闹事的南方等达成妥协,以维护日本帝国的既得权利”。并声称日本政府必须干涉东北改旗到底。同日,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并多次向张学良示威。张学良扛起国耻和家仇,不顾日本武力威胁,毅然在1928年底发出通电,宣布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意义

江峰、阎贵联合进行的北伐,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争夺华北主权的战争。北伐战争虽然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除了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旧的矛盾和斗争很快被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取代。为了迎接北伐军,山东和河南人民掀起了闯关东的高潮,促进了东北的发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司使 三司使下一篇:畲族文化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