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越剧十姐妹是怎么组建成的?揭秘她们的艰难发展

导语:“越剧十姐”是指20世纪40年代上海越剧著名角色的统称,包括袁雪芬、、肖丹桂、、傅全祥、徐玉兰、朱水照、、、吴。以1947年同台演出《山河情缘》命名。1947年夏,为了反对旧戏班制度,兴建剧院和学校,

“越剧十姐”是指20世纪40年代上海越剧著名角色的统称,包括袁雪芬、、肖丹桂、、傅全祥、徐玉兰、朱水照、、、吴。以1947年同台演出《山河情缘》命名。1947年夏,为了反对旧戏班制度,兴建剧院和学校,发展越剧,十人联合举办义演,同台演出,在上海引起轰动,故名“十姐妹”。

形成过程

袁雪芬细述越剧“十姐妹”的由来:1946年5月,我们雪声团将鲁迅的《祝福》改编成《祥林嫂》,登上越剧舞台,随后是《洛神》。然而越剧改革遭到恶势力的反对。今年8月27日,我离家去电台广播。到了路口,一个人跳出来,朝我扔了一袋粪。然后就收到了带子弹的恐吓信。由于一些合作者的其他计划,剧团无法如期演出新戏,我也不愿意向老板的回头让步。1946年底雪音团只是暂时解散,我也暂停演出,于是静下心来思考这几年的得失。下一步是什么?我觉得,作为主要演员,首先要提升自己,要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要让全剧的成员参与改革。另外,要有自己的剧场,要有附属学校培养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些假设,1947年初,我走遍了上海的各种剧场和电影院,对比了剧场设计、舞台大小和观众座位。结论是1500座的南京电影院的座位最好,而扇形剧场的戏演得更好。不到一个月,设计师就画出了新剧场的初稿。然后我们在乔佛里大街找到一块地,租了50年,20亿左右,30亿左右。这50亿只能靠自己表演,靠观众集资解决。在我看来,这是整个越剧界的事。如果能说服、朱水照、肖丹贵、徐玉兰、、傅全祥、、、吴加入,共同发起建剧场的募捐活动,岂不是很棒?这九位中,尹桂芳、朱水照、肖丹贵、徐玉兰都没有任何交往,另外五位都曾与我共事过。于是我去找了和吴,他们是当时和朱水照的合伙人,谈了联合慈善演出的想法,集资建了一个剧院和一个越剧学校。和吴都表示积极参与,所以我请约和朱水照在金龙西餐厅见面。和我见面后,两人都点头表示同意,同时提出呼吁基础受众认购股份、投资等建议,以增加资金。许玉兰因为吐血正在休息,我专程去看她。她说:“这是越剧界的一件大事,我一定参加。”至于肖丹贵能不能参加,还得问国泰剧院老板张春帆。因为许玉兰吐血,张春帆邀请我下半年去国泰演出。他说光是冯春就怕不卖。这就叫老没出息!肖丹贵这时才27岁,也是在被张春帆占据的八九年里,才逐渐消沉。我去看张春凡,他因为要我,频频点头。“这是一次炫耀,冯春必须出席,但你不必去见冯春。”可见肖丹贵没有自由。范瑞娟和张桂凤与我合作改革演出已经有两三年了,他们非常赞同联合慈善演出。傅全香是我同班的学姐,她也答应参加。接下来我们邀请了南威、韩毅等。讨论表演。大家都觉得应该和过去的老戏不一样了,但是在新的主题里要容纳这些主要演员并不容易。曾经想过演红楼梦,但是贾宝玉只有一个。如何分配角色?后来我选择把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改成中国历史题材《山河情缘》,男女角色都不成问题。1947年7月29日,我们齐聚大西洋西餐俱乐部,签订了共同利益履行的“合同”,我的顾问律师成为了我们合同的起草人和见证人。我们十个演员作为赞助商签了“合同”,后来我们被称为越剧“十姐妹”。至于演出地点,我发现周演出的金大剧院因为周暑假在空所以我去商量了一下。金大剧院1月份提出租4亿。很快,一空票订了一周,票分三种:福禄寿,票价10万,5万,3万。演员除了排练,还要抽空准备自己的戏服。每个人都骑着三轮车在烈日下跑来跑去,买衣服,买珠宝,量身材。没有人愿意在舞台上不如别人。

初步开发

20世纪30年代中期,嵊州农村的女子班非常流行。据1935年统计,全港40万人中有2万多人参加了女班演出,女班总数达到200多个。到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浙江,大批绍兴、宁波人前往上海避乱谋生,为女班在上海演出提供了大量观众。从此,“越剧女班”陆续进入

