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 ”闪电战”和「 ”大纵深”战略对比 「 ”闪电战”和「 ”大纵深”战略对比 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导语:闪电战和大深度有什么区别?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闪电战”和「 ”大纵深”战略可以说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他们依靠的军事基础也都差不多,也都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思的结果。很多军迷朋友都很纳闷,二战德国的闪电战和苏联后期的大反攻,看起来似乎差不多,那么区别到底在哪儿? 闪电战 什么是「 ”闪电战”? 德军奉行的「 ”闪电战”,它的基本战术员则就是和闪电一样,迅速且不拘

闪电战和大深度有什么区别?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 ”闪电战”和「 ”大纵深”战略可以说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他们依靠的军事基础也都差不多,也都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思的结果。很多军迷朋友都很纳闷,二战德国的闪电战和苏联后期的大反攻,看起来似乎差不多,那么区别到底在哪儿? 闪电战 什么是「 ”闪电战”? 德军奉行的「 ”闪电战”,它的基本战术员则就是和闪电一样,迅速且不拘一格,讲究部队突然进攻,猛烈突击,广泛机动,大规模的集中使用坦克与飞机等高科技技术兵种。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 ”闪电战”强调要将装甲部队高度集中,选择对手薄弱位置突破,后续部队的机动部队从缺口鱼贯而入;成功突如对手防线的队伍要快速的往纵深突进和迂回穿插,让对手在懵逼状态下都搞不清楚到底进攻到哪儿了,可能刚刚接到的战报就已经过时了。反正就是快速的进攻,插一把刀子在敌人肚子里不停的搅。 突击炮配合步兵冲锋 这种战术需要集种力量打开突破口,然后友军从各个突破口前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德军的作战示意图里,各单位的作战轨迹就像一条线,他们一般不分散,也不在乎错过某一个点的敌人,他们只要完成预定的攻击路线,就能把那些漏网之鱼统统都圈在包围圈里乖乖投降,此战的要诀就是迅猛,速度快得比敌人逃跑的速度还要快。 泥泞道路上机动的德军 什么是「 ”大纵深”? 苏联的「 ”大纵深”战略虽然提出比较早,但是得到大家认可是在二战正酣的1944年左右,其中朱可夫是这一战略的忠实拥护者。 朱可夫 这一战略大概总结起来就是:一种战役军团的作战形式,在面对敌军时,以杀伤性武器压制地方整个防御纵队,战场上一般表现为压倒性的火炮轰炸;然后在选定的方向上突破敌方防御,打开缺口,接下来就是把扩展胜利的队伍持续的投入交战,并且配合空降兵在敌人后方抢点,以达到消灭和包围敌人的目的。 这种作战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它需要的技术兵种和总的军事力量都非常的多,结合战场上来看,已经发动,动则投入几十万的部队,它对敌人是一种全面的碾压。 强悍的苏联炮兵 区别 相信通过以上两个介绍,网友们已经有了一点初步的概念了,其实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两者的区别。「 ”闪电战”就是用一指禅快速的捅进对手的身体里,然后叉开手指各种搅;而「 ”大纵深”就像是用铁砂掌,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掌上,一掌拍下去对手大面积皮肉都烂掉。 两种战略都是总结了一战时的经验,避免陷入无谓消耗的堑壕战,讲究的都是快,快到敌人来不及逃跑,来不及挖战壕,来不及调集兵力救援被困的部队。 堑壕战是国家级战略的噩梦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双方力量悬殊不大,那么先动手的那个就会占据优势,最高指挥就会接二连三的收到下属遇袭的战报,部队溃逃,军心不稳,退路被占,已经很难再有效的指挥部队。 针对两种不同的战略,从德国、苏联装备的武器也能看出端倪。德国需要它的部队像手术刀一样锋利,才能快速有效的切开口子,所以德军大量装备斯图卡战术轰炸机、III号突击炮,通用机枪,后期也增设「 ”虎”式坦克营等单位,这些武器装备都很利于在手术刀前方遇到碉堡等阻碍的时候,进行精确的拔除,保证尖刀顺利往前。 斯图卡的精确打击能力很强 苏联方面的武器装备,往往以大口径火炮,皮糙肉厚的统一规格坦克为主,他们之中没有某一型坦克比「 ”虎”式强,没有哪一种轰炸机比斯图卡炸得精确,但是他们不需要做到这一点,精度不够密度来凑,整个战线上都是密集的火炮轰炸,然后是坦克冲锋,就像一个带刺的狼牙棒打过来,虽然不会像刺剑一样刺个对穿,但是一下子压死伤一大片。 为什么两国会出现这种高度相似又有很大区别的战略呢? 我们可以看看二战之前苏德两国的国情。 马奇诺防线 德国要发动战争,在它的四周,其实囊括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在内的众多要塞,这些要塞几乎将德国半包围了,而法国等国家将他们的军队大多布置在这些要塞里,要想成功突破这些要塞构成的防御网,强攻肯定是不行,找到薄弱点迂回穿插把他们包围起来,切断他们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失去补给的要塞防御部队自然就垮了;法国当年有很多部队就这样被孤立在战线后方,遭到德军后续部队的不断袭扰,在粮食弹药消耗完了之后不得不整建制投降。 大量坦克可以很好执行大纵深战略 反观苏联方面,广袤的国土带来狭长的边境线,边境另一边都是一些没有太多战略纵深的小国土国家,这些国家难以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军事力量,修建马奇诺防线那样的要塞工程又太费钱,所以机动防御就变得很重要,这里说的机动可不是几万部队的机动,而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部队在国境线上机动,谁不听话就把拳头伸过来揍你,小国在面对这样的打击时,是很难招架得住了,用不了一个回合就会散架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逼武则天退位的五大功臣分别是谁 为何结局都不好 逼武则天退位的五大功臣分别是谁 为何结局都不好下一篇:三国演义为何不记载关羽三子关索 关羽几个儿子 三国演义为何不记载关羽三子关索 关羽几个儿子

文章评论