在上海,影响逐渐扩大,报纸和广告开始称之为“越剧”。其实“越剧”这个词早在1925年就出现了,只是没有广泛使用,而且长期与“越剧”、“德都班”、“小合班”混在一起。女性阶层落户上海后,姚水娟等一批艺术家开始实行编剧制,在上海引起轰动,为越剧的蓬勃发展打开了局面。“越剧”这个名字被观众、舆论圈、演员进一步接受,取代了其他名字。1942年,在以袁雪芬为代表的一批演员的倡导下,对越剧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编导体系。鲁迅的小说《祝福》搬上舞台,祥林嫂表演成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新剧,创作了《跳跳》、《跳跳》,使《女子越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心和重视下,越剧组织艺人以“换人、改制、换戏”为中心学习“三变”,参加全国、华东、浙剧演出,走上了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越剧的演出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省市,走向世界。受到法国、德国、美国、苏联、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以及韩国、日本、东南亚、香港、澳门等欧美观众的欢迎。它引起了国际文化界的关注,成为了一部国剧。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新剧,屏幕上和荧屏上出现了几百部剧;越剧有大批新人,活跃在舞台上;越剧唱腔流派众多,使得越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经验

越剧姐妹大多童年悲惨。都是从小进班,跟着穷艺人,挑着戏箱,爬上山路,待在破庙里,过着“年复一年唱着歌,四处流浪”的流浪生活。抗战前后,女子越剧开始进入上海,也陆续进入上海。旧社会的上海是冒险家的天堂,也是弱者的地狱。小妹妹离开了狼窝,回到了虎窝。一方面是剧场老板的摇钱树;另一方面,他们经常成为达官贵人、大贾、巨商甚至恶霸的“口袋”。有些人经不起迫害和诱惑而屈服。其他人反抗。在上海,有一次有人在朱水照面前放了很多金条、首饰、首饰,要她做“教女”。朱水昭轻蔑地瞥了一眼,冷冷地说:“我有自己的父母。”说完,扭头就走了。

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国外市场的污染,袁雪芬偷偷给自己定了一个做人的标准:“白白做人,认真做事。”她不崇拜“女佣”,不唱“教会会议”,不礼貌,不吃饭。她化着淡妆,背后扎着长长的辫子,说明她不想和这个肮脏的社会走在一起。

但是在旧社会,很难独立。别的不说,没有场地就不能行动。更何况在旧社会,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是短暂的。当一个著名的演员三十出头的时候,即使美貌老了,也要担心被老板抛弃。所以他们想筹集资金,日夜建造一个剧院。袁雪芬等人积极奔走,组织了十名原本分成四个剧团的著名演员,在同一舞台上演了《山河情缘》,希望用演出的钱建一个剧场,办一个戏剧学校。但是,他们太天真了,以为这样的好事永远不会干扰到别人。不知道,国民党上海社保局突然下令《山河情缘》停播。怎么办?姐妹们只能联合起来对抗她们!最后姐妹俩赢了。但是,当时他们不知道怎么赢。

《越剧十姐妹》的成长让越剧百花齐放。而这离不开党的阳光雨露。1946年,周恩来同志在上海观看越剧。事后,他告诉上海文化地下党组织的同志于玲、刘厚生,来上海看越剧是意料之外的事。这些女孩都是农民的女儿,被迫害进城,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中的一些人追求进步。党要主动接近他们,团结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进步,因为他们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党的关怀下,刘厚生等一批新的文艺工作者进入越剧工作,推动了越剧在编剧、导演、音乐、舞台艺术、表演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越剧成为综合性强、独具特色的戏剧。

解放后,在党的指导和教育下,十姐妹大多入党了。然而,前面的路是曲折的。众所周知,十姐妹之一的萧当贵,早在旧社会就因为流氓恶霸和剧霸的虐待而自杀。健在的九姐妹也在“文革”期间吃过苦头。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姐妹俩被关在牛棚里,遭受了无数身心折磨。朱水照在1968年因为不堪凌辱,也因为不想陷害战友,被残酷迫害致死。江青一伙践踏越剧,迫害越剧艺人,但人民怀念他们,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正是这些真诚爱他们的观众激励他们经受住考验,在漫长的十年里继续前进。

邪恶的四人帮被粉碎了。越剧的姐妹们又解放了。他们一个个满怀激情地走上舞台。袁雪芬恢复演祥林嫂,、傅全祥又演了《孔雀东南飞》,在越剧观众中颇有影响,徐玉兰、、王演了抒情喜剧《西园》。越剧迷看完他们的表演,含泪笑着说:“越剧复活了,青春又回来了!”

每一部《越剧十姐妹》不仅有自己的特长,而且在演唱和表演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在40-50年的舞台实践中,为越剧的创新发展和中国戏曲艺术的丰富做出了贡献。袁雪芬是越剧观众熟悉的优秀演员,是越剧改革的奠基人之一。她相貌英俊,表演大方,简单细腻,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歌声轻松、圆润、富有魅力。她演过100多部戏剧,成功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比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

尹桂芳是越剧中著名的小众演员,声音洪亮,音色优美,唱腔洒脱,是一个独特的艺术流派。剧评家说:“无论是演得风流潇洒的贾宝玉,聪明善良的梁玉书,还是内心自傲的三闾大夫屈原,都可以发掘人物的内心,掌握人物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塑造成令人心动的艺术形象。”自从尹桂芳正式登台以来,她已经演出了数百部戏剧。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她的名剧。她塑造的梁山伯形象稳重深情,含蓄奔放。她演的《惠18》,别具一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客太太》也是她的看家戏。此外,如《红楼梦》、《屈原》、《西厢记》、《拜月亭》、《何文秀》等。,都是她的特长。她戏路很广,能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剧很好,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好评。

在越剧舞台上,英俊潇洒、感情炽热奔放是著名演员徐玉兰的艺术特色。宽广的视野和洪亮的嗓音是她的特长。

解放后,徐玉兰表演了大量具有流派特色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林冲》里的林冲,《信陵公子》里的无忌,《关汉卿》里的关汉卿,《西厢记》里的张勋,《春香传》里的李梦龙,《追鱼》里的张震,《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西园》里的张纪华,徐玉兰这些人物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受到观众的称赞。

“越剧十姐妹”中,朱水照生孩子和生孩子都很厉害。朱水照,浙江省莘县人,1935年开始舞台生涯。当她第一次与尹桂芳和傅全祥合作时,她因饰演华丹而出名。1947年改为声娇,与齐亚娴一起演出。她看上去美丽而端庄。她的唱功和表演特点是朴实、善良、感人。她的代表作有《刘一传书》、《南关草》等。郭沫若同志高度评价了她在《南冠草》中扮演的夏焕春这个角色。

《越剧十姐妹》中有三位是小众演员。除了尹桂芳和徐玉兰,还有范瑞娟,他擅长扮演诚实、正直、优雅的儒生。范瑞娟上小学,基础扎实。平日里,他憨厚朴实,勤奋好学。她既能扮演感情丰富的梁山伯、徐贤等儒生,又能善于扮演何老刘等农民憨厚的形象,还能塑造出韩世忠等具有大将风范的英雄人物。她的声音豪爽洪亮,发音清晰,韵味浓厚。她的演唱和表演在越剧小众行业中独树一帜。

有人把《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祥称为越剧中的“成秋艳”。这是为什么?有人问傅全祥。她说:“别人怎么说我真的不配。程老师是表演艺术大师。和他比起来,真的是和大海比起来的池塘。但是,我真的很佩服他的表演艺术。他是我最喜欢和最钦佩的表演艺术家。傅全祥有很多私教。除了上述的程,还有弹词老艺人许,京剧名家荀慧生,川剧演员周慕莲,昆曲演员朱传明。但程对的演唱艺术影响最大。因为她学习吸收了京剧成派的唱法,做到了真假声结合。她的歌声优美圆润,曲调委婉。她以热情、精致和生动的表演而闻名。她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桂、杜十娘和,都非常感人。

在“越剧十姐妹”中,还有一位著名演员肖丹贵。她不仅学识渊博,长相英俊,而且擅长表演。她的表演迷人、端庄、优雅。因为她既吸收了石演唱风格的特点,又有自己的创作。她唱歌时说话清晰,善于用柔带刚,所以唱腔轻松活泼,优美流畅,这是越剧所独有的。20世纪40年代,肖丹桂在上海演出,一度轰动一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越剧演员,解放前被张春凡迫害致死,年仅三十岁左右。

在“越剧十姐妹”中,有三位老演员,即、、吴。

越剧观众中,大家都知道提到了徐天红。她来自浙江余姚,十四岁学戏剧。他16岁来到上海,与赵瑞华、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齐亚贤等一起演出。徐天红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扮演的贾政,《明月当空》中扮演的老渔翁,《西园》中扮演的赵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相貌英俊,举止端庄,宽宏大量。徐天红也有一副好嗓子,这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歌声激动人心,音调很高。

张桂凤是越剧中著名的老演员之一。张桂凤的唱腔受少戏影响很大,唱腔浑厚、朴实、富有感情。她的戏路很广,演正派和反派都很好。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有《梁祝》中的朱、《金山战鼓》中的韩世忠、《金枝》中的、《祥林嫂》中的韦二等。她还出演过《西厢记》中的崔夫人、《江姐》中的双枪老妇等变装老手。吴萧楼是越剧中著名的老演员之一。她的表演稳重大方,动作干净利落,声音特别豪爽响亮,收放自如。她的发音准确,她的嘴浑厚,她的歌声浑厚而沉重,激昂而富有激情。吴萧楼创作的《暴风骤雨》中的洪秀全和《打金枝》中的唐璜也相当成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胡琏抗战时居然能两次戏耍日军 佛教圣地江面上的战斗打得太机智 胡琏抗战时居然能两次戏耍日军 佛教圣地江面上的战斗打得太机智下一篇:问心无愧的经典语录 诛仙经典语录100句 诛仙经典台词汇